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0 浏览:5315

[摘 要] 唐山大地震不再单纯是自然灾难的代名词,也是全国人民抗震救灾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象征,其可以提炼为不屈的精神――大震文化,经过全新布局的唐山抗震纪念馆,具备了最现代化的展览理念和研究空间,已经成为一组颇具规模的展览建筑群,向世界展示着唐山人民顽强不屈的抗震精神.

[关 键 词 ] 唐山大地震 展览 文化

7.8级大地震,24.2万人性命,7218个家庭,一连串震撼人心的数字,就象一场恶梦,永远的停留在唐山乃至中国人的心中.30年后,顽强不屈的唐山人民在把大地震作为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在逐渐化悲痛为力量,把战胜困难的不朽精神转化为一份振奋人心的抗震文化,“雄关漫道真似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介绍今日和谐发展中的新唐山.抗震纪念馆进行了调展设计.新抗震纪念群由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办公科研楼三部分组成,虚实结合,主次分明,由东向西,依此展开(图1).经过加固改造和重新调整的新抗震纪念馆,采用多种陈列艺术语言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展示手段,以声光电等立体化直观效果,借助现有唐山抗震纪念碑雄浑悲壮的建筑形象,形成独一无二的唐山“大震文化”.

一、小厅空间,大震文化

进入古香古色的抗震纪念馆大门,是改造后的抗震纪念馆序厅,中心序厅高两层,占地150平方米.双弦网架圆型玻璃屋顶对应着圆型的天井,来自室外地缕缕阳光,透过网架,自上而下轻斜散在特殊处理的大幅玻璃地面上,为整个展览的前奏添加了神秘感,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场”,借助周围特定的建筑材料和自然环境,引导游客去探索和寻觅地震遗迹,实现了从“小空间”折射 “大地震”文化的设计理念.

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金,镇精神,去邪气”,金属制品是镇厅之最佳选择.大厅以三个贯穿两层的铜饰浮雕的有序排列和造型的突兀彰显,采用后现代艺术理念与大体量框架几何的形式,强调了唐山抗震纪念馆以抗震为主题的实质性氛围.高大的黄铜金属构件形成沉稳凝重,以百年唐山的三个重要阶段设计图案,展现了唐山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图2).作为纪念馆开始和收尾的大厅以独特性、艺术性和概括性的艺术处理,形成巨大视觉冲击,给每一个参观唐山纪念馆的人,留下一份振奋和磨之不去的记忆.

大厅整个地面采用大块架空的钢化玻璃,其下镶嵌着唐山市地貌的沙盘模型,北靠燕山丘陵连绵起伏,南濒渤海的冀东绿色平原,四面贯通发达的道理交通干线,使唐山所在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中间的绿色沙a盘更使得沉重的气氛得到释放.尤其在二楼栏杆处,俯视大厅绿色地面,让参观者在伤痛中又看到一丝生机和希望,使得心情又开始豁然开朗(图3).

二、百年古镇

唐山,历史文化悠久,其冶铁业、采煤业、陶瓷业均由来已久.所以在调展设计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模型和场景,开滦煤矿坑道模型,以及一些实物展览,辅助文字和图画说明的展墙,被放置于以 “百年城市,工业奠基”为主题的第一展厅内,使展示空间的历史底蕴深厚而凝练(图4).

三、大震前后,展示文化

随之而来的“罕见震灾,举世瞩目”和“抗震救灾,气壮山河”两个主题展厅,是整个抗震纪念馆的部分.

“罕见震灾,举世瞩目”展厅,通过穿插断折的建筑造型和浮雕内容的形象补充,直观地表达了唐山地震的惊骇场面以及唐山人民与灾害斗争的历史事实(图5).闪烁地幽蓝色地背景灯光暗示了地震的威胁和残酷,映现出大型灾难画面.以当年地震中弯曲的火车铁轨实物、滦河大桥及公路塌方的真实图片、触目惊心的震慑数字及光电显示的震区分布图,概括地再现了当年地震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一系列精炼的优化场景组合,使得游客似乎身临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再次使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灾难得到了客观的真实重现.

“抗震救灾,气壮山河”展厅,则通过现代艺术风格的新思维,帮助我们从形式到内容,描绘了唐山新的含义和生命的开端.展厅通过灾难中救助的写实雕塑、镭射投映、救灾物资运输场面的大幅油画、以及当年的救灾工具文献等大量真实材料,展现出一场轰轰烈烈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画面,浓缩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用现代技术的语言再现了唐山抗震精神、全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唐山地震,也是中国救灾抗灾的大震文化(图6).

四、古镇新城,展望未来

唐山抗震纪念馆的四至九展厅部分,变换为“新城崛起,生机昂然”以及“和谐社会” “展望未来”的基调,使在压抑感和伤痛的气氛中一路走过的游客,心情豁然开朗.登上一部新型节能型扶梯,缓缓步入二楼,迎接游客的是以京唐和曹妃甸两个海港立体模型为开端辐射京津周边大区域的多文化的立体展现,从立体展览长廊,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等多手段多角度出发,描绘新唐山历史的发展,表达了唐山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图7)、(图8).


一组组琳琅满目的展品,通过高科技声、光、电的立体表达,使一个现代化的新唐山,形象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使唐山人民“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跨越”的业绩,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诠释.反映了新唐山在中国的领导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在多角度多层面的平台上,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充满张力的新精神面貌的建筑符号,体现了唐山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

五、结束语

三十年过去了,唐山大地震不再单纯是自然灾难的代名词,更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不屈精神,创建和谐新唐山,已经成为一份以唐山大地震为题材的新式文化――大震文化,经过全新布局的唐山抗震纪念馆,具备了最现代化的展览理念和研究空间,已经成为一组颇具规模的展览建筑群,向世界展示着唐山人民的顽强不屈的抗震精神.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