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文化”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86 浏览:30564

【摘 要 】“普世文化”概念源来已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实质是强国在“普世”幌子下对弱国的文化侵略,“普世文化”的存在没有其合理性.

【关 键 词 】普世文化;文化霸权

1.普世文化的源起

文化是指人之所以成为人或某一种人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相应的风俗习惯,包括道德、、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等.在偏重人类学的定义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一为此一文化中成员思考的方式;二为一个文化中成员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及形态;三为一个文化中成员对自然环境采取的解释与态度,简单地说,即思考方式、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大项目.从人类历史可以看出,人类从许多小的地区文明逐渐融汇交流,逐渐构成一个大的地区的文化,从小的慢慢整合成大的,是一个不断继续的过程.

普世文化,即普遍的世界文化,这种观点相信在人类共有文化基础上所有文化间都有共同点,所以可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确,在全球化日益成为所有人共识、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资源全球同步化,一种观念和文化可以在瞬息之间传遍全球.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普世文化有其存在的客观物质条件.从理论上来讲,文化普世主义的观点是不论环境与文化,世上存在着适用于所有文化的固定的普遍的道德准则.

近百余年来,中国与欧美文化接触以后,国人就时时讨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迎拒问题.无论是“全盘西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恢复中国本位文化”之说,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换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就最近的历史来看,二战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错综复杂、切不断的关系,使得全世界连在了一起,谁也无法关起门来过日子,各个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普世文化”这一提法,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2.普世文化实质探析

2.1我国古代文化之“普世”观

我国文化在十五世纪前一直是居于世界前列的.仅先秦诸子哲学来说,其思想的丰富性,所讨论的宇宙、人生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皆足以和古希腊哲学媲美而东西辉映.进入中世纪,欧洲的哲学、科学和艺术,都受到了神学的奴役,而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哲学,或是自然科学,都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快速发展.这一切,对西方的近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早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西交通进入了新时代,把中国和其它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罗马联结在一起.中国和日本、朝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朝两国受中国影响很大,推动了以中国文化为母体的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东南亚、南亚也是中国的近邻,早在先秦,中国和它们就有接触,促进着中华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发展.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成《世界珍闻录》,将炎黄文化展现在欧洲.正是中国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当时西方文化的迅速发展.

由上可得知,古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华古文化可称为是一种当时的“普世”文化.她的影响,从亚洲到西方,波及整个世界.但是,究其根源,当时中国的文化之所以遍及全世界,是建立在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上的,汉、唐、明清等盛世下,政治经济充分发展,文化影响力也就提升了,也可以说是一种“霸权”,文明的“霸权”,只是不同于今天西方国家对世界弱国的那种的文化强权主义.

2.2现代西方文化之霸权论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其文化突破了封建神学的锁链束缚而进入近代,并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制阶段,这样就导致了以后的文化逐渐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经过一系列侵略战争,西方列强将大量的西式文化输入中国,从宗教、哲学,到科学技术.

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将西学引进了我国,在接下来的将近三十年里,我国都处在战争状态,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的发展,而西方在这一时期则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一片生机.总结这一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严重受挫,严重西化了.

冷战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兼并、资本的大联盟,企图将全世界置于跨国企业的控制和统治之下的新帝国主义日益显现.在我们津津乐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梦幻组合”时,时代华纳的卡通网络正在积极进军中国.

文化霸权,亦即文化强权、文化殖义,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信息时代的文化霸权以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利器,通过“静悄悄”的文化输出,俘获目标国家的“民心”,破坏社会稳定,培养亲己势力,以达到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手段达不到的目的.

已有学者提出了新帝国主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问题.所谓硬实力是指通过威胁对方而达到目的,主要指经济制裁和军事力量;软实力是指以意识形态征服对方的能力,主要指思想力量.美国和西方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其所谓的全球新秩序实为“新瓶装旧酒”.其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将文化霸权作为手中的有利武器运用于国际政治舞台,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发动的“软战争”(即文化战策略),借助各种传媒手段,特别是信息网络,向世人尤其是青年灌输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从意识形态领域来引诱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中西文化发展走向

关于中西文化的强弱之说,我同意季羡林先生的,它们是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势,也可以描述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我认为这种“登场”也不能认为就是所谓的“普世文化”.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东方文化一开始走在前面,而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又捷足先发展.在世纪之交抑或不久的将来,西方文化大有难以为继之势了.具体表现是它产生了一些威胁人类生存的弊端,其荦荦大者,就有生态平衡的破坏、淡水资源匮乏、森林砍伐、江河湖水污染、动植物种不断灭绝、新疾病出现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西方文化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是植根于西方的基本思维模式.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它抓住一个东西,特别是物质的东西,分析下去,分析下去,分析到极其细微的程度,可是往往忽视了整体联系.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它照顾了事物的整体,有整体概念,讲普遍联系,接近唯物辩证法.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我国先阶段提出的“和谐”概念,都强调综合,把整个世界都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之内,有很大的“度量”.从这一点上来说,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是取代而不是消灭.


但是,放到现实中,在东方人和西方人各自处理问题的时候,对于分析与综合的两种思维的应用又是不一的.西方人的思维中分析多一点,东方人的思维中则是综合多一点.他们出于历史的、传统的习惯,总会一直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同一化,不可能设想有一种普遍适应的方式来供大家共同享用.即使在面对同一原则的情况下,他们考虑问题时候也会各有侧重,这种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无法改变的.由这些我可以得出,“普世文化”的存在不具有现实可能性.

综上所述,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各种文化都是并行不悖的,每种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的文化背景、文化思维和文化行为,所谓的“普世文化”不过是在其幌子下搞文化霸权或别有它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普世”.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不要“普世文化”,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其中必不可少会有西方的东西,我们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来谋求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之路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