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俗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9 浏览:9261

【摘 要 】中国婚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六礼、说媒、祝子等习俗.而中西方婚俗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近年来中国婚礼多是中西结合的.

【关 键 词 】中国 婚俗文化 中西对比

俗话说“婚姻是人生大事”,婚姻不仅对于个人有着重大的意义,婚姻形成的家庭更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婚俗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繁衍的发展,原始的生殖繁衍行为逐渐地烙上了文明的印记,并相应地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制度、礼仪与习俗,这便是婚俗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婚姻习俗

中国古代成婚的年龄,在各个朝代是不一样的.通常都是二十岁前后,春秋时期,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六及笄,即可成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是为不失时.在《汉书》中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缴五倍的税收.但事实上,中国古代早婚现象很常见,宋代有“凡男十五,女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很多帝王皇后更是早婚的极端,《汉书》还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婚礼在人的一生中是意义重大的仪式,伴随着这重大的仪礼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婚俗文化.

(一)六礼.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要经过六个阶段,也就是“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也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礼记·士昏礼》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当女家接受提亲后,男方正式向女方求婚时要用活的大雁作为礼物,称作“采择之礼”,这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问名,是男方托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八字.《仪礼·士昏礼》写到:“宾执雁,请问名.”如果女方同意,男方占卜凶吉,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男方把占卜的好结果告诉女方,还是送雁或是金银首饰作为礼物,下定聘.在六礼中雁是重要的礼品,因为雁往来有时,从不失信,比喻男女互手心约,坚贞不渝,也比喻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征,即是男方向女方家送聘礼,又称纳成、纳币.这是唯一不用雁的礼仪,一般用鸟兽,上古用全鹿,后代首饰、细帛等都可作为财礼.纳征的礼仪是六礼中最为繁琐的.

请期,俗称“选日子”,男方选定婚期后,准备好礼物到女方家中,请求女方家庭的同意,同意后回去复命.

亲迎,也就是迎娶新娘.亲迎礼始于周代,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中迎娶,历代沿袭这一习俗,到了清代新郎披红戴花到女方家中,傧相引拜岳父母等亲戚,然后先回,新娘再由兄长用锦衾裹抱到轿子里,成“送亲”,新郎在家等候.到了男方家中,新郎和新娘要共鼎而食,将一瓠瓜分成两半,夫妇各执一半,斟酒而饮,称作“合卺”,这就是后世交杯酒的由来.

后代的婚礼大体上沿袭了这“六礼”的过程,只不过有繁有简,因为时代和地域而稍有差异,但不管风俗如何,基本都要遵循说亲——定亲——迎亲——成亲这几步.

(二)说媒.

在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在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媒人就是女娲.《路史后纪二》中写道“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周礼》《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上古时代祭祀高媒的活动.《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专门设有官媒,掌管判合之事.《诗经·卫风·氓》中“匪我延期,子无良媒”,《诗经·幽风·伐柯》中“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都是体现了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晋代令狐策梦见自己立于冰上,和冰下的人说话,醒来后解梦得知,“君在冰上,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从此也称媒人为“冰人”,给人做媒又称作“作冰”.到了汉代之后,媒人就成为男女婚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更是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唐代的民间神话中出现了“月下老人”这个专管男女因缘的神仙,月老用红绳系在有因缘的男女脚上.到了元代,《西厢记》中的“红娘”又称为了媒人的代名词.

(三)祝子习俗.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有用许多吉祥物来寄语对新人的祝愿,而在古人的观念里缔结婚姻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绵延子嗣,延续香火,所以在祝福中有着多子多福涵义的习俗颇多.

撒帐就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祝愿早生贵子的习俗.所谓的撒帐,就是将各类果子撒向婚床,这些果子多是多籽的植物,谐音“子”,所以被视作是婚姻礼仪中的吉祥物.近来热播的古装剧《甄嬛传》中,甄嬛侍寝后就得到椒房和撒帐的殊荣.在中国,由于南北风物差异巨大,所以撒帐所用的果实也不尽相同,在北方多用红枣、栗子、花生这些果木,而在南方,多用莲子、桂圆、荔枝等果子.枣和栗子合起来念就是“早立子”,而莲子,让人想起“连生贵子”,桂圆让人联想起“贵子”,荔枝让人联想起“利子”,花生、瓜子、黄豆、稻谷这些则因为果实繁多也具有吉祥之意.


