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70 浏览:15305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在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千城一面”的现象却越来越常见,城市发展缺乏特色,毫无新意.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双翼.城市发展固然需要经济的支撑,但也应该看到文化的积极能动性.欧洲社会基金资助的ICISS1999总结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轴,只有学会如何战胜文化挑战的城市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一个高品位、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必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因此,加大城市文化含量,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一、挖掘具有个性的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是形,后者是魂,二者共同融汇成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品性.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既体现这个城市文化的个性,同时又是这个城市发展独特的文化优势.城市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座城市都是由于特定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形成的,具有它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发掘具有个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一要突出历史特色,二要突出地域特色,三要突出名人特色.将城市厚重的文化沉淀、独特的建筑遗风、多彩的艺术形式、浓郁的风土民情等城市“精髓”挖掘出来.例如采取保护原址的方法,对城区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尽量展示历史原貌,尤其保留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痕迹的老建筑,这样既可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同时,通过参观和了解前人的智慧与成就,能够使当代人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当代人的奋发进取精神.再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做好传承人的认定与传承等方式做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展示.着力开掘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维系历史文脉,更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无不体现文化品位.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必须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主后次、逐步到位的原则,建设高品位、相配套的文化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如何,深刻地折射出城市建设决策者的文化素养的高低.文化设施建设具有不可逆性,一座历史文化遗址,一个文化景点,一旦拆除将无法恢复;一处公园,一条街道,一旦建成,将很难改变.因此,有必要强化文化、审美、环境三种意识,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制定长远的科学规划.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要体现文化内涵,将城市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城市建筑的造型风格的设计和色彩的选择,广场、雕塑、公园、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牌的规划等,都要能够显示文化特色和艺术美感,从细节中展示出城市文化的个性.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影剧院、体育场、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尽量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同时考虑普及程度,从文化设施的数量、人均占有率、利用率来衡量普及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将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化活的灵魂.城市文化和文明由市民共同创造,又在市民的形象中体现.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增大,城市面貌得到改观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也应该同步提升.公共场合市民举止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部分市民内涵修养需要充实完善.

第一要加强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通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逐步培养文明意识.第二,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市民行为.通过制定文明公约,为管理城市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市民遵守制度和公约的自觉性.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全民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对市民产生影响和熏陶,营造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这样,既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推行,又有丰富的文化载体,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就会水到渠成.

四、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怎么写作来获取收益的产业.它的涵盖面很广,包括出版业、传媒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文展业、休闲娱乐业等.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更加自觉地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已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全国各地纷纷提出了“文化强市”、“文化强省”的口号.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文化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探索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健全文化产品创作与经营机制等新渠道、新方法,在发挥文化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要把握好规范与繁荣的关系,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优化文化市场环境,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机制活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简介:毛素文(1981.11-),女,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教育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