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核与

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83 浏览:29738

【摘 要】通过对文化内核的探讨,提出民族信仰是民族多维文化空间中的核心.盘瓠信仰是畲族文化的内核,历史上盘瓠的形象因文人误导而发生了“犬化定格”的过程,使得一些学者忽视了盘瓠的本质是神而不是犬的事实.畲族因盘瓠而导致了文化困境,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只有通过树立神化盘瓠—龙麒形象,回归畲族民族文化自信,回归追求民族本质的文化信仰核心—盘瓠信仰,才能解决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关 键 词 】文化内核;文化认同;文化变迁;盘瓠图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将众多文化个体联合成一个民族的黏合剂.由于血缘关系,长期同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氛围,相对独立的族群形成一个区别于其它族群的文化样式,经过长期的溶合、变迁与适应,文化的各个要素被文化核心牵引着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文化传统相似的族群自然形成一个更大空间范围的文化系统.经过长期文化变迁,畲族文化在当今的文化全球化、同质化过程中,与其它民族一样,在传承中所遇到许多困惑,其核心问题是对文化内核—盘瓠图腾认识的模糊与异化,正确树立畲族民间信仰——盘瓠图腾,是目前畲族文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主要是通过宗教信仰达成的.所有文化都是以原始宗教为开端,中国也不例外,和其他国家一样,图腾崇拜、群神崇拜、庶物崇拜等宗教一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宗教的产生而使一个民族在信仰上有了共同的认同,同样由于这种一致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信仰体系对一个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i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一个圆形空间,那么信仰处于文化最核心的位置,是文化内核.也就是说,信仰是处于核心位置上的意识形态,是文化认同中最重要的部分.信仰又是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联结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因素.信仰的迷茫会导致价值选择的迷茫,一个民族的信仰缺失,就会导致,会使这个民族的民众处于思想混乱状态,民族的凝聚力涣散,最终致使该民族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丧失独立的民族性.

一、畲族文化变迁中的信仰问题

(一)畲族盘瓠图腾

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而信仰则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如果信仰发生改变则会撼动文化的根基.民族是人类的一种群体分类,民族文化的内核是民族信仰.中国人以龙为图腾,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而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各少数民族又有自己的信仰,如畲族的民族信仰是盘瓠图腾.

畲族文化的内核是盘瓠图腾信仰.畲族笃信盘瓠,并形成了自己的崇拜礼仪和信仰意识.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通过信仰达成的,盘瓠图腾信仰是联结畲族百姓的精神支柱.传说中的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大姓,他们源于同一个祖先——盘瓠.时到今日,畲族四大姓已经变成三大姓,“盘”姓在不断变迁的历史中的某个环节里失落或者已溶入某个民族,现代70万畲族人中只发现杭州沈塘盘姓畲族16人,但盘姓作为大姓的记忆一直存在于其他三姓畲族记忆中,每每重修族谱,总会在序言相似度检测绍盘瓠和三公主的故事以及四大姓的来源,并嘱咐后人谨记.

畲族的盘瓠信仰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虽然长期和汉族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却没有因为受到强大的汉族文化挤压而发生同化最终导致民族溶合而消失,畲族因信仰仍能与汉族保持一定距离.盘瓠信仰能唤醒畲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他们不容许其他人对这一图腾形象进行“折辱”,尽管许多学者一再强调这个时代已经是民族平等的时代“民族歧视已经不存在”.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并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进程而发展.畲族在与汉族文化交流中,虽然已经消除了许多偏见,并在地域认同上具有一致性,能和谐融合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畲族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和压迫太深,即使到了这个政治、文化比较清明的时代,总会有人偶尔念起苦难时期的故事.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畲族文化影响最深的汉族文化中,对盘瓠的误解,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很难改变和消除.

作为一种图腾,民众想象的“祖先”,盘瓠本身并不需要在历史上真实存过.《辞海》对“图腾”一词的解释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还不能清晰分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甚至认为自己和某种动物有着亲属血缘关系.在今天看来,这些想法是极其荒谬的,但是这和古代人的唯心主义一样,生活特定历史情景中人们很少去怀疑它的真实性.

盘瓠神话流传了数千年,发源之始已不可考.事实上,不管是在神话中还是民众意识里,盘瓠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幻中.盘瓠不是俗物,乃是能变幻外形具有法术的神灵,因而不能把盘瓠和凡间的犬等同起来.在畲族神话中,盘瓠形态的变化基本是:“娄星下凡→化作长虫→变五色龙犬→变龙渡海→变犬头人身(或龙头人身)”.这些形态中,除了“娄星下凡”在比较少见于祖图上外,后四种盘瓠形态基本都在任何一副祖图中看到,如道光年间的畲族蓝姓祖图中的盘瓠形态.

