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人民更幸福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5 浏览:16787

【内容摘 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重要工程之一,它的实施对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关 键 词】文化 广东 文化强省 文化惠民

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在这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指示.“文化惠民工程”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且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010年7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强调了要继续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后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所谓的文化惠民,就是要让文化惠及到民,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真正地保障.要做到文化惠民,就要做到文化惠民不腐蚀民,文化得民而不背离民,文化提高修养而不是愚昧人,文化怎么写作人民而不是形象工程欺骗于民.正如所讲,“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而惠及到民的文化则不仅是看的到的书籍课本等物质方面的投入,还应该包括教育娱乐等精神层面的支持.从而不仅解决人民群众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匮乏,而且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只有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文化惠及到民,才是真正地文化惠民.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指导原则

(一)文化民生的意识要牢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过上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可见,文化不仅是民生,而且是与物质同等重要的民生.能不能牢固树立文化民生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升广大公民的文化素质[1](P57).从文化民生的高度,推进以文“惠”民各项工作,在文化强省建设中至关重要.这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正如汪洋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文化建设就是民生工程,“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就像大自然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无法存续的;一个没有先进文化做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是不可能有快速发展和持续竞争力的.”文化事关每一位普通老百姓,事关他们的身心健康、学识教养,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树立文化民生意识,把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放在与教育、医疗、就业同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改变过去文化“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近可远”的错误观念,把文化惠民各项工作抓紧抓好[2](P8).

(二)惠及到民的文化要先进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整合功能、导向功能、维持秩序的功能和传续功能.文化不仅可以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还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而且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当这种文化起作用时,那么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从世代的角度讲,上一代的文化会得到下一代的认同和共享,具有传续性.由此可知,先进的文化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人民群众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而落后的文化则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惠民工程应该惠及人民以先进的文化,而不是落后的文化.做到文化惠民,就要做到文化惠民不腐蚀民,文化得民而不背离民,文化提高修养而不是愚昧人,文化怎么写作人民而不是形象工程欺骗于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是动员和号召全体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艰巨,更需要主流价值的引领来凝心聚力,以此构筑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保障.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经济社会转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时,把高雅的、积极的文化而不是低俗的、消极的文化带给人民,做到真正地文化惠民而不腐蚀民.

在针对文化惠民、文化便民的问题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指导方法.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专门家不但是为了干部,主要地还是为了群众.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这一切同志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3](P863-864)这充分说明了文化惠民的措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定出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使人民易于接触、易于接受、易于受益.正如汪洋书记所讲的那样:要积极探索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引导、规范、扶持和激励机制,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工作手段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从而充分调动群众“自娱自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散落于民间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规范和提升,并不断创造新形势下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新形势.在实施惠民工程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让群众当主角、唱大戏[4](P12).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部署安排

2010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强省建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基于文化惠民工程重要性和广东省文化建设的状况,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行了有效的部署安排.

(一)巩固提高,继续实施各项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到2015年,广东省广播电视村村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到2020年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每个行政村建有固定电影放映点,到2020年,全面建立起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相结合,公益放映和商业放映相互补的农村电影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到2012年,完成全省农家书屋19885家的建设总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省、市、县支中心建设任务.

(二)积极创新,开拓互联网时代文化惠民的新形式.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借由当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合一”的概念发展,未来十年,互联网将可预见地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纲要》提出实施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采取政府采购、文化事业单位实施、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覆盖全省的数字化怎么写作网络,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这一工程将大大提高现有文化资源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向基层传播的速度与效率.

(三)彰显人文关怀,扩大文化惠民工程覆盖群体.

有数据显示,全国三成以上的流动人口都流向广东,广东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外来务工人员在广东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又面临着身份与待遇上的种种“尴尬”,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怎么写作明显滞后.面对这一现实,《纲要》提出实施外来工文化怎么写作工程.从流动人口集聚的企业着手,建设职工文化,增强企业的文化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一方面在基础设施上,提供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职工书屋、俱乐部、职工之家等员工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怎么写作内容是,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团体与企业、厂矿合作,共建企业文化怎么写作机构和怎么写作点,以专业的文化产品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一工程以外来务工人员为怎么写作对象,对于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对广东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统筹规划,整合区域优势带动全面发展.

