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视角下湖北民间龙狮文化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60 浏览:157013

【摘 要 】社会的变迁,新文化的注入,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考验.荆楚文化依托长江流域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造就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遗风.在神农炎帝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诸如舞龙舞狮等民间祭祀风俗和文化迹象.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立足现实,围绕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僵狮子”这一风俗特例展开研究,为民间舞龙舞狮运动在湖北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民间;龙狮文化;僵狮子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11-02

一、前言

湖北省虽然每个地域龙狮特点各异,侧重点不同,但总体表现形式和组织方法存在共同点.湖北民间龙狮运动基本包括三种形式:元宵节日庆典活动、企业开张庆典活动、民间赛事.其中,龙狮运动在元宵节日庆典活动中较多出现,企业开张庆典和民间赛事则相对较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重点调查研究武汉市黄陂区“僵狮子”这一舞狮文化形式.深入探索该地舞龙舞狮运动的渊源、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北省民间龙狮运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黄陂“僵狮子”的涵义、历史渊源及艺术价值

1.涵义及历史渊源.涵义:“僵狮子”是一种流行在湖北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多见于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以“游狮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武汉市黄陂区“僵狮子”最为盛行.

历史渊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百姓狮舞助兴,以烘托节日气氛.湖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南北龙狮运动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且展现出特有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黄陂的舞狮文化继承了南狮的造型多变、雌雄狮的特点,同时吸纳北狮“武狮”的特点.两种“狮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高度融合,加之黄陂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黄陂狮”造型逼真、色彩丰富艳丽、性格霸气善斗、民风独特神秘的特征.

2.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僵狮子”是对古老民俗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是展现古老神秘的神龙炎帝祭祀的一种特别形式.是黄陂地区特定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价值:“僵狮子”所展现的特有表现形式是古老民间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龙狮造型、制作技艺、黄陂民间“彩词”、高跷故事亭子、墨龙灯、木兰庙会、黄陂歌谣、牌子锣鼓制作工艺等,属于黄陂民间风俗的特有文化现象,是湖北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联合组织的迎春花市、花卉展览、花灯展示、游园灯会、综艺演出、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济价值:每年元宵节活动,扩大了对烟花爆竹、拜亲访友礼品等商品的巨大需求.舞龙舞狮运动之风的盛行与丰富多彩的庙会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民俗旅游经济效益,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社会价值:丰富了黄陂乃至武汉地区城镇居民的文娱活动,满足了当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好农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和参与率,对于促进民俗文化传承、节制不良民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独特的舞狮文化形式

黄陂文化网站:“跳狮子”又叫“玩狮子”,在黄陂最为普遍.一般玩灯必玩狮子,自古就有“龙灯狮子一路走”之说.“玩狮子”分为玩“天狮”、“地狮”、“僵狮”和“武打高跷狮子”等多种,一只狮子一般由两人合作表演.狮子制作工艺讲究,分毛皮、麻织、绣花三类,有灵活的大口、耳、眼睛,头顶有九个明显的突起,颈系数枚铜铃.黄陂玩狮子以罗汉镇花石桥的板凳狮子、前川街靳家湾的高梯狮子、长轩岭镇短岭村董家河湾的滚地狮子最为有名.董家河湾的滚地狮子属麻织狮子一类,而在多种舞狮形式中,“僵狮子”最为神秘.


