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54 浏览:10300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制约.语言的本质是表达意义,也就是交流.因此要学好英语,决不仅仅指学会英语的词汇、语法、形态等表层结构,它还涉及到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本文试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浅谈一下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文化;英语教学;作用;差异

一、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所有共享的东西,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和表达形式.世界上有多少种使用特种语言的民族,就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十九世纪的人类学先驱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将其表述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它能力和习惯.”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词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黄国文曾给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个言语社团自己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现代汉语字典》把文化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英语教学的目的

要想弄清楚文化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什么.传统的学者认为英语教学就是为了使学习者熟悉英语的词汇、语法、形态等表层结构,因此他们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些表层的东西.这些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看上去学生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在和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却常常因为用词不当、句子结构错误或日常用语的地不恰当运用而造成种种尴尬和误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于学生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英语教学呢?因为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我们需要和国外交流,来传达我们的文化,去吸收他们有用和先进的东西.因此,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和外国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学会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就够了.而要达到成功和外国人交流的目的,就必须懂得他们的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表情达意、信息交流的工具,是一种最初始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脱离一个民族的文化去谈论学好他们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三、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文化学习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词汇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因此学习英语词汇决不仅仅是记住英语词汇的表面意思就够了,它还必须涉及到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把握.在各种语言里,文化个性反映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最典型的就是东方的“龙”和西方的“dragon”,中国人眼中的“龙”是神圣的象征,是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吉祥物.中国“龙”是一种灵物和神物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和骄傲,这个共同的信仰把中国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凝聚力的标志.而西方的“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多头、嘴里喷火的、吃人的”凶残的怪物,是必须予以消灭的.在理解两个词的文化内涵后,我们还能不能在和西方人的交流中,自豪地说:“We are the offspring of dragon.” 再比如颜色词“绿”和“green”,“绿”在汉语中除了是颜色词还,还代表了“生命”和“活力”的意思;而“green”虽然在西方也是一个颜色词,但却具有“嫉妒”、“缺乏经验”之类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将同一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直观而鲜明地突出该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要求他们经常阅读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并且在阅读文学作品、杂志时留心和积累有关词语在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内涵的资料,从而使他们在和西方人交流时可以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而选择恰当的词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和别人成功交流的目的.

(二)文化学习在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句法结构去表达.西方人习惯于抽象的、分析的层叠式思维,并以实践为重,因此英语句子是以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前呼后拥,递进叠加,形成一种空间型的结构,一种框架式网络结构,被语言学家比喻为“竹节句”.英语句子如果没有连接词,就像竹子没有竹节,所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中国人的思维却属于形象的、整体的、综合的流线型思维,重领悟,不重形式,因此汉语句子是一种链条式线型结构,被语言学家比喻为“流水句”.汉语受心理时间流的影响,多用词序表达语法关系,不习惯于用长句.汉语讲究“形散而意不散”,即使没有连接词,只需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逻辑关系、时间顺序和语义重心表达清楚.比如我们在翻译“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时,会在两层意思中间加上一个连接词“but”来表达转折的含义,把它翻译为“The eternal universe sometimes e to an end, but my unceasing plaint knows no limit.”这样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而汉语原句注重整体的表达效果,转折关系并没有明示,但转折关系却一目了然.


中国人习惯于综合性思维,即把事物的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而西方人则从整体到局部,是一种解析式的思维方式.因此英语句子往往将句子的重心放在句首,单刀直入,直接切入主题.汉语则通常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句尾,先交待原委,然后再进入主题.英语表达特点是“句尾开放,句首重心”;汉语则采用“句首开放,句尾重心”.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中一句有名的英语句子“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翻译为汉语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应该先说前提,再说结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