《纲要》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提出实施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一体化工程.随着2008年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0年广东颁布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的相继出台,珠三角一体化的话题迅速升温.根据两个规划的设想,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在内的9个城市将在2020年初步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和环境保护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高科技手段,整合珠三角文化资源,建设珠三角地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开展珠三角电子文献联合采购,实施珠三角图书网上“一卡通”怎么写作,建立珠三角文化资源数据库,建立珠三角演艺联盟等,将有效统筹珠三角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5](P195-177).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经验

(一)“送戏下乡”,让戏剧走进农村

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中,基层农村地区是重中之重.广东很多地区农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要想使这些老人和儿童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是十分不现实的.而粤剧在广东很多地方的老人心目中却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每当有专业越剧团下乡送戏时,老人们都是观众的主力军.在他们看戏的同时也会带上家里的儿童一起去看大戏,因为小孩子们喜欢凑这种“热闹”.粤剧主流观众多是年龄较高、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而剧场里的粤剧演出,门票动辄数百元,这让粤剧市场陷入了“基层观众抱怨没有粤剧看,剧团抱怨演出没有观众进场”的怪圈.针对这些情况,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牵头创办了粤剧文化广场,每年资助100万,邀请省内外的各级粤剧表演团体走出剧场.2010年广州粤剧团演出100多场,其中参与的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精品艺术送戏下乡”活动,去了茂名、英德、顺德、江门等地,将近年得奖的精品剧目送到全省各地农村.2011年2月20日,广州工人越剧团应番禺汉溪村委会邀请,派出46人得演出队伍送戏下乡,先后为该村村民演出古装长剧《三期守财奴》和《荆钗缘》.两场“文化之夜”的精彩演出,吸引了近8000名村民观看.2月23日,应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的邀请,广东粤剧团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慧英首次率广州粤剧团数十名演员到河源市区和龙川县佗城镇义演了现代大型粤剧《三家巷》,收到了观众的热捧.

五年来,逾400场的的“低票价,高享受”的文化惠民演出,让省内的粤剧票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了精彩的艺术作品,大大繁荣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如今,在广东农民的幸福指数中,文化含量越来越高.“送戏下乡”作为广东省文化惠民工程的重点,为新农村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为幸福广东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南国书香节”,让文化书籍走进群众

在人民以往的观念中,图书课本都是存放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边的.这些固定存放的图书会给那些离图书馆或书店较远地方的读者带来许多不便.但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广东街头,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书籍的存在.这是专门针对图书存放固定性而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南国书香节”最具特色. 2011年南国书香节以“快乐阅读,幸福广东”为主题,有来自国内外的800多家机构参展,参展品种达30多万种,比2010年增加了10万种,其中有10万多种为近两年出版的新书和畅销书.2011年书香节继续免费发放门票、地铁票,开设夜场,这使得很多人走出了家门,走进了书香节.除免费的门票、地铁票,书香节组委会还免去了各参展商的摊位租金,大大减轻了参展商的负担,提升了他们参展的热情.与此同时,书香节响应了很多市民的提议——增加名人名家的讲座数量,近300多场文化活动陆续展开,其中胡德平、张维解读中国改革和崛起,陈扬、马志海一起来聊城市、话幸福,钟南山教我们如何活得更健康,而刘心武、郎咸平、郭敬明、安意如、蔡澜、蒙曼等名家都出席了南国书香节的各项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参观者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南国书香节已成功举办多次,它已经成为深受南粤大地广大群众喜爱的阅读嘉年华,成为广东全民阅读活动的广阔平台,成为广东一个重要文化品牌、一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免费、优惠,成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力推手,更折射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决心.


此外,为解决贫困贫困地区文化怎么写作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广东创造性地建立了以“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和“流动演出怎么写作网”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流动怎么写作网络,让文化怎么写作“流动”起来,进入农村、社区、企业和校园.如别具特色深圳街头图书馆,中山小榄镇的水乡民俗馆.迄今,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已建立起来67个“流动图书馆”,配送图书80多万册;“流博物馆”网络覆盖全省,参观人数达250万人次;“流动演出怎么写作网”为基层群众送戏2万余场,观众达4000万人次.

(三)广东艺术节,让南粤艺术扎根

广东省艺术节是国内最早创办的艺术节,198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28年的风雨坚守,广东艺术节也已成为集中展示当代岭南文化艺术精华的重要窗口,成为让南粤艺术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壮的沃土.

三年一度的广东省艺术节是广东省最高水平的专业表演盛会.短短20天时间里,这一汇集广东舞台艺术的大戏依旧余音绕梁,成为全省人民的盛大节日.2011年的省艺术节坚持了汪洋书记提出的“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共上演剧目55台,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欣赏需求,突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理念.与以往不同,2011年省艺术节有着明显的变化:一是从文化系统内行政主导的活动,逐步转变为一个全民共享、共同参与的文化盛会;二是更加彰显了艺术节文化惠民的宗旨,让广大人民群众也融入艺术节欢乐的海洋.

在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下,艺术节作为广东省最高水平的专业艺术表演盛会坚持下来,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的重视.艺术节给了广东艺术院团相互交流、展示、学习的一个平台,给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集中欣赏广东艺术最新作品的文化大餐,确确实实起到了繁荣本土舞台艺术、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作品的作用.

在全国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浪潮中,广东省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上锐意创新改革,实实在在惠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然而建设文化强省仍然任重而道远,广东省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收获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