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沙河的文化魅力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42 浏览:81458

沙河古称水,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散落在太行山深处的众多风景名胜无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携带着远古的韵味已经走进现代都市.

自然自觉地传承与弘扬,使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流淌千年的沙河水一样,虽历沧桑而不衰.如今,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推动当地发展的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沙河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历经千年,古老沙河的文化魅力越发璀璨.

保护/传承

被历史赋予鲜的山川名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沙河境内,既有山有水,也不乏神仙传说与龙王传奇.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古漳河冲积扇上的沙河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古人类的生存繁衍为沙河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19处旧石器时代化石点、道教文化圣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闻名全国的老子修行地――广阳山、始于汉魏盛于唐宋的冶铁遗址、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宋碑、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梅花亭、乾隆御笔亲题的梅花赋、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的“太行川寨”王硇古石楼群,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典故与人文传奇的山川名胜如一粒粒明珠,在沙河市的西部山区熠熠生辉.风景秀丽的高山大川配上历史典故与人文传奇,美丽似乎被赋予了鲜活的灵魂.这些具有深厚历史记忆、拥有鲜的山川名胜自然就成为沙河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沙河市门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逐渐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市场.

广阳山:老子隐居之名胜

广阳山是中华道教圣地,北方名山,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的隐居地.广阳山主峰海拔718米,在绿树辉映的山石间,处处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古人语其:“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有罗汉洞,右有漆泉寺”“云封洞口、雾锁玄门、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游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堪称一方圣地也.”中国老子研究会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得出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的去所就是这座广阳山,从而解开了老子六年隐居修行地这个千古之迷.

广阳山上,古迹随处可见,漆泉寺就是其中之一.漆泉寺因泉而得名.据《沙河县志》记载:漆泉寺,在广阳山,唐贞观年建.漆泉,在广阳山漆泉寺左,其泉色黑如漆.其寺初建不知何时,唐贞观年间重建,尉迟敬德监工,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全国敕建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沙河市仅有的两处皇家敕建寺院之一.新中国成立前仍有和尚住寺,现存有遗址.

广阳山上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广阳庵,明代扩建为三教堂,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宗教的包容性.明、清时期,一直庙堂齐整,香火旺盛.

明末清初,为避乱而寓居广阳山者甚众,有杨思圣、申涵光、张盖、殷岳殷渊兄弟等,皆当时名士.诸贤客居广阳山,有隐而待时者,有终身不仕者,有仕而复归者.他们在广阳山顶结茅耕田,诗文唱和,于患难之时结下生死之交,不仅留下了一段可圈可点的佳话,亦为广阳山平添许多文采.

北武当山:真武修道之福地

北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西部山区,又俗称“老爷山”,是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北武当山气势雄伟,植被繁茂.有太行山中罕见的三万亩松林,植被覆盖率达70%.山顶有真武大帝庙,相传为道教护法大神真武大帝修行悟道之福地.另外还有菩萨殿、碧霞殿、药王殿等.古庙经历年修缮,大体可观.整座建筑规模虽不甚大,但因高踞于三面绝壁之峰巅,故颇有威风凛凛、势压群峰之感.据《道藏》和当地民间传说,当年真武曾在沙河北武当山出家修道,得到正果后辗转到湖北等地传经布道,这便是民间传说“修道于北方,布道于南方”的起因.之后于明代,道家真人张三丰也曾循着真武的仙迹,莅临北武当山讲经传道.

九龙沟:名贯冀南的神仙传说与自然奇观

九龙沟风景区位于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脚下,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周围有九条山梁,似九条巨龙盘旋延伸沟口,故取名“九龙沟”.

在沟壁直立、狭如线天的九龙沟底,建有一座九龙庙.明、清皇帝和彰德府、顺德府、广平府等府县曾多次到此祈雨祭祀,并赐金敕封修缮,今仍留存明成化三年皇赐“护国灵侯”匾额.

