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与哈达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72 浏览:141255

摘 要 :哈达与藏族关系密切,被视为藏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旨在从藏族的尚白传统、丝绸的传入和普及角度研究哈达是如何成为藏民族最普遍、最崇高的吉祥物的.

关 键 词 :藏族;哈达;尚白传统;丝绸传入

一、引言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人口超过了500万,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其历史和文化也源远流长,与我国各民族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在藏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最常见的也是和藏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哈达,无论是逢年过节、致敬祝贺、拜见尊长、朝圣拜佛、婚丧嫁娶,还是迎亲送友、通信往来, 甚至是新房竣工、认错谢罪等等,哈达都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最崇高最珍贵的礼物.本文旨在研究哈达与藏民族的关系,分别从藏民族自身的尚白传统、丝绸的传入和普及角度探讨哈达是如何成为藏民族最普遍和最崇敬的吉祥物的.

二、哈达的意义

哈达是藏语“卡达”或“达呷”之音译,“哈”是“卡”的变音,准确的读音应该是“卡达”或“达呷”.在藏语中,哈达指丝绸、丝绢,是礼仪往来时使用的丝织品,近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1]在藏族文化中,哈达是纯净、洁白、诚挚之心的象征,被称为“桑巴嘎波”,也就是“一颗洁白之心”之意.[2]藏民们将它视为神的光辉,天边萦绕的祥云以及神灵的化身,因此哈达也表示与神灵同在、幸福无边和吉祥如意之意.在交往中向对方进献哈达往往可以表达自己的纯洁与诚心,彰显出主人的友好和对对方的尊敬之意.


三、哈达与藏民族

(一)藏民族的尚白传统

藏族自古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吉祥、诚挚、善良、正义和繁荣的象征.关于藏族尚白的原因,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与其生活环境相关,二是受原始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就藏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而言,藏族大多生活在雪线以上的地带,雪是他们终年的伴侣,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景物,雪见证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诞生和发展,并逐渐深入其民族灵魂深处形成了藏族喜白尚白的民族意识.而作为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信奉万物有灵,对自热之物敬畏之至,白色作为自然的代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而后公元7世纪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佛教思想中的尚白传统与苯教的白色信仰相结合,则进一步强化了藏民族的白色崇拜.

先民们崇尚白色,用白羊毛、白石、白灰、海螺等白色物品来表示洁白无瑕、纯洁善良之意,把野兽和动物皮、白羊毛等作为礼物或奖品相互赠送、赏赐.并且,在民间曾一度流行把白羊毛当成吉祥物弄成束裹在头上、脖子上, 每逢过年时, 还要套在水缸上、粮食的袋子上、酒壶上甚至房顶和出行的要道上,以此来祈福赈灾.这种习俗据说来源于吐蕃王朝第九代王.据苯教史料记载:“第九代王布德贡杰时,苯波教徒‘白吞’(用羊毛缠头之意)在进行宗教仪式时,将白羊毛缠在头和脖子上.”[3]因为他是有名的苯波教徒,威望很高,所以百姓们也学他用白羊毛缠头.之后,人们将羊毛织成巾和绢的形式替代此习俗,这也逐渐演变为哈达的雏形,而白色后来也成为哈达的原始色或主色.

由于在藏民心中头是人身上至高无上的器官,缠在头上的白羊毛或白色羊毛织品也被认为是全身所有服饰中最高尚的饰物,当遇见值得崇敬的人时,将自己身上至高无上的饰物解下来献给对方,就表示对对方的一种顶礼和崇敬.经过世代的传承和演变,这也逐渐成为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礼仪――进献哈达的礼仪.

(二)丝绸的传入和普及

在丝绸传入之前,藏民族一直把野兽、动物皮或者白石、白羊毛等物作为饰物来佩戴,作为礼物、礼品来相互赠送,这些物品作为一种载体,反映了藏民族对白色文化的崇尚.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这种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巩固.据传,汉朝张骞出使两域时路过西藏,曾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在古代,汉族以帛为贽,用以象征真挚纯洁的友谊,因此藏族人民认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和祝福的礼节,而且这种礼节来自兴盛的中原之邦,因而备受推崇.再加上丝绸柔软舒适极度观赏价值且便于携带、佩戴,而且白色的丝绸也正迎合了藏民们喜白尚白的习俗,因此丝绸品一度替代了羊毛织物.《白史》中就记载:松赞王“丝绢缠头”.但是,当时的丝绸质优价高,只有贵族们才能享用,一般的百姓对此无缘问津,因而这时的丝绸等丝织品没有能够大范围普及,也没有被正式命名.

一直到公元13世纪,八思巴带回了第一条由丝绸制成的哈达,这种价廉物美的丝织品从此被正式命名为“哈达”,并载入史册,被世人所知.据《西藏风情》一书记载:“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之侄八思巴洛追坚赞(1235―1280)被元世祖忽必烈尊为国师和帝师, 在他被封为‘大宝法王’,被赐予玉印后, 于公元1276年离京返回后藏萨迎寺.为了表示他的忠诚,加深汉藏民族间的友谊,他向卫藏地区各大寺院的菩萨、佛像及僧众官员敬献或赐奉从内地带来的物美价廉的丝绸――哈达.”[4]据传,当时,在八思巴向大昭寺的所有菩萨敬献哈达时,壁画中的一尊度母向他伸手讨要哈达,这尊讨要哈达的度母后来被称为“卓玛达领玛”(讨要哈达的度母).从此,哈达作为藏民族表达纯洁、虔诚、高尚和祝福的吉祥物正式出现在历史的篇章中,而以往为贵族所专有的丝绸等丝织品此时也被这种物美价廉的哈达所替代,进献、馈赠白色物品和丝绸的习俗也变成了进献哈达.

由此可见,哈达正是作为藏民族喜白尚白文化理念的一种载体而产生和存在的,这种尚白的文化心态同时也促进了哈达被藏民们广泛地接受和喜爱,并且随着丝织品的普及,价廉物美的哈达也逐渐成了藏民们日常交往中的主要礼仪物品,成了藏民们最普遍和最崇敬的吉祥物.据记载,在阿里托定寺壁画上古格王国君臣百姓盛迎觉沃阿底峡来藏传教的场面中,就有献哈达的画面.而在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时代,互献哈达的礼俗在民间就已经相当普遍.并且,这种风俗经过世代相传,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如进献和接受哈达的礼数、哈达的分类和颜色的发展等.《土观宗教源流》中就记载:“宗喀巴拜师学内外别三种时轮时,就依次向师傅敬献洁白、纯黄、深蓝三种颜色的哈达.”[5]纯黄和深蓝后来也发展成为哈达除白色主色之外的另外两种主要颜色.

四、结语

哈达作为藏民族喜白尚白文化心理的一种载体和象征被世怎么发表展并沿用至今,在藏民族的社交活动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任何交际场合都不可缺少的媒介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敬佛求神的珍品,也是日常生活中调解纠纷、沟通友情的纽带,更是庆祝胜利、表达祝福的吉样物, 早已深深镌刻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

注释:

[1] 参见《藏族哈达、哈达文化与献哈达常识》(l),2005年12月1日.

[2] 参见格桑曲批《藏族与哈达》,《中国西藏》1995年第6期.

[3][4] 拉都 :《浅谈藏族的哈达》,《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5] 侃本 :《哈达与藏族礼仪文化》,《西藏民俗》2002年第2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