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文化在哈尔滨的传承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28 浏览:142836

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俄国及东欧犹太人为躲避反犹排犹浪潮来到哈尔滨,哈尔滨成为他们的栖息之所.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使犹太文化在远离世界犹太中心的哈尔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哈尔滨犹太社区一度得到了繁荣发展.犹太文化遂成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 键 词 :犹太;文化;哈尔滨;传承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77-02

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是世界犹太人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是犹太人世界大流散史的重要篇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与开通,为了躲避俄国及东欧国家的反犹排犹浪潮和寻找自由发展的空间,许多犹太人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历尽艰辛来到中国.由于地处中东铁路枢纽,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哈尔滨一度成为犹太人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哈尔滨人民以其宽广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漂泊异乡的犹太人,并给予他们诚挚的理解、帮助和应有的尊重.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使犹太文化在远离世界犹太中心的哈尔滨得以传承.

一、犹太文化在哈尔滨得以传承的原因

(一)犹太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向心力是其得以传承的内因

斯大林指出,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中的规定,从宗教意义、民族意义层面上,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都属于犹太人.

犹太民族历来有“智慧的民族”之美誉,几千年来,犹太民族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在长期的大流散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自己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特性,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单一民族宗教,它不仅是犹太人的精神寄托,而且还是团结犹太人的心灵纽带.作为犹太文化的精髓,犹太教是具有传承意义的犹太文化的内核,世俗犹太人将其作为犹太文化的一部分加以继承[1].犹太人每到一处,靠宗教把流落他乡的犹太人紧紧相连.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并没有在被排斥、同化、迫害和屠杀中屈服,他们的顽强使其璀璨的文化得以传承下来.在千年的纷乱和离散中,他们渴望回归故土的意念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把失去家园、久居异乡的犹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犹太人“流而不散”的历史令世界各族人民感到惊奇.正如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小说中写到:“一个人不可能抛弃你的血统,也不可能改变你的犹太身份”,“犹太人应该对犹太人的历史深感兴趣——感兴趣于他们的正义原则”[2].

(二)哈尔滨宽松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是犹太文化得以传承的外因

哈尔滨在其近代城市形成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有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通车,具有独特地缘优势和丰富资源的哈尔滨一跃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作为俄国侨民的犹太人在中东铁路地带享有许多特权,再加上俄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哈尔滨遂成为犹太人的淘金地.哈尔滨较为宽松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为犹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为犹太人兴办民族教育、创办实体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提供了舞台.他们活跃在哈尔滨的诸多领域,其聪明才智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犹太文化在哈尔滨得以传承的具体表现

(一)建立了较完备的犹太社区体系

1903年,哈尔滨犹太人口达500人.为了使这些流落异乡的犹太人相互帮助,便于管理,传承文化,按照犹太人习惯,建立了哈尔滨犹太人协会,后改名犹太宗教公会[3].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建立标志着哈尔滨犹太社区正式形成.哈尔滨犹太人按照犹太文化习俗,建立了较完备的社区体系.1919年,哈尔滨犹太社区经过选举产生了社区领导机构——社区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处理与犹太人相关的事物[4].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犹太社区达到鼎盛时期.在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领导下,哈尔滨犹太人较为自由地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建立了犹太公墓、会堂、医院、学校、养老院、妇女慈善会等机构.在哈尔滨还建立了哈尔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贝塔”和“马卡比”等各种犹太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不仅使哈尔滨犹太社区的民族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井然有序地进行,而且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宣传博爱与奉献精神,多次开展募捐活动,向欧战犹太难民捐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其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二)犹太民族教育在哈尔滨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说过,犹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的确,犹太人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学习犹太教律法和文化传统成为每一个犹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迄今为止,在占世界人口不足千分之三的犹太人中已有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明犹太人的教育是领先的.

在哈尔滨城市早期文化教育史上,犹太人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当时犹太人兴办民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维持犹太民族的认同感.以亚伯拉罕·约瑟福维奇·考夫曼(1885-1971)为领袖的哈尔滨犹太社区致力于基础教育建设,努力使学生们从小热爱犹太历史、语言和文化.