关于九龙庙,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元延年间,陕西汉中府小侣村有一举子,名杨九思.他赴京赶考行至邯郸地界时,偶遇一送饭老妇,得知老妇受儿子儿媳,遂化身为龙,将二人击杀.之后,驾云西去亲择吉地,定赫山为安身之处.尔后,数显灵并造福一方,百姓遂修庙奉之为神,人称此地为九龙沟.自明以降,九龙神声震朝野,威名远扬.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平原区的褡裢村、丘陵区的全呼村、深山区的九龙沟三处地方,同时举办盛大的九龙庙会.

封建时代,历任沙河知县都把九龙庙祭祀视为“官祭”.清康熙本《沙河县志》典祭条目下记载:“九龙庙,县西渡口赫山下,有潭,相传龙潜于此.祷雨辄应等”

清乾隆时期,已将九龙沟九龙庙的祭祀活动推崇到极点,沙河历任知县都从县衙的银库中拨出“官银”到九龙庙实施祭祀.清道光时期,由于历代修缮,赫山九龙庙已成为名贯冀南的八景之一.

古村落:留存历史记忆

沙河的古村落很多,有些村庄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千年.这些村街老巷至今仍然保留着祖先的痕迹,比如古建筑、历史遗迹、风俗习惯等.

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的王硇村,以古石楼群而闻名于世,建筑风格南北融合,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

整个王硇村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转移.几百年间,王硇村从未发生过被洗劫的事.

走在王硇村街道,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城堡.据说,村里的王姓先祖祖籍四川,所以在雄伟之外,这些石楼还隐约透出南方民居的秀美特点.王硇古建筑群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还有待文物专家和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 王硇村是革命老区,抗日圣地,八路军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沙河县抗日独立营、抗日高校所在地,这里培养了大批抗日将士.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李德生、杨秀峰等多次在王硇村居住过,范子侠将军牺牲后,遗体曾在王硇村王家祠堂停放月余.王硇村的百姓养育了抗日将士,他们英勇奋战,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王硇村有60余人参军参战,14人英勇牺牲,刘伯承、亲自授予立功牌匾.

除王硇村以外,相传汉魏时已有人居住的册井村,也以古老的街巷、民居、泉井,给人以深沉的历史凝重感.古老的的村落在沙河难以尽数,这些村庄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都笼罩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保留着民间的历史记忆.

培育/创新

文化遗产与新兴产业相得益彰

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和培育了无数民间艺人,种类繁多的民间技艺在沙河世代传承.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多数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妥善保护和开发.在世代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聪明执着的沙河人又开发出新兴的文化产业――艺术玻璃产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沙河的古老技艺与新兴产业相得益彰,各放异彩.

非遗彰显产业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灵手巧的沙河人创造出丰富的民间技艺,后世的子孙不仅世代传承着祖辈的智慧,而且不断丰富和创新着民间技艺的内涵与形式.

四匹缯布制作技艺

四匹缯布的发生和发展,是同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直接联系的.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原始,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全部由手工完成.乡间农妇“脚踏四片板,手打莲花落”,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可以变幻出1999种绚丽多彩的图案,一般有“大小点”“枣花”“拉不断”等.

沙河四匹缯布纺织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巨鹿郡陈宝光家即可制造散花绫,东汉时该郡又产名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说:“河北妇人织组训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

大约明清时期,四匹缯布的纺织技术传入沙河各地,至今四匹缯布仍然是沙河婚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民间纺织四匹缯布传承创新,蔚然成风.近年来,四匹缯布织户几乎遍布沙河各地,销售门店在市区各大街道星罗棋布.

作为典型的民间手工艺,四匹缯布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亚洲地区民间美术展.2007年6月,沙河四匹缯布制作技艺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豆面印花技艺

沙河城北街的豆面印花始于明末,盛于清.明末第一代传人胡耕成受南方丝绸商人的启发,在沙河城开办了“全兴号”印染作坊,从清雍正年间开始雕版豆面印花.豆面印花是在棉土布上雕版各种图案豆面印花,再现了绣花的特点.这一带的人们长期以豆面印花的棉布代替丝绸,家家户户以用豆面印花布为荣,豆面印花布是当时布衣人群婚庆必备用品.三百年来享誉冀南,畅销燕赵.后来经过历代艺人研发改进,印染技术不断创新.

