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助推专业成长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9 浏览:9256

现代的纤维艺术,作为一门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门类,既有学科的特性,又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纤维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对材料的选择、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艺术家受到文化熏陶、生活阅历、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性格、气质等个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通过作品无声地传递出来,展示其独具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其内涵既在于张扬个性,又关乎生存理想,体现出时代赋予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回归自我、回归自然的内在需求.


从宏观上讲,学生在初期的纤维艺术学习中,不同的材料技法、点线的排列组合、色彩的协调对比等基本理论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纤维艺术进步幅度大小的关键因素.但专业的提升不仅需要点的深入,也需要面的延展.试想,一个文化底蕴浅薄,没有学习意识的学生,又怎能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呢?尽管这方面的修养不能在设计实践中即拿即用、立竿见影,但对学生的设计修养与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家就十分强调画外之修.郑板桥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不论是板桥先生的兰叶还是竹子,都是在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之上所作.他的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若没有深厚的书底,又怎能借草书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的竹,被赋予了人格化,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若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挺然后立,哪会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遇风不倒?这真可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坎姆·贝尔认为:“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本身,还是学习一种文化.其中,有蕴藏在音乐背后的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那么,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学习纤维艺术同样不仅仅是学习艺术本身,还是学习一种文化.事实上,具有不同的知识积累、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经验的学生,对纤维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会不同.

但客观情况是,相当一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一味满足于追求专业技能的提高,轻视自身文化素养对学科专业水平潜在的推动,这就很难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一针见血地指出,制约专业成长的瓶颈是什么呢?是个人的文化底蕴.旅法艺术家高远说:“就算作为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家来说他也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营养,这点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们讲,不管是科技领域,还是艺术领域,追其根源知识本身就是一家,到了一个层次以后比的并不是专业水平,而是比文化底蕴.笔者认为,学生应该更注重提高个人的文化涵养,以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

一、文化素养应成为纤维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

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意识、有规划的读书习惯.首先是美术理论方面的专著,美术方面的经典书籍;其次教师还应推荐学生读一些社科类的书,比如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经济的、时事的以及科技的书.只有这样阅读各方面的书,广收博采,形成自己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见解、感悟、观点和信念,才能在创作天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文化底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有了文化的“底气”,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无法让灵感在海洋、星空之中肆意遨游;不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无法任思维自由驰骋,构思人类、自然和谐之美的画面;不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无法深入理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人文主义旗帜的社会意义,无法做好中西美术的比较;没有文学、美学、艺术哲学的知识,不了解欧洲文化,便不可能理解现代派作品,等等.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是德国著名的版画家、雕塑家,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对于经历过世界大战并在战时身处普鲁士的凯绥来说,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了解并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愤怒、斗争.孟洁在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德国女性的前提下,为了重拾遗落的对人类的爱与责任,创作了不朽的纤维作品《生命——献给柯勒惠支》.

二、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才更有发展力

纤维艺术往往要求创作者有广博的国际视野.但是更应该钟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前提是民族的.只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知本民族的艺术,才可能用艺术的眼光、艺术的感悟去触类旁通,感受其他的民族艺术.

中国纤维艺术的民族性有别于国外的纤维艺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积累,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唐代的石窟文化等,在不同的文化时期,产生出不同的图案图形.这些民族的图、形、色、传统的工艺、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都是纤维艺术在造型方面可以吸收借鉴的.这种吸收借鉴包括两种形式,第一是将古代的图案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元素、一种语言,直接或间接的应用到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中,使人产生直观的印象.第二是一种更有高度的创作行为,即在理解古代图案造型的精神实质、审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从而创造出新的图案造型.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墨韵”,受到广大纤维艺术作者的青睐.《往事如烟》就是这样一幅作品,作者吸收并借鉴了水墨画独特的形式,以黑、白、棕为基调,为作品奠定了底色.作者感叹气势恢宏、美妙绝伦的建筑在经历风雨之后,用断垣残壁诉说着昔日的文明;于是从古代遗迹找寻灵感,将这些断垣残壁重构于经纬空间之中.邓林试图寻找一种使传统水墨画和现代精神和谐如水的统一,于是对古代的彩陶艺术发生了浓厚兴趣.她把那些彩陶语言理解成先民的一种呼唤,而她,则是倾听这远古回音的人.为此她办了一个展览——“远古的回音”.

可以说,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引入新元素,如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强调民族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一定是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