关于增强文化自觉认知和引导大众文化的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74 浏览:70753

【内容摘 要 】文化自觉是对所处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即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文化.大众文化则是文化自觉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公众所接触到的文化形式.对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从哪些角度来认识大众文化,又如何反思大众文化是文化自觉发挥实践作用必须解决的问题.寻求对大众文化进行文化自觉的方法和途径,运用文化自觉成果引导和塑造健康的大众文化氛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文化自觉 大众文化 文化自觉的途径 当代大众文化剖析

一、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1997年首先提出的关于看待、理解和提升民族文化的社会人类学概念,是生存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理解、运用和发展.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体现了这一特定民族群体的精神特质,是身处其中的人们自知、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来源和不竭动力,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既不断西化又强调民族自觉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千年的文明积淀使中华民族具有不同于外界的鲜明特点和文化传统,能够在汲取西方外来文明的同时保留发扬本民族文化,在这种不断与外界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强化了外来文明的影响力,同时这种文明间的广泛交流也使不同文化间的博弈更加凸显,差异和认同交错丛生,坚持与汲取同时并举,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要问的,正如费孝通先生对中西文化争论问题的总结:“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现代中国人到底能不能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文化自觉,怎么样的文化自觉才能使中国文化适应时代的潮流.

关于“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写道: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可见文化自觉突出几方面的含义和功能:首先文化自觉是一种认知,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的自知,既包括文化的历史脉络、流派分支也包括特点长处、不足劣势,是对民族文化的全面掌握.其次文化自觉也是一种反思,是在现代文明的交融中如何保持独树一帜的文化能力的反思,既不保守“复归”裹足不前也不“全盘西化”丢根忘本,而是要理性而细致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再者文化自觉的价值就体现在它不仅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更是在此之上能动的优化和塑造自身文化,增强文化自主能力、取得自主地位的方法,是实践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前提.

二、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其视野和认识对象是由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共同勾勒出的当代中国文化.而大众文化源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繁荣,也受到大众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供中国一般公众娱乐和消费的文化内容.同时,由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变革,不但受到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反映整体社会思维方式的变化.文化自觉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研究也就自然的包括了大众文化,掌握了大众文化的内容、形成机制、存在形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才更有利于倡导健康的文化需求,营造更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文化氛围.大众文化不仅是文化自觉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自觉,大众生活和社会观念是其他文化形式形成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在大众生活的基础上展现出的文艺作品、价值观念、社会关系形式都影响文化自觉视野和深度.由此可见,文化自觉即是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又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同时文化自觉又兼具怎么写作、引导和塑造大众文化的任务.


三、

那么文化自觉如何对大众文化进行认知,从哪些方面了解大众文化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发挥文化自觉的能动性,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和应用价值必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大众文化是在一般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形成和发展的,大众文化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觉醒和繁荣起来,原有主流文化居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文化模式被打破了,公众开始更注重自身需求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变得更加凸显,由此,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便在社会发展和西方大众文化形式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社会公众无疑在大众文化中居主体.其次,了解大众文化应考察大众文化的载体即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分为广播传媒形式和日常生活形式,纷繁的影视电视节目、被制作成光盘和电子文档的文化内容,日常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体育项目、交际活动都是大众文化的生动形呈现,这些文化现象反映着大众文化需求,同时也影响者大众文化的兴趣和走向,掌握这些文化产品和现象的制作生成过程不但有益搞清楚当代大众文化整体形态也有益于利用文化产品实现文化自觉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再次,了解大众文化要注重群体差异和地域差异,每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固有根源,大众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正如中西大众文化的不同,不同民族地区和聚居区域也都有各自特点.因此考察大众文化不能不结合某一群体或地域的文化传统.而后,文化自觉对大众文化的反思还体现在大众文化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功能上,大众文化发端于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喜好,是自发式的文化类型,因此正反两方面功能均可能存在,大众文化更深入人心更喜闻乐见,与公众的心理更接近,因此文化自觉要认识到大众文化中哪些文化要素对社会氛围具有积极作用,哪些则具有消极影响.笔者认为,文化自觉只有从以上几个角度入手来对大众文化进行剖析和建构才有助于形成既能突出大众文化特定又能满足群体需求,同时不背离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建设的文化氛围.

四、

若从以上角度尝试解析和审视当代大众文化则不难发现,现今大众文化在繁荣的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和失范.首先,当代中国社会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得人们更加崇尚物质享乐,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生活在无限重复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之中,缺乏外来的感官刺激,而以娱乐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产品则满足了这种需求,猎奇和失范的文化内容在媒体和网络赢得了大量的点击,这些情节相近的娱乐内容和手段相似的媒体炒作迎合了公众感官刺激需要同时给制作者带来经济收益,但除此之外却缺乏甚至损害了社会整体效益.过多感官刺激的满足使的人们的审美标准越来越片面,越来越少的注重除感官满足之外的内容.其次,媒体在倡导良好社会价值观的时候,时常采用相反的负面案例,这些负面案例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同时满足人们对不满情绪的宣泄要求,无疑更容易吸引眼球.但过多的负面内容可能营造出缺乏信任和消极冷漠的社会态度,夸大社会负面情感对社会风尚可能起到不良作用,负面案例的示范作用可能使得人们在遇到相同情境的时候不着所从,甚至习得相反的行为方式.再次,大众文化是具有普遍性和世俗性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大众文化是平庸的文化,而现今广播媒体大众文化产品中,往往为了满足公众对某一题材情节的需求而重复的制作影视作品,一部优秀作品背后出现过多的模仿和重复,这使得模仿和重复成为常态,文化创造性和个性受到挫伤,公众得到更优秀文艺作品的周期拉长.同时充斥文艺作品中的的权谋、情爱、暴力、性等文化内容则使得公众更少能接触到反映人文精神和信仰的内容,思维模式僵化,整个社会缺乏创造性、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可见,协调和发挥不同文化层面的互补作用是文化自觉实现价值的任务之一. 五

以此思路分析在文化自觉基础上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策略,可以得出以下做法.第一,促进主流文化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经过思考而总结出来的对社会发展起到倡导和推动作用的文化内容,往往起到凝结社会成员、促进社会认同的功能,而主流文化处于特定意志形态影响下,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表现形式不够生动,不容易被公众所接受.将主流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作品,使主流文化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但可以引导大众文化朝着有益社会建设的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公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第二,使精英文化深入浅出的促进大众文化的理性化,精英文化具有严谨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充分包含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加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流合作可以防止不同文化层面的冲突,并运用精英文化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朝更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大众文化的创新能力,使公众能获得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第三,挖掘传统文化对公众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文化积淀,促成了本民族精神气质的形成.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哲学道理、观念秩序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形成有着根本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重新诠释,以及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可以让公众清楚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增加文化产品的内涵和深度,倡导健康的大众文化氛围.大众文化产品既要求有简明易懂的形式,又需要有发人深省的内涵,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既是两者的调和.单纯追求感官满足的文化作品和“三俗”文化产物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鼓励创作包含深刻内涵、反映时代需求、迎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文艺作品是发展当代大众文化应有的做法.最后,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大众文化的固有特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繁荣文化产业的必要手段,但文化对公众的引导毕竟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过分的商业化容易忽视和挫伤社会效益,甚至对社会稳定和进步产生负面作用,因此,限制大众文化过分商业化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规范和管理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有序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