沙河城北街“全兴号”印染作坊以花样繁多,图案秀丽典雅不褪色著称周边县市,是享誉冀南的沙河一绝.豆面印花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古色古香,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再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优美.

藤牌阵

沙河藤牌阵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属于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如今在我国北方,该项目仅留存于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

藤牌阵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在当时的北方部族征战中,便有人发明了攻防护身的藤牌,之后,被军事指挥人员发展成进可攻敌、退可防身的藤牌阵.据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打北京溃败南退途中,一义军将士秘密逃遁至现在的沙河市十里铺村,隐姓埋名至去世.此人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词,村人送绰号“老拙”.村民知道“老拙”武艺超群,便纷纷求老拙教几手防身.耐不过,老拙便将“藤牌阵”传授村民来护村、防身,并留下阵法“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谁传外谁死”的训诫.

孔明锁

孔明锁也叫鲁班锁,六子联方,是中国古典四大玩具之一.清代桃花仙馆主人所著《鹅幻汇编》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六子联方”.六根短木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作十十相交形.


据说解放前后,沙河市西崔村李振生(已故)从邢台一位木匠手中得到一式孔明锁(鲁班锁),此后孔明锁开始在褡裢村一带流传,永年县白塔村周学重过继给褡裢村杨氏改名里宝(已故)也带来一式常见的孔明锁(鲁班锁),后经廿冶退休干部王树杰和褡裢村侯全辰创新推广,流传至今.

侯全辰自创制作了115种六子联方类鲁班锁,并可制作上万种外形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鲁班锁.孔明锁(鲁班锁)的榫卯结构是古建筑的精髓,玩孔明锁(鲁班锁)有利于开发大脑,按摩手掌,灵活手指,治病健身,延年益寿.

三皇祭典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黄帝与蚩尤战于冀州之野.由此可见,1万年前,在沙河大地就生存着古代先民,遗存着三皇的足迹,自陶唐氏尧帝建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到商代祖乙迁邢,商代祖乙祭祖地北俎就在沙河市北俎村.《后汉书》记载:襄国有苏人廷.苏人廷即祭天祭祖之廷,在今沙河市十里亭一带.沙河民间祭祀三皇由此发端.

沙河三皇祭祖文化雅正独特,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在沙河市辛寨村举行的会典大祀,是沙河文化的盛会.祭祖程式包括请圣祖、给圣祖梳洗、迎鸾、请圣、分灯、禁坛、上净祝寿、早朝、上香、午朝、上大表、踏罡步斗(踏罡分三星罡、八卦罡、九星罡).由三皇祭祀活动衍生出的沙河道教祭祖音乐、伏羲拳、祭奠鼓舞,都是沙河市三皇祭祖盛典的亮点.

沙河三皇祭祖活动对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敬祖修德教化子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助力产业发展

将文化元素注入玻璃生产,开发具有文化附加值的工艺玻璃,实现文化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是沙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开创性举措. 沙河市玻璃产业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为了将工艺玻璃产品推向市场,沙河市建设了玻璃艺术创意设计中心、艺术玻璃展厅和集会展、电子商务、销售洽谈于一体的艺术玻璃商展中心,利用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玻璃展会、玻璃论坛、电子交易等平台进行玻璃文化产品展示和推介,有力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5个玻璃艺术刻绘小区,有艺术玻璃生产企业260多家,产品涉及20多种工艺、上千品种和100多项国家专利,年产值达40亿元,玻璃文化创意和玻璃艺术刻绘业已成为沙河文化产业的特色品牌.

宝石来玻璃有限公司是沙河市玻璃艺术刻绘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了保证产品领先市场的创意,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负责人侯春娥是沙河市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这位外表无异于家庭主妇的民企老板,通过自学绘画掌握了玻璃刻绘工艺,她用自己的实践证实了艺术的共通性,其间付出的努力可以想见.

