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9 浏览:15944

[摘 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开展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引领主流文化、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根本塑造企业文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创业文化和以“三风”建设为突破营造和谐文化.现阶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多元文化 农业类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简祖平(1970- ),男,江苏句容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宣教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梁凯(1978- ),男,江苏睢宁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句容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32-02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校园文化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鱼龙混杂,涌入高校这座塔,使得尚未形成明显特色、内涵尚不丰富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类高职院校由于其行业的弱质特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生源素质变化,多元文化的冲突尤为显著.因此,现阶段加强多元文化下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出发,笔者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引领主流文化

1.奋斗目标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多元文化现象以及青年学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植根于学生思想深处,由意识转化为信念,由信念转化为动力.既要教育学生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又要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品格,实现共同理想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有机统一.

2.精神追求的引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引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中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文化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要教育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虚心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维护好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不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大学传统的引领.大学传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魅力.特定的大学传统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是大学传统的载体,大学传统的发扬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同步的.因此,要挖掘农业类高职院校传统的大学精神文化,提炼与现代教育思想接轨的精神理念.在挖掘和提炼大学传统精神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这一理念,应是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传统精神文化的最好诠释.


4.非主流文化的引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文化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因此要用主导性去影响和带动多样性,用多样性去丰富主导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规范引导,及时防止非主流文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水平.

二、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根本塑造企业文化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经营理念和方针、经营行为和形象、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等的总和,是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灵魂.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否接受、认同和融入企业文化是衡量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借鉴典型企业文化构成理论,农业类高职院校可以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来塑造企业文化.

1.围绕职业道德塑造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等,现阶段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围绕职业道德来塑造企业精神文化.从农业技术人员的从业特点来看,热爱农业、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等应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培养的学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大局意识、团队意识等也应是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当前,职业道德大多还未进入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得职业道德培养的主渠道有所欠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主渠道的弥补和重要组成部分,应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组织新生参观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企业,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开展农史教育,了解农业发展的灿烂历史文明,增强为“三农”怎么写作的使命感,培养爱农情绪;经常性地邀请农业类企业家来校作企业精神理念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专题报告,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企业精神文化;开展与农业类企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组建民俗社团,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企业的精神文化可以丰富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但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农职院校必须树立塑造企业精神文化的理念,从育人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出发,全程性地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 2.围绕职业行为规范塑造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看,企业制度文化的融入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将企业制度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中,以企业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以期慢慢养成对企业制度文化的自觉遵守;二是将企业制度文化融入教学管理规范中,将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变成实验实训中的技术规范,实现学生在完成生产性实训的同时能与企业的生产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3.围绕职业氛围塑造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怎么写作、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要让校园处处都体现出企业的物质文化内涵.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建筑风格、校园环境布局和设施等要融入农业企业的物质文化,实验实训场所要按照农业企业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来营造职业氛围,学生的穿戴要符合农业企业的规范要求,要通过各种可能的表现形式,营造浓郁的农业企业物质文化,实现环境育人的功效.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创业文化

农业创业成本低、发展空间大.这一特性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创业文化是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建立有特色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1.培养创业素质.将创业意识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之中,收集和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及其事迹(特别是校友创业的成功案例),举办报告会和座谈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同时要重视创业技能的培养,将创业课程融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工学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农业类专业的创业实际,按“专业背景+一定的管理知识”的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

2.开展创业主题实践.通过创业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市场的观察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选准创业项目.社团是创业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学生社团,让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1~2个社团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学生社团创业活动的质量.在创业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创意设计竞赛等活动,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竞赛作品转化为实际,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要将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创业文化的熏陶.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等宣传工具,宣传创业的意义、经验和典型,在校园内形成讲创业、想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创业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创业活动,建立专门的创业怎么写作网站等平台,加强创业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创业活动所需的怎么写作、咨询和帮助.

四、以“三风”建设为突破营造和谐文化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消除校园文化系统中的不和谐因素,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的根本大事,抓好“三风”建设对营造校园的和谐文化十分重要.

1.培养安全意识,建设平安校园环境.平安校园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要把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政治安全、人身安全、防灾安全、网络安全等意识的教育培养.通过时事报告、消防知识培训、人身安全案例讲解、网络诈骗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并建立了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努力构建稳定的校园环境.

2.加强学风建设,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学风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研究和不断完善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制度在学习生活中的规范、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日常管理,通过考勤、整肃考风考纪、纠察校园不文明行为等工作,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将开展主题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通过融科学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获得全面提高和发展.

3.加强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新风尚.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教师应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专业学习和生活价值,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师德考评体系.将教职员工的道德自律和制度的他律结合起来,树教风正气,保障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期性.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营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和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在建设中的桥梁作用,扩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人人参与管理、我以学校为荣、团结进取力争上游的和谐校风.

[参考文献]

[1]刘衡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冲突及解决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1(3).

[2]丁德智,张军.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探讨与建设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3]刘志坚.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界,2005(1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