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翻译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59 浏览:153326

[摘 要 ]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英汉文化的差异对表达、理解、形成不同句子结构与翻译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因此,翻译必须首先弄清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然后按照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

[关 键 词 ] 翻译文化表达理解句子结构

翻译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一般说来,一种语言中纯语言障碍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克服,但是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反映则比较困难.因此,积累掌握文化知识,对翻译者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

一、英汉文化差异对表达、理解和翻译的制约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共性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性则构成了进行这种交流的障碍――翻译的难题.要分析研究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间的差异,首先,必须对比一下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反映,进而察看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

1.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

许多汉英文化差异体现在日常谈话中,在会话和口译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汉语中的称谓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它不像英语中的称谓比较模糊,比较笼统.如汉语里对第二人称单数称“你”,尊称“您”,可翻译成英语就一律译为“You”.汉语里的伯伯、叔叔、姑父、姨夫、舅舅等对应于英语中 uncle.可见,如果不懂得英汉语中这些称谓的差异,而机械地把“姑父,再见!”译成“Good-bye, my auntie's husband”,则可能就是天大的笑话了.中国人和英语民族的人相互打招呼时,应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将双方的语言文化进行对比,可以直译的就直译,不可以直译的就用符合对方文化背景的语言进行打招呼.

2.颜色运用中的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运用也是不同的.以红色为例,在英语中,红色可以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bee red-fac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不过,英语中有些包含“red”(红色)字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指红色, 所以也很令中国人费解.如to see red,如果不了解red可以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这一文化背景知识,而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看到了红色”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意思是:“使人生气”或“发怒”、“冒火”.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多了解掌握英汉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使翻译能到位,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二、英汉文化差异对形成不同句子结构和翻译的制约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思维方式差异的干扰也是形成翻译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探索汉英文化中思维方式之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中的反映.

1.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综合

主要表现为中国汉人认识和处理事物时习惯于概括综合,整体把握,不强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反映在句子结构中就是汉语句重意合.而英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细节分析,主要表现为英语国家的人注重个体成份的独立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制约.反映在句子结构中就是英语句重形合.

英语句连词的使用就比汉语多得多.例如:Let's he a rest, as I'm tired.(我累了,休息一会吧.)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适当地去掉连词,而汉译英时,又需增补连词.

汉语句子重意合,尽管常常出现一些自动词与他动词不分的句子,中国汉人从不发生误会.把这些句子直译成英语将是不可思议的.例如:一个房间住三个人――三个人住一个房间.中国人完全是从意思的成立与否去理解这些句子的.当然,译成英语时,只能采用意译.

2.英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自我为中心

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必然是以主体为中心,从小到大,由近及远,进行个体分析,整体只是个体的不稳定的合成体.汉文化的思维方式群体观念,将整体置于个体之上,个体只是整体网络中一个环节.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自然是从大到小,整体综合,强调整体.英汉文化的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别也体现在句子结构上,因此,翻译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状语位置的不同.英语中时间短语状语和地点短语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习惯则恰恰相反.翻译时必须首先弄清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然后按照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他住在湖北汉口江汉路107号.(She lives at 107 Jiang Han Rd.Hankou, Hubei).


(2)强调句式的差异.汉英强调句式的区别是,汉语先提出前提条件而后提出强调的对象,其公式是:“前提+是+强调的对象”,英语强调It型分裂句则是将强调的对象提到前提条件之前,其公式是“It is/was+强调的对象+that+前提”.例如:

I bought a watch for my daughter yesterday.

对这一句话不同部分的强调英汉分别为:

It was I who bought a watch for my daughter yesterday.

昨天是我为我女儿写了一块表.(强调主语〉

It was watch that I bought for my daughter yesterday.

昨天我为我女儿写的是一块表.(强调宾语)

It was for my daughter that I bought a watch yesterday.

昨天我是为我女儿写了一块表.(强调状语)

英汉语句子结构的这种差异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即中国汉人习惯于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得出主观结论;英文化的人则往往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

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和制约翻译.外语学习者与工作者如果首先搞清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然后按照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那么翻译工作就有可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