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艺术基于当地文化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53 浏览:69673

【摘 要 】一谈到少数民族艺术,首先映入我们头脑的便是那些富有民族色彩的服饰,建筑,歌曲舞蹈等等,然而究其“富有民族色彩”的原因,首先便是与汉文化的不同.汉文化已经如同身边的空气一般“自然而然”的存在于你我之间,我们成长于此环境之中,感到身边的一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与此同时也忽略了这种文化的存在.而少数民族因为其地域性的不同,地理环境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地域性的差异,气候环境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之间的生存环境有着千差万别,譬如生活在高原的藏族,草原游牧的蒙古族,依山而居的苗族等等,造成了其宗教,服饰,建筑,性格等等方面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其艺术的走向.在此我以羌族释比文化为例,进行“少数民族艺术基于当地文化”此论点的阐述.

【关 键 词 】羌族文化 释比文化

一、艺术与巫术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的族源来自我国古代的西羌,最初居于西北河湟一带,大约在秦汉之际,其中一只迁来岷江上游,一直传袭至今.我国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他们的族源均与古羌有着联系.羌族迄今信仰原始宗教,巫师称为“释比”.

羌族是一个信奉原始宗教,信封“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的民族.依羌人观念,视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笃信大自然有无数法力无比、威严神圣的神灵治理期间.受这种民俗信仰的支配,羌人自古好巫,繁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仪礼和民族习俗.在羌族社会中,年中祭山、祭庙、还愿祈福,都有定规祭日.在众多的祭祀活动、生活礼仪中,不但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议程、仪规.且必请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能任主持,擅长占卜、能驱鬼邪,并且能歌善舞,唱诵经典,还能编演由上述神祇、先祖、民族英雄业绩为故事的十个、传说与戏剧表演的人,出任主祭.这种人,就是所谓的释比.因此,这些被羌族称为释比的人物,受到羌族社会的尊重与爱戴.而释比者,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与文化的信息,给予了羌族社会巨大影响.

因此释比与释比文化也是羌族社会中颇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现象.

羌族释比的主要社会职司是祭司,是民间巫师.他是羌族祭祀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在他主持祭祀礼仪,从事禳灾解厄、施展巫术驱邪,操办婚丧嫁娶的各种仪礼过程中,也借助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体现着释比乃是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民间表演艺术家的作用.

二、释比的音乐

作为“演唱、演奏家”,释比在主持法事时,要念唱请神经、解秽词、消灾经,并诵唱民族史诗和民间故事传说.若是喜庆婚礼中,要唱喜歌、酒歌,主持丧葬祭祀,要唱诵丧葬词等.而且,在各种演唱中,都要敲击羊皮鼓,拨浪鼓,或率领一个小型乐队做伴奏音乐,气氛性音乐、或作为念诵经文的节拍与过程.尤其在跳羊皮鼓舞时,此舞为祭祀性舞蹈,释比跳时无乐曲、无歌唱伴随,只有羊皮鼓、相盘两种打击乐器,敲击不同的音响、节拍为舞蹈伴奏.释比变法器为乐器,发挥音乐功能,其演奏伴奏的作用,更是明显.在个别地区还有多声部民歌演唱.释比在这些活动中,或为主奏员或似乐队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演奏.这种以演唱为主、主奏打击乐,是实际上的乐队指挥,充分显示释比是一位民间音乐的艺术家、指挥家.而且,通过他的祭祀中发挥的音乐作用,也继承传播了羌族民间声乐器乐的演奏艺术.为保留、承继羌族古老的民族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释比的表演

作为“民间舞蹈家”,释比舞蹈表现的形态是有目共睹的.羊皮鼓舞是每年四月初一、十月初一举行羌族祭山会欢度羌历年,由释比必定安排的一个仪式程序.届时,释比头戴金丝猴皮帽,左手拄神杖、右手执响盘,率领一队人手执羊皮鼓的释比,围着“山王塔”庄严起舞.有的地方还用此舞,于灵棺前,围棺而跳,以送死者,或谢宾客.也有安葬完毕,仍请释比到家,在室内堂屋、寝室击鼓跳动,以驱逐晦气,迎来吉祥.

作为“戏剧表演者”,释比在祭司职司中的表现,可以任其为民间音乐家、民间舞蹈家.说释比是戏剧表演者,这是从释比在法事仪式中的表现而提出的.释比在主持各类祭祀礼仪活动中,不但要主持仪式,要开坛诵经,在一些大型祭祀活动中,不但要讲颂民族史诗的光辉业绩,并还要演唱由上述史诗、英雄传统而演化出来的同民戏剧或插演娱人为主、神人共乐的戏剧剧目.这就是说,要演出“释比戏”以娱深、娱人.事实证明,释比者作为戏剧表演者是客观存在,是其形态尚处于戏剧萌芽状态而已,还须说明的,释比者不仅在羌族历史文化,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传承上有着极大的功绩.而且对羌族的民间歌舞、戏剧艺术的传承上有着极大的功绩.而且对羌族的民间歌舞、戏剧艺术的传承发扬,也有着很大的贡献.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少数民族的艺术深深扎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少数民族艺术大部分有异于我们所认识的艺术与生活的概念范畴,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融入于少数民族的生产,节日,或者祭祀中,成为了他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充实他们的艺术,同时他们的艺术辉煌他们的文化,有着珠联璧合的意义,因此对待少数民族的艺术,必须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去研究,去理解,进而需要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务必以一种宏观的角度和视野去涉猎,切不可以偏概全和盲人摸象.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