“僵狮子”又称“将军狮子”,舞狮人称作“将军”或“马脚”.中国民间的一般舞狮均为俗称的“醒狮”,“僵狮”不同于“醒狮”,其步伐摇摇摆摆,感觉像是在打醉拳.“僵狮子”会跳桌子、叼蜡烛、从煮开柴油里快速获取吉祥物、腰缠鞭炮表演等技能.黄陂“僵狮子”大体风格差不多,一般都要在“游狮”之前,由几个青年男子身穿黄、红马褂,跪在领头人家堂屋内,头戴红头巾,焚烧黄表纸,点燃檀香木,然后锣鼓齐鸣,烟花爆竹齐放,直到满屋烟熏味熏得“红头巾”突然起立,眼神迷离,身体颤抖,口中开始胡言乱语,浑身抽搐,无法自制,这种现象称之为“僵”(科学解释为一种“臆想症”).一般“僵”够四人后,游狮开始.舞狮者每家每户游走祈福,行至每一户,主人都要以烟花爆竹迎狮,然后老人说“彩词”寓意吉祥和平安.这些仪式完成后,舞狮的“马脚”被及时唤醒,因为“僵”的人自己没有意识,不唤醒是不会停止的,因此,僵的时间一般最多四五个小时.这种民俗,是湖北黄陂民间特有的文化遗产.

(三)“僵狮子”民间舞狮活动现状及规则

每年的正月十三,黄陂一带的农村就开始“启灯”,城里人纷纷返乡看“僵狮子”.黄陂人讲究“月半大似年”,年可以不过,但元宵节一定要过,过节就是为了看灯,看舞狮.也有说法称“过节不回家,来年时运不济”,于是全国各地的黄陂人在元宵节这几天都会返乡.元宵节前后看灯,经常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四)黄陂龙狮文化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传承人员逐年减少.参与整个活动的人员都是以自愿为原则,不计报酬,不讲层次,没有系统的文化理论作为依托,因此,该项活动经常出现“看客渐多玩家少”的现象;现有的民间艺术家,都年事已高,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和继承,故而参与人员逐渐减少,致使表演人员的大量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民俗文化日渐流失.由于传承人员减少,民俗文化流失现象日趋严重.往年在庙会上引人瞩目的“踩高跷”、“花鼓戏”、“蚌蚌精”、“采莲船”等活动,近几年也相对减少,有的村镇甚至只剩下舞龙和舞狮了. 3.组织保障系统不力.每年的活动组织是围绕村镇的家庭或单位展开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良莠不齐,且活动负责人变动性大,无法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活动经费由“头人”自筹,到每家每户收取,采取自愿形式,因而容易出现人员离岗、资金不足的问题;游艺活动对场地要求较高,缺乏组织就容易阻碍交通,甚至出现交通事故等.

4.环境污染严重.活动过程中,过度燃放烟花爆竹、喧天的锣鼓、废弃烟花的遗弃或回收不当等诸多问题,容易引发对大气、水源及噪音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

5.事故隐患难以消除.节日期间人潮涌动,极易造成道路交通长时间堵塞,引发交通事故;不合格的烟花爆竹容易致人伤亡、引发火灾;不法分子盗窃、聚赌、械斗事件偶有发生;大量的烟熏、化学烟幕,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使得表演人员精神疲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及生命;随意踩踏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隐患难以消除,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民间民俗文化的扶持力度

成立地方性龙狮协会,政府统一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培训机构,完善竞赛体制.加强对节日期间龙狮活动地区的社会秩序管控.

(二)推进民间民俗文化的搜集和理论研究

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民间艺术家对该地区的舞龙舞狮民间文化进行采风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理论,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深刻系统地认识本地域民间龙狮文化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地区的文化自豪感,强化民众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建立村镇联合组织,丰富活动内容,构建旅游文化

相近的文化地区之间,建立联合组织,完善民间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合理配置资源.打造形式多样、内容健康丰富的“元宵活动周”.构建民俗旅游文化,推出以龙狮文化运动为主打品牌的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四)加强文化传承、环保知识教育,提升居民素质

当地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众素质.村镇干部针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农作物踩踏现象,对村镇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和民俗文化理论技艺普及教育,激发和提升民众保护环境和传承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

五、结语

民间龙狮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形式之一,是国际国内难以复制的文化瑰宝.在荆楚文化背景下,湖北民间舞龙舞狮运动呈现出特殊的、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征,它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和发展问题,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作为龙的传人等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