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24 浏览:152368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原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曾经有一段很好的叙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多民族创造、兼融和共构一个伟大文化共同体的辉煌.其文化累积之丰厚、文化形态之多样和文化哲学之深刻,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这是一笔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来说,启动并整合、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可观的优势.”
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经济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建设也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产业仍存在着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要使我国文化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实施有效的举措.

一、改革文化产业体制

主要是政事、政企不分,管办不分.这种政、事、企为一体的“三合一”体制使组织形式缺乏改革的动力.二是行政壁垒造成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条块分割,布局失控,缺少名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资产分散,效率底下.三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单位靠政府的“奶水”度日,高层次人才、文化领军人物较少,真正能够适应市场、懂经济、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人才缺乏.
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突破旧体制的桎梏,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第一,打破行政壁垒对文化资源的垄断.引进多种所有制结构,权责分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二,实行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采取政府投入、文化企业自创收入、社会赞助等方式筹措资金,通过联合、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等举措,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第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流动和激励制度.文化产业是一个横跨文化、经济、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目前我国缺乏这种 “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要设立集文化、经济、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流动和激励制度,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开放文化市场.一是放开生产环节,允许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经济主体合法、自主的决定文化生产项目和文化劳动组织形式,二是放开流通环节,使各种文化经济组织提供的文化产品或怎么写作能够自由进场,平等交易,有效实现其价值.

二、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世界上许多文化产业集团采取了网络化的复合管理机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雅虎公司”,在“雅虎中文搜索引擎”这一最初品牌的基础上,又整合信息怎么写作和网络资源,以优质的资讯和网络怎么写作赢得客户信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有限的资源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从而引领着网络文化的潮流.再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在拍摄过程中运用高科技数码合成技术,形象逼真地重现了历史上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触目惊心的过程,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神话,实现了艺术商业性与商业艺术性的统一.
网络文化是互联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它集中体现了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全方位创新,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产业带动能力.因此,走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以网络化、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网络化、信息化,增加产品和怎么写作的科技含量,实现文化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今后的必由之路.一是做“深”做“新”核心层文化产业.做“深”是从内容上力求突破,做“新”是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力争在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层文化产业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建立新型的文化产业管理调控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调控以市场调控为其基本特征.调控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经济手段:是运用经济杠杆调节不同文化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促使文化企业面向市场,组织文化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税收、信贷、收入、文化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手段.如,银行对文化产业实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倾斜等.
法律手段:是把通行与文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组成管理形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文化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文化法律法规是一个严密的文化经济法规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法律法规,把文化产业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文化经济的规范化.
行政手段:我国的社会体制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行政指导和行政干预.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职能,强调文化产业对于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影响,使文化产品的精神品格与保持一致.如对有悖于国家政策的新闻、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等应明令禁止,引进海外文化产品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甄别.近年来,国家对一些庸俗低级的影视类节目封杀,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弘杨主旋律,净化文化市场的例证.

四、组建与国际运行机制相协调的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个“无疆界的市场”,加入WTO后,国外产品和资本进入国内市场,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国的文化要立足于世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于某种因素或某项专长,而是必须着眼于竞争优势的动力之源―核心竞争力.组建大型产业集团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越是发达国家,其经营性文化产业往往极具竞争力.如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影视等,既是其主要文化企业的标志性内容,更是支撑这些国家文化产业称雄世界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我国的文化集团,存在着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构建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程中一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包括外部构建和内部培育两方面.
外部构建:必须有合理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法律法规政策、融合文化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另外,还应按照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要求调整或构建中国文化交往理念、交往规则、制度形态和法律文化等等.
内部培育:一是整体创新能力.加大自主创新、创意的研发力度,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品牌产品.二是市场拓展能力.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市场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制定详细的市场推广方案.三是人才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建立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亲合力、凝聚力、创造力,培育他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决策力,融合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成为自身的战略资源.四是多元竞争能力.发挥专业优势,发现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增长点,采用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智能资源的相互协调、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扩大再生产,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