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价值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08 浏览:18037

摘 要 :现代物质文明发达的同时,精神文明陷入危机:因物质享乐的膨胀而带来道德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阂、冷漠,因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冲突.面对如此的现实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提倡和谐等思想精神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智慧.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精神价值 道德 和谐

一、现代社会面临的精神危机

现代社会,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带来人的道德行为失范.社会上普遍存在个体活动遵循的“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原则,产生为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甚至整个民族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所谓的“真理”.“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为了自己”的观念意识极为盛行.原有的注重整体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受到冲击.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不拿白不拿,不占白不占”的信条大行其道,损人利己、弄虚作检测等不道德行为处处可见,为了名利、地位和金钱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践踏法律,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隔阂,使讲求谦让的道德规范,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为了创造财富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冲击了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

可见,现代文明给人带来物质上满足的同时,也给人带来精神伤害,导致人的理想、信念丢失,价值观扭曲和道德滑坡.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不会幸福.一个民族,如果精神家园缺失,即使经济成就斐然,也很难跻身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

二、传统文化的思考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信仰模式.

一个民族的成长要靠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土壤特别丰厚、哲学思维非常发达的伟大民族,其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十分强烈.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崇尚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不畏的抗争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物物相依的集体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生生不息的变革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某为孺子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豁达胸怀,砥砺品学、上下求索的民族求知风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尚道德的精神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千百年来铸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正是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引入马克思主义精髓,才使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产生出一个世界巨人,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却生生不息,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优秀、厚重的传统文化支撑.

三、拯救精神世界危机,重建现代精神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传统文化为规范道德行为,培养健康的精神价值提供了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爱”原则,以仁为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标,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选择“先义后利”、“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民无信不立”.诚信最基本的要求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主张,为化解转型时期社会面临的矛盾冲突及人生面临的种种精神困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价值帮助,尤其对于消除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择手段赚钱、损人利己和诚信缺失等不道德行为现象,具有不可或缺的内在约束力.对于培养现代社会健康的精神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传统文化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义”之德为出发点,倡导“中庸之道”,就是讲:“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之道”要求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力求中和、持平、稳定,注意公平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做到“允执其中”、“致中和”的程度,既反对过火,又反对不够.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和谐”,推崇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这种和谐的世界观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奉行“忠恕之道”,强调相互理解、尊重、关爱,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思维方式上反对固执、片面、偏见.

第三、传统文化为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唯天地,万物父母”,天地人“三才”共生共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要以仁德之心对待天地万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

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单纯以人类为中心,无视自然规律,贪婪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扩大向自然界的索取,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形成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甚至将毁灭人类自身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自己所需财富的同时,必须把人类当作宇宙整体中的一员,保持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关系.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历来亲近自然的感情,对化解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冲突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