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应关注三大文化因素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27 浏览:120263

摘 要:教师教育文化对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对提升教书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应该关注的三大文化因素:一是西方教师教育文化,二是传统教师教育文化,三是大学校园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文化因素,才能把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得更好.

关 键 词 :教师教育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因素;校园文化

教师教育文化是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是教师的教育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格魅力、精神风貌等的总和.教师教育文化对学生课业的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教育文化的引导、熏陶和感染作用有利于强化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从而提升教书育人质量.加强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师范院校和设置师范专业的院校的共识.

教师教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特立独行的,而是处在西方教师教育文化、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大学校园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包围、交流和碰撞之中的.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既要突出教师教育文化的创新发展,又要关注教师教育文化所处的文化背景.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影响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文化因素,有利于搞好教师教育文化建设.

一、 大胆借鉴西方教师教育文化,增强建设的开放性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的发展就是各种文化不断碰撞、交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是快速提升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有一条重要的客观规律,那就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新时期教师教育文化建设,要积极顺应这一规律,面向世界,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教师教育文化的有益成果.

西方教师教育文化起步较早,成果丰富,在过去一个时期已经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方著名教育理论家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注重追求自我实现的教师观、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等,不断被介绍和引进,并得到广泛的认同.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自我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认为“一种更为全面的教师教育方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优先培育教师的个人特征,尤其是针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态度,比如专业的奉献精神、正义感、责任感和对教育真挚的爱等”,重视教师职业的效能感和幸福感.突出潜在课程对于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方式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更容易深入人心,发挥其弥散性价值.重点采取教学反思、对话、行动等手段,通过“为人师表”式的反思和实践,推动教师自我计划、自我行动、自我调整、自我反馈,把外界的规范转变为内省式的要求,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埃利奥特提出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凯米斯等人又进一步提出的“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等观点,能够促进教师从重视认知水平转向重视实践体验,实现行为上的自觉认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提出给犯错误的学生写纸条的方法,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等.这些都为我们在进行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中融入各种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开拓国际教育视野、紧跟国际教师发展趋势的过程中,要防止全盘照搬西方教师教育文化.对于那些仅仅适合西方文化背景而与我国文化相悖的教育文化和做法,比如将个人主义作为教师文化形态的特质定位、过分追求自由等,要善于取舍,否则就会邯郸学步,影响我们教师教育文化的建设成效.

二、积极吸收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增强建设的厚重性

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文化建设,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一切优良的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同时结合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推动教师教育文化创新发展.

在我国百年教师教育中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传统教师教育文化紧紧围绕教师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生动反映培养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理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人格特征等.要认真总结百年来教师教育的传统经验和历史教训,研究那些长期形成的、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活力的成功做法,梳理出教师教育文化中应该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多年来被广泛认同的共同教育理想、价值取向、制度建设、道德规范、育师氛围、话语环境、文化活动、专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等.韩愈在《师说》中首次明确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倡导坚定的教育职业理想和强烈的职业意识,推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职业境界,注重教师的人格塑造,在行为上以“为人师表”为行动指南.在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活动方面,坚持以“育师”中心,与师范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体现师范特色,拥有“重师德、铸师魂、练师能”的良好话语环境.具有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校纪校规、良好的校风,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优秀的传统教师教育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却非常厚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染力,能够引领教师的情感、能力和智慧得到快速升华、提高和发展.

当然,传统教师教育文化中也存在与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强调整体主义、整齐划一,重视和关注群体文化价值,教学往往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不够关注和支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协调性不够,习惯于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重视具体经验,对教育问题的很多认识主要是从对经验的直觉中获得的,缺少对教育的深刻思辨和抽象理性认识,缺少对教育科学的高度关注,导致知识的学术性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导致创新意识的欠缺.有鉴于此,对于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必须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大力借助大学校园文化,增强建设的学术性

随着国家师范教育政策的调整,过去的“师范教育”逐步转变为“教师教育”,以往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转变为所有院校都可以培养师资.这样,一般院校开办有师范专业,而师范院校也开办有非师范专业,有的原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合并组建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就不再是纯而又纯、专而又专的东西,教师教育文化也就成为了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里各个专业或学科存在发展强弱、地位高低的差别而形成强势专业文化和弱势专业文化.由于历史原因,教师教育专业的地位不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较低,师资队伍发展滞后,教育学等的学科价值和学术地位不易得到广泛认可,教师教育文化往往处于弱势专业文化的地位,被大学其他强势专业文化所同化,淹没在其他强势专业文化之中.比如,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不是针对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而是跟着其它专业跑;具有师范特色的文化活动正在被强势专业的各种活动所替代.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没有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或教材教法等课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培养目标和特色逐渐弱化.

教师教育文化建设,要能够在弱势中看到希望,善于利用大学校园文化去推动教师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借助强势专业文化增强教师教育文化的学术性.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体现师范性的教育学知识,而且包括学术性的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教师教育文化追求的应当是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而单纯师范专业院校的教师教育文化往往师范性有余,学术性不足.大学校园文化为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平台.强势专业文化往往以学术性见长,可以对教师教育文化进行影响和渗透,弥补师范专业学生学术素养的缺乏,实现学术水平的提升,使师范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化,知识结构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而更趋优化,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通过资源共享优化教师教育文化的建设条件.教师教育文化需要全校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教师教育专业需要与其他专业一样充分享有全校各种资源、享受平等的权利和责任,要争取其他院系的优势资源对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给予制度、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如向师范生开放课程、图书资源、实验室等.一所大学的教师教育文化,需要通过整个大学的师生,而不只是师范专业的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的选择、积淀、凝聚发展而成.

总之,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瞄准先进文化的建设目标,努力寻求对教师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充分认识西方教师教育文化、传统教师教育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对当前教师教育文化发展的利与弊,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而推动教师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培养大批优秀的“未来教师”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7-29.

[2]【菲】昆萨炳.教师个人特征中的价值与态度:走向教师教育改革[J].熊建辉等译.中国德育,2006(2).

[3]张志越.谈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4]张伟.教师文化建设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江苏教学研究,2010(5).

研究项目:本文是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新时期教师教育文化的发展定位研究”(批准号:豫教﹝2012﹞1111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