侯春娥说,公司的不断创新发展与沙河市玻璃产业园区密不可分.园区不仅实现了玻璃产业的聚集,而且合理的分工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不仅玻璃产业需要依托园区的支撑,其他产业亦然.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2013年,沙河市谋划了玻璃文化创意研发中试平台、宝石来玻璃文化园、玻璃艺术刻绘产业园新区、游乐设备项目扩建、秦王湖旅游文化带等一批项目.在东部平原区建设了总规划面积5000亩的玻璃文化创意和玻璃艺术刻绘产业集聚区,在主城区建设了有432间门店的沙河市文化产品市场,在中部丘陵区建成了年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的白塔织绣市场,在西部山区建设了蝉房生态文化园区和王硇古石楼群文化旅游园区,全市逐步形成了园区、市场、基地、协会和加工经营户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分散的文化经营步入科学的产业化发展轨道.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实施引进、培养各100名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双百”计划,创办培训基地,开展远程教育,构建起文化创意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3年,沙河市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 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51亿元,实现增加值11.2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52%;上缴税金1.58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沙河市针对辖区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工作,申报保护了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沙河藤牌阵和8个省级非遗项目:豆面印花技艺、四匹缯布制作技艺、九龙祭祀、三皇祭典(沙河市)、沙河孙氏太极拳、沙河皮影、孔明锁制作等,公布了沙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9项.

将主导产业艺术化,为产业注入文化价值,是沙河市弘扬当地文化生态的一项重要举措.文化产业与玻璃产业相结合,延伸玻璃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是这一举措的典型表现方式.

涵养/弘扬

让文化的河流奔涌前行

将文化作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涵养城市品位,让更多的沙河人享受文化的润泽,是沙河正在努力的方向.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等地标性文化建筑的落成与投入使用,不仅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文化元素,而且培育了城市文化内涵,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便利条件.

文化场馆涵养城市品位

近年来,沙河市加大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力度,共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市图书馆、文化馆和8个乡镇文化站、121个村文化室和村文化广场.市政府无偿划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共690亩,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怎么写作便捷的良好局面.

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市图书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总藏书量2400多种、17万册,书刊年外借册次达到6万册(次).2008年,沙河市被列为邢台市首批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县(市),现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中心,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30台.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市文化馆,总建筑面积3110平方米,内设地方戏小剧场、多种文艺舞蹈培训教室和书画展区,是市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

同时,沙河市还为县乡镇各级门配备了专业文化人才,制定了人才队伍发展建设规划.初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市直单位帮扶农村文化建设的援助机制,基本建成文化志愿者机构和队伍.

群众参与让文化永久鲜活

只有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文化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在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体场所全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沙河大地处处欢歌笑语.

市文化馆免费开放后,推出 “水欢歌”文化周末文艺演出品牌怎么写作项目.正在积极组建的沙河市豫剧团,每年下乡演出150场.全市成立了15家民营文艺团体,200多个民间鼓队,11个民间吹唱班,400多个民间文艺团队,5000名从业人员,每队年内平均演出200多场.60个行政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自办文化活动.

连续举办了30场的“水欢歌”文化周末文艺演出活动,已经形成沙河文化的靓丽品牌;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届的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沙河市金秋文化的盛会.另外,全市民艺汇演、“元宵”灯展活动、全市篮球联赛、春节文艺晚会、“歌手大奖赛”、“戏曲大奖赛”、“健身秧歌大赛”等文体活动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

为了扶持和推动民间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沙河市为242个村民间文艺团队配送锣鼓、音响、服装等器材,每年举办农民文化节和文化下乡等不同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次;全市15个农村数字院线电影队,每年放映公益电影2904场;蝉房乡每年举办板栗文化节活动,柴关乡每年举办民艺大赛,被评为河北省书法之乡的白塔镇连续组织了12届金秋书画展览和“七夕”手织布大赛.全市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编辑/王智丽 金凌霞

(部分图文资料由沙河市文广新体局提供)

在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体场所全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沙河大地处处欢歌笑语.

结束语:行走在沙河的山川沟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壮美的山川、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传奇,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感叹历史给予沙河如此厚赐之余,最令人钦服的其实是沙河人的努力和开创精神,他们没有坐享自然和历史的慷慨馈赠,而是不断发展和弘扬.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文化的光芒必然照亮沙河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