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弘扬党校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89 浏览:140827

【摘 要】本文依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指示,提出党校文化的科学依据和党校文化的科学内涵,即要把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的灵魂,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取向.【关 键 词 】树立;弘扬;党校文化;党校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那么,党校人的血脉是什么,党校人应该有怎样的精神家园?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用的党校及党校人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文化、发扬什么样的精神呢?笔者认为,党校文化或者说党校精神应该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党校人应该把“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结果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党校人应该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党校人要不愧于“党校人”这个光荣称号,必须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一、提出党校文化的科学依据和党校文化的科学内涵在改革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党校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是党校追求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校文化.党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党校全体教职工和学员在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和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作用,对党校的发展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党校发展史及《中国党校工作条例》告诉我们,党校是党的干部成长的摇篮、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在我党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党校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和能力的干部.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一刻也没有离开实事求是.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实践——认识——实践”这个公式,这把锐利的思想武器和认识路线引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取得成功;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方面,又提出了求真务实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1943年11月,同志为延安党校的礼堂落成题词“实事求是”,从此这四个大字成为党校的校训,继而成为全国各级党校的办学宗旨和价值追求.“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党的事业要发展,党的干部必须学会实事求是,必须脚踏实地地探索,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的今天,要取得改革攻坚的新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开辟和拓展新的境界,以创新的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培养干部实事求是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党校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校人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二、怎样弘扬党校文化弘扬党校文化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这一精神成为党校人的灵魂,让这一文化成为党校人的血脉,成为党校人的核心价值取向.首先,党校干部队伍必须要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人是不会有求索和创新的勇气和决心的.人常说,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神圣的人才能从事神圣的事业.作为党员干部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要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己的“身不正”,如何去教育引导学员以“正”人?因此,保持党校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是弘扬党校文化、发挥“摇篮”和“熔炉”作用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组织人事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和对党的事业负责的高度,严把党校进人入口关,党校进人要严格审查,不是党员坚决不能调入党校,并力争选拔党性强、能力强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党校干部队伍,党校教师的选聘还必须具有一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党性修养的人喜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人害怕吃苦,是不会有求索、创新精神的.这种人如果进入党校就会损害党校的形象,影响甚至带坏学员,贻害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组织部门应该站在事关党的事业兴衰的高度严格把关.二是党校主管部门和党校领导班子要对党校自身干部教育切实负起责任,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文化理念引领方向,坚持党校姓“党”和政治立校的原则,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坚持党性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的原则和“教学探讨无禁区、三尺讲台有纪律”的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思想上、言行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弘扬党校文化为地方发展鼓与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育人理念和文化氛围,通过党员职工学习例会、学习心得交流、教学理念研讨、举办学习专栏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重点方位固定标语宣传、重大节日文化娱乐活动等彰显党校文化的内涵,增强党校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凝聚力;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学习考察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激发工作热情,启迪思维灵感.培养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踏脚实地的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三是党校人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达到政治上的坚定,以博学善思、精益求精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释疑”、“解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教育、示范引导学员,启迪学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教育引导学员提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其次,培养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党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的干部来推进完成的,党校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在于为党培养千千万万个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干部.为此,必须通过弘扬党校文化引领和推进“培养工程”的实施.一是发挥“摇篮”作用,跟踪干部成长.一些地方不重视干部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只让干部“放电”,不给干部“充电”,还嫌干部素质不高.这种观念必须转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干部终生都需要“摇篮”.我们要很好地使用干部,就必须很好地培养干部,只有很好地培养干部,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干部进党校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把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及干部成长的需要,未雨绸缪,提早地进行党性、知识、能力的提升培训,让党校这个“充电器”跟踪干部成长.二是做好“熔炉”,铸就坚强干部.熔炉做不好,就炼不出好的钢铁.党校建设搞不好,就难以培养出坚强有力的干部.近年来,各级党委在党校建设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党校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新形势下干部教育的需要.必须加大入力度,整合现有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把党的干部教育这个大熔炉做精、做强,使之真正承担起干部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干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党校自身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如采取教学双方互动式、研讨式、参观交流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方式,因材施教,分类施教,以理论联系实际、务实、探索、创新风格的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学员,以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启迪学员思维,开拓学员思路,提高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一方面是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思潮、经济形势及受训干部工作实际,通过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一方面是紧密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增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增强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再次,发挥党校领导班子“火车头”作用.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党校文化,党校领导班子必须强化这种文化理念和精神,发挥好“火车头”的作用.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只有认识正确,才能拿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开辟一片新天地.党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干部,这也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领导班子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路线,就认识不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需求等客观事物,就不能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所以,增强“火车头”的带动力,有必要重申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问题,即坚持实事求是问题.一是深入实际调查,掌握一手资料.通过调查摸清本校干部队伍现状,掌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个性结构等,时刻把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从而因势利导;调查培训资源,根据自己的培训资源决定所承担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当前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应该积极主动出击,调研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以有为才能有位、有威的竞争姿态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二是分析研究,布局培训工作.将自己的培训资源与培训需求合理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即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组织实施,创新增效.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工作的实施细则,以超前的思维、周密的安排、严谨的态度组织实施培训工作,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进培训工作,以令人满意的效果巩固培训地位.为此,还应该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实施激励,凝聚培训力量,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总之,“火车头”必须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推进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作者简介】吴新亮,洛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