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活动是基层公共文化怎么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10 浏览:14738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只有把农村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才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政府在加强公共文化怎么写作职能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扩建的基层文化站,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3000平方米,并具备基本活动空间,为健全和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怎么写作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月26日,、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推进免费开放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

“三馆”免费开放是文化馆(站)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面对新的任务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准创新农村文化的切入点,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站)的公共文化怎么写作职能作用,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活动的作用不可忽略.


一、 民间文化活动始终伴随着基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化是混沌一团的统一体.“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检测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有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门外文谈》)

民间文化活动由我们祖先在创造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了大量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歌谣等等.在历史的长河里,虽然夹杂着一些旧时代的迷信、庸俗的成分,但它的主流始终是积极、清新、健康、与时俱进,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与顽强的生命力.

在最早的甲金文以及《易经》的卜辞里,就有很好的歌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后来,汉代乐府,南北朝民歌,唐代的敦煌曲子词,宋代的时政歌谣,明清民歌,直到近现代民歌,都表明人民大众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歌唱,从远古时代起,民谣就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伴随着各民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遵循着生存与自然的本领,赤手空拳与大自然搏斗,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将种种自然力量人格化、神圣化,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神的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这些神话都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的意志,铸造了中国民族最早的精神脊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的神话逐渐衰亡,人们在劳作之余,会讲一些较为轻松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与故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并通过戏曲、说唱等形式在百姓生活中流传至今.

由此可见,民间文化是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它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是千年积淀的产物,是广大民众共同心理素质的积淀和综合,是培养社会认同感的桥梁,民间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构建农村和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和谐发展

一个民族的历史越悠久,民间文化的积淀也就越丰厚.传统的民间文学形象,如:盘古、女娲、龙、凤、愚公等等,已成了一种全民族的或地区性的文化符号.民间文化与静态的历史文明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和强烈的自娱性,是能够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和创造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了广大民众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馆(站)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笔者认为,文化馆(站)在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扬传统民间艺术,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如:郧阳特有的民间灯舞《凤凰灯》、武当纯阳秘功、武当神戏、房县火龙、玄武灯舞、郧县的江汉龙船会、郧阳二棚子、郧阳四六句、郧阳虾蚂灯舞、竹山的官渡民歌等等.人们在田间劳作之余,通过举办这样的民间文化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活动是农民寻求文化生活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主行动,来自乡间田头,怎么写作于农村群众,使农民在参与和消费文化的同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获得娱乐情感体验,达到满足身心、快乐幸福这一目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还使农民思想观念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健康的变化.

文化馆(站)的干部应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利用本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收集民间传说、撰写民间故事,丹江口市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都得到了很好的收集和整理,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民间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恢复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

2.创新民间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创新,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求富、求知、求乐,开展的文艺活动要与当地的卫生保健、农业科技、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现代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适合新型农民新的文化需求,民间文化生命力旺盛,群众喜爱,参与性强.

活动要有动有静,有歌舞、弹唱、球技等动态的活动,又要有奇石、剪纸、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和书画、摄影、传统技艺的课堂培训等静态的活动.有古有今,既有三月三庙会、鬼节、端午节、花灯、民间绝活的展示等传统文化活动,又要有科技竞赛、文明家庭评比、劳动技能竞赛、尊老爱幼活动等多方面的现代文化活动.农民在观看各种演出时,并参与表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和幸福的表情,发出内心的笑声,入情入境入戏共鸣的情感体验,都是农村文化活动娱乐性的充分展现.农民通过这些文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遏止了社会中不良倾向的发生,坚决制止传播各种、暴力、、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为民间文化活动提供展示的平台

当地的民风、民俗是文化活动的宝贵资源,是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充分了解这一资源,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农民所需求的精神产品,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并把他们搬上舞台,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农民.

基层文艺工作者应深入民间,跟艺人进行交谈、沟通,吸收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成果,运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丰富人物形象,使情节更加曲折,在此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把原作提到更高的层次,使作品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如:韩发祥创作的郧阳四六句《贤惠的老公公》、王光华和王成贵创作的景阳说唱《俩口顶嘴》、余丹创作的吕家河民歌《山里人天生爱唱歌》、张久正创作的郧西三弦《织女回乡》、唐金书创作的郧阳二棚子《难忘故乡土》等等,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新生活、新风尚,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民间文化源于本土文化,根植于富饶的农村大地,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贴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民间文化活动,激起农民的参与热情,实现农民的精神审美愉悦,实现文化的共同享受,营造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乐观的人文文化风气,使农民的文化生活幸福多彩,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十堰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2011-5.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