在哈尔滨犹太社区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哈尔滨犹太民族宗教学校斯基德尔斯基塔木德—托拉学校在哈尔滨开办了30年,大多数犹太孩子都曾在该校就读.1918年落成的犹太中学是哈尔滨最早的中学之一,也是西伯利亚和远东第一所犹太中学.该校分小学、初中和高中部.从高中开始,分古典中学、实科中学和商业中学.该校基础教学大纲与普通中学一致;犹太课程包括希伯来语、圣经、历史和文学等[5].

除了学校教育外,哈尔滨犹太社区还经常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等宣传犹太文化.譬如,哈尔滨犹太社区政治领袖亚·约·考夫曼不仅是一名医生、犹太社会活动家、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地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领袖,他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犹太学者,经常给哈尔滨犹太人做关于犹太历史、文学以及其他犹太问题的讲座.除了亚·约·考夫曼以外,阿伦—摩西·施穆伊洛维奇·基谢廖夫拉比在哈尔滨乃至远东地区犹太人心目中也是德高望重的,他也为在哈尔滨传承犹太文化奉献了毕生精力.除此之外,犹太会堂也是哈尔滨犹太人接受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三)犹太文化艺术活动在哈尔滨曾十分活跃

哈尔滨素有音乐之城的美誉,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俄裔犹太人涌入哈尔滨,他们把热爱音乐的传统也带入了哈尔滨.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活动使犹太人有一种民族归属感,很多曾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犹太人自发组织各种演出活动,其代表人物有塔木德—托拉学校教师列夫·伊萨科维奇·纳德尔和小提琴家乌·莫·戈里德施京.

为了延续犹太文化,在孩童幼小心灵里播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列·伊·纳德尔不仅亲自教授希伯来语,而且成立唱诗班,多次举办意地绪语戏剧演出.除此之外,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的政治运动,指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意识,唤起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在犹太中学组织了合唱团,教学生们唱犹太颂歌和巴勒斯坦地区歌曲,每逢重大节日合唱团都参加演出.

1925年7月,在哈尔滨创办了一所以苏联著名指挥家格拉祖诺夫命名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创办人为著名俄裔犹太小提琴家乌·莫·戈里德施京和他的夫人、钢琴家迪龙教授[6].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曾任教的有:著名犹太小提琴家伊·阿·希费尔布拉特、大提琴家康斯坦丁·夏皮罗等.除了在音乐学校教授课程外,犹太艺术家们还经常参加交响乐团的演出和举办室内和露天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犹太媒体和文化设施的创建

犹太人侨居哈尔滨期间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和刊物,早期影响较大的是《生活新闻》报,哈尔滨犹太社区政治领袖亚·约·考夫曼就曾利用这一阵地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反映犹太人问题.后来,亚·约·考夫曼主编的《犹太生活》周刊和哈尔滨“贝塔”组织创办的《加捷凯尔》杂志成为哈尔滨犹太人的主要舆论阵地,在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报道中国及远东犹太社区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尔滨犹太社区还特别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早在1912年,巴勒斯坦协会就创办了图书馆,后改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图书馆,1933年哈尔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图书馆与原哈尔滨犹太文学—音乐—戏剧协会(“伊玛尔达戈”)图书馆合并,成立了哈尔滨犹太公共图书馆.犹太媒体和文化设施的创建,使哈尔滨犹太人在传承犹太文化方面有了可靠的保障.

我们说,犹太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犹太民族更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民族.自古以来,犹太人深陷家园离析、疆域缺失、民族离散的艰难境地,他们虽生活在文化迥异的各民族之间,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民族个性.他们在异乡不断传承、延续自己的文化.犹太文化不仅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而且至今保持着顽强的活力,并为世界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哈尔滨城市建立之初,犹太人以其辛勤的劳动为哈尔滨城市发展带来了前行的动力.在哈尔滨早期的金融业、工商业、贸易业、文化产业都活跃着犹太人的身影.犹太人为哈尔滨能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工业先进、商业和贸易繁荣、文化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哈尔滨人民也与犹太侨民和谐相处,对犹太文化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犹太文化在哈尔滨得以很好的传承,成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