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62 浏览:144139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猛烈冲击.中西方建筑文化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目前,中国建筑界普遍存在建筑符号混乱、与周边建筑不和谐的状况.

关 键 词 :全球化 中国建筑文化

一、 引言

陌生的建筑和熟悉的建筑,哪个更美?陌生的建筑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让人难以接受,而熟悉的建筑又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丧失新鲜感,因此,只有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才是最美.这就要求建筑师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全球化的因素,引入一些异域或新潮的元素,让人有新鲜感,又要考虑到本地化的因素,让人有熟悉感.

本文试图分析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文化,以说明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外来建筑文化只能借鉴,不能克隆.中国建筑师应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建筑文化的长处,努力设计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既有别于巴比伦的拱券文化,也不同于古希腊的柱式文化.它有自己的特色,像珠江流域特有的岭南建筑文化、西藏特有的藏居、四川地区特有的山地建筑文化、羌族特有的碉楼建筑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文化均体现出中国建筑文化中“天人和一”的理念.传统的中国建筑特有的风格正是在这一哲学理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和秀丽的傣族竹楼等.

中国的建筑模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共官掌握下的官式建筑,另一类是各地自主建造而成的民间建筑.前者因以其建筑者较为强大的政治权利为后盾,能够体现不同时期建筑水平和技艺的最高境界,而后者则以其特有的清秀感而为人所称道.因此官式建筑可以说是建筑界中的大家闺秀,相比之下,民间建筑则可以说是建筑界中的小家碧玉.

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因此既不会产生像古希腊神庙那样令人畏惧、令人崇拜的宏伟形象,也不会产生像古罗马斗兽场那样的狂野气息.它注重的是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建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西方建筑已经走过了从“工艺美术运动”、到“走向新建筑”、到“后现代建筑”、到所谓的“解构主义”这些阶段,而此时中国已经错过了能够与西方齐头并进的时机.中国的建筑师们还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时,西方却已回到复古主义或者已走向后现代主义,这使得中国的建筑师们在传统与现代建筑之间徘徊、迷茫.

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建筑师疯狂克隆西方建筑的现象.中国的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而且在城市的大建设中往往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很多富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古街巷、古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欧式建筑.现在许多建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己,单个建筑看起来很好,但跟周边原来的环境根本不协调.

当下,以最高、最现代的建筑物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寓意“古苏州”迈向“洋苏州”重要门户的“东方之门”,这座门的高度是巴黎凯旋门的6倍,可堪称是“世界第一门”,但它与凯旋门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将其作为苏州从古代走向现代的门户,恐怕也只是建筑方的一厢情愿.巴黎凯旋门因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已成为巴黎的象征,而苏州的“东方之门”,则被调侃更像秋裤,而且它与周围的城市建筑和环境并不协调,这些因素使得这座耗资巨大的“标志性建筑”变成了一道文化伤口.

林立的高楼大厦真的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吗?当然不是.标志性建筑应具有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积淀且能够反映出城市特有的风貌,是城市向外界展示其独特存在价值的载体.比如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出的像紫金山体育场、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南京中山陵等这种具有“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中国建筑界出现的国内学国外、小城市学大城市的畸形发展的现象将有可能导致中国的建筑文化与民族文化脱节、与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决裂.并且随着全球化对人们生活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弱,而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则更加是少之愈少.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师

在很早以前,一些优秀的建筑师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建筑界存在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积极为此呼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建筑师们也在逐渐拾回对本国传统建筑文化应有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将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及历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建筑师是建筑的创造者,其观念、意识时刻影响着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形态.作为一名建筑师,除了拥有必备的技能,如表现、创新、理论、法规等,更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身处21世纪的中国建筑师们应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建筑.

五、结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建筑文化若想要在世界建筑之林占有重要位置,就必须具备鲜活的民族特色.显然,这种民族特色不可能来自西方,也不可能完全来自过去.建筑只有在多样化的文化中才能充满活力与新意.中国的建筑师们应时刻认识到中国的民族建筑文化有非常大的张力,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内部组织力量,也具有将外来因素纳入自身系统并同化的力量.

正如贝聿铭大师所说“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的面孔,就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不能简单的抄袭西方的东西.”中国的建筑师们应该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和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博采众长,摆脱形式的模仿,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