(二)盘瓠形象的“犬化定格”

首先记录盘瓠神话的人是东汉的应劭,他将盘瓠神话写进《风俗演义》中.其后,干宝的《搜神记》、黄闵的《武陵记》也都有收录了盘瓠相关内容.这时候,盘瓠的形象还没有被固定下来.

起初,盘瓠和《山海经》中的“犬封国”并没有直接联系.将盘瓠形象和犬等同起来的始作俑者则是东晋的郭璞,他注解《山海经》,将本来和《山海经》里狗国传说没有直接关系的盘瓠搬进来,“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郭璞注:‘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于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等是为狗国也.’”对盘瓠图腾及其族群造成负面影响力最大的是范晔的《后汉书》,他未加考证,只是简单删改前人记述,便将盘瓠传说写入正史,肯定了蛮夷和动物具有血缘关系的谬论.到了宋朝,《太平御览》直接轻蔑对待盘瓠及其信仰者,“《太平御览》引南朝盛弘之《荆州记》称:‘盘瓠子孙,狗种也.’”ii竟然把信仰盘瓠的人说成“狗种”,足见编撰者对少数民族的偏见.经过数代封建知识分子不负责的“努力”,对盘瓠形象的“犬化定格”基本完成. 然而,自始自终,在畲族社会中流传的盘瓠形象依然是灵动的,并不是固定的.而到了现代,畲族人基本称呼盘瓠为“龙麒”,且不忌食狗肉,龙麒之称还存在于畲族祖图、文学中,并非是当代人杜撰.盘瓠形象变迁的最终形态是龙麒.龙麒非人非犬,是神而非凡物.

(三)文化变迁中的

“文化变迁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内部的整合而出现的为人们所认同的,有别于过去的文化形态.”iii文化变迁是一个持续过程,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创新、继承、发展,既可能为其他文化所同化也可能继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促使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畲族吸收了大量汉族文化,同时也向汉族输送新的“文化血液”,中间有畲族人变成汉族,也有汉族人加入畲族.畲族人被同化为汉族是普遍趋势,至今在浙、闽地区仍有不少被归为汉族的蓝、雷、钟三姓称自己祖上曾经是畲族.也有不少汉族融合到畲族之中,从畲族姓氏上可以看出.《高皇歌》里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大姓,畲族的姓氏发展是由少变多的过程,据何子星《浙江畲民调查》说畲族其实已有十个姓:盘、兰(蓝)、雷、钟、苟、安、胡、林、李.而徐益堂抄录畲民的《同源娘歌》又多出了周、刘、张、羊、王、宗、世、章、米、爱、曹、方、康、苟、胡等多十个姓氏,而到了现代畲族姓氏已达到了二十多个.

尽管畲族姓氏发生了变化,吸收了不同种族加入畲族群体,并不自觉吸收了不同种族的风俗习惯,促使畲族文化的当代适应.但由于信仰是文化当中最具稳定性的,民族文化在变迁过程中,如果共同的信仰消失或者被异族同化,民族性也会因此发生改变.而长期与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汉族的磨合中,畲族民间信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没有因为受到强大的汉族文化挤压而发生同化,畲族仍保留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价值核心.

虽然如此,在民族自尊心和外来文化的作用下,畲族内部对盘瓠图腾的态度发生一些变化,导致族内信仰趋向分裂,表现出“信仰的迷茫”.在广大的畲族农村,畲民还默默坚持盘瓠信仰已经很少.对盘瓠信仰最直接、最重大的就是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广东畲民祭祀盘瓠曾在正月白天公开进行过;民国时期在浙江、福建一带畲族居住的农村,对盘瓠的祭祀往往要在深夜秘密进行,那时他们才会拿出珍藏的祖图进行膜拜,还担心被外族人发现,现在已很少悬挂祖图对盘瓠进行祭拜,这也说明浙闽地区的畲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更深,盘瓠祭祀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是由于畲族内部中有人倡导抛弃盘瓠信仰,认为盘瓠形象不是畲族固有的图腾,是在历史发展中由外部族群文化偏见强加给予的.尽管受时代主流文化影响,但盘瓠祭祀已成为畲族文化记忆,当代畲族民间对盘瓠信仰却依然存在.这一方面说明畲族文化与汉文化溶合度很高,受多元文化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如果抛弃盘瓠信仰,也无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造成民族文化根基的动摇,影响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导致遗失民族文化传承,使民族文化走向消亡.