蛋在我国历来是生殖崇拜的一种吉祥物,在婚礼习俗中也不例外.有习俗在男女缔结婚姻时用鸡蛋去碰对方手中的鸡蛋,对方中意就允许手中的蛋被碰,否则就不允许.蛋破后双方可以到偏僻的地方谈情说爱.因为破蛋有诞生新生命的寓意.而在很多地方还流行在嫁妆中放红喜蛋的习俗,参加婚礼的人向新娘要红喜蛋,吃的蛋多久意味着新娘可以早生贵子、子嗣多多.

茶叶也有祝子的涵义.因为“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明·陈文《天中记》),所以很多地方将茶作为聘礼.在甘肃男方提亲就会送上茶叶,如果女方答应就会收下,所以“拿茶”也是订婚的代指.

另外,在一些地方筷子也是结婚祝子的吉祥物,因为筷子谐音“快子”,仡佬族青年求亲时,就会拿出红纸包的筷子以示求亲,女方父母答应就会收下筷子.而在北方,旧时还有偷筷子的习俗,婚礼上伴郎要趁大家不注意偷筷子放在怀中,之后放到男方家里,也是祝福“快生子”的意思. (四)辟邪习俗.

在传统的婚俗中除了有祝子的习俗,还有很多是为了辟邪而产生的习俗.在结婚的大喜日子一定要防止邪魔的侵害,求得吉祥.

撒豆谷就是古时候流行的一种用来辟邪的迎亲仪式.很多豆谷都有着药用价值,比如绿豆可以清热解毒,赤豆可以通气除湿,所以常被认为有辟邪的功能.《周记》里说:“疾,医以五味.五谷,五乐,养其病.”另外五谷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食粮,所以古人视为吉祥的珍宝.因五谷辟邪又吉祥,在婚礼中成为了重要的吉祥物.

水也是婚礼中常用到的辟邪之物.向新娘、花轿喷水,都是辟邪的活动.云南彝族就有着泼水迎亲的习俗,台湾高雄美浓地区和广东潮阳地区则是向新娘的轿子泼水,仡佬族、水族也有着用水驱除新娘在途中遇到的邪鬼的习俗.

与水相同,古人认为火也有着辟邪的功能.火带来的光明可以驱除黑暗和邪气,用火辟邪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火堆、火把,烛灯.古时候很多婚礼都有新娘跨过火盆的习俗,维吾尔族也有跨火的仪式,都是使在跨火的过程中驱鬼辟邪,让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火把主要是在迎亲的过程中驱除邪魔.烛灯则是更常见的一种婚礼习俗,新婚之夜都会点红烛或烛灯直至天明,一来辟邪,二来喻指白头偕老.

二、中西婚俗文化对比

无论中西,婚姻都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但是由于观念和传统的不同,中西婚俗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在中国古代婚姻虽然对个人而言重要,但通常更是家族的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常男女双方都没有见过面,在新婚之夜第一次相见.现在这种父母包办婚姻已经废除.与中国传统婚姻相比,西方的婚姻则更加自主开放.经历了试婚阶段,确定对方是否是合适的终身伴侣,然后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定,通知亲友举办婚礼.

中西方的婚礼则差异更大,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就是迎亲、拜天地、新人入洞房,宴请亲友.而西方由于普遍信仰基督教,所以举行教堂婚礼,要遵守严格的程序仪式.可见,中国的婚礼注重的喜庆的氛围,而西方的婚礼则庄重浪漫.

婚礼服饰是中西方婚俗的最醒目的差别.虽然现代中国人结婚也多穿白色婚纱,但是传统的红色礼物还是很受欢迎.在中国,红色是喜庆幸福的象征,新娘的礼服还会有凤凰的图案,新郎在胸前戴一朵大红花.在西方白色象征快乐喜庆,还有富有、纯洁的意涵,所以新娘穿白色的婚纱.另外,新娘要准备“旧