二、对民族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畲族人民渴望告别落后的经济、文化,以一个优秀的民族形象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其他55个民族和谐相处.民族意识的觉醒、涌动,必将推进畲族向前发展.文化无优劣之分,民族有强弱之别.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畲族人渴望本民族文化得以完好传承,他们一方面希望民族文化得到汉族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畲族的文化困惑是信仰认同的迷茫,这种不单是与汉族文化交流所造成的,准确的来说是多元文化挤压和融合所造成的.


所提倡的主流文化是个重要因素,表现在政府的“反迷信”、“反落后”、提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唯物主义精神文化总有一些弊端,比如无法解决民众对死亡的恐惧和信仰问题,如果把物质主义当成信仰则会导致道德的滑坡,灵魂的迷失.这些宣传虽有一定的效果,实际上无法对民间信仰的根基造成毁灭性打击,民间信仰在继续,许多旧的庙宇得到修复,新的庙宇也在建造之中,所倡导的主流精神文化无法满足民众的内在需求.这说明,经济的追求无法满足心理的需要,信仰仍是精神生活所必需的.

在文化的困惑中,他们能感受到“民族危机感”一直存在,畲族人不愿意听到别人谈论盘瓠.但总有无法回避的时候,于是就可能发生“文化迁就现象”,主观改变盘瓠形象或放弃图腾,进行妥协,以消除误解.这种变迁有些“憋屈”,是不情愿的,他们内心也知道这是“有违祖训”的.除非民族歧视所带来的伤害在民族意识里消失或者得到弥补,否则畲族人们不会大胆地承认盘瓠信仰,进行公祭盘瓠的活动.

畲族民众对盘瓠信仰的抉择,是不能光靠部分文化精英推动来达成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参与进来,颁布相关政策,因势利导,解惑释结.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和文化变迁速度加快的今天,民族凝聚力愈加重要,我们应该使盘瓠信仰发挥其在文化认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湖南省江华县盘王殿的题词,“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坚持盘瓠信仰,才是畲族人民正确的选择.缓解乃至解决畲族,推动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要发挥政府、民族精英、底层民众三股力量在民族文化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行政手段介入民族文化保护和建设活动,能起好较好的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文化自觉.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映,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在畲族问题上,政府应该因势利导,以保护传统民族信仰为前提,协调好各方矛盾.在开发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旅游事业的同时,既要不适时宜的宣传畲族文化尤其是盘瓠信仰文化,又要注意尊重民族感情.宣传盘瓠图腾时,避免使用“犬”、“狗”等有争议的字眼,多以“龙麒”称呼盘瓠.“龙麒”是盘瓠在畲族中的尊称,这样称呼更倾向于中华民族龙图腾,盘瓠信仰本来就归属于龙图腾范畴之下,“龙麒”更能被畲族民众接受,唤起畲族的文化自信. 民族精英是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领导力量,他们是民族大众中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阶层,他们不但接受了国家主流文化,也担负着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畲族精英内部对盘瓠信仰持有不同意见,以此可以分为“坚持”、“抛弃”两派.“坚持”派认为盘瓠信仰是畲族文化的主脉,在民族文化中无可替代,应该坚持和保护;“抛弃”派则认为盘瓠图腾是封建时期民族歧视的残留,盘瓠通常同“犬”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对畲族民众的自尊心,应该予以抛弃.两派对盘瓠信仰持有相反意见,经常在学术会议、文化活动等场合中争锋相对.然而两派的矛盾看似激烈,其实并非不可协调.清晰认识盘瓠的本质是神而不是犬,且归属于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范畴,是解开两派矛盾的钥匙.弘扬龙麒图腾,保护畲族民族文化,民族精英担负着领导民族的重任.

民间大众是民族文化最忠诚的坚守者、传承者,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力量.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主要依靠畲族民间大众.在现代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一些畲民的盘瓠信仰逐渐淡化,但民间底层仍有许多畲族人坚持着古老的盘瓠信仰.保护畲族传统文化,解决民族问题,必须依靠畲族民间大众的文化自觉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发挥底层民众的力量.

总之,“民间信仰是我国民俗文化的根本所在,是我国本土化的信仰资源和一种文化资本.在抵御外来宗教渗透的过程中,民间信仰以其作为民族文化资本的特有张力发挥着潜在的主体作用.”iv畲族要想在中华大地甚至是世界民族之林中里保持独立的民族性,并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必须发挥政府、民族精英、底层民众三股力量的作用,巩固盘瓠信仰认同.

注释:

i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

ii 李祥红,王孟义.瑶族盘瓠龙犬图腾文化探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27.

iii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iv 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0-3-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4.

[2]衣俊卿.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1994(4):40.

[3](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4]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

[5]李祥红,王孟义.瑶族盘瓠龙犬图腾文化探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27.

[6]张祝平.正名与正行: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及策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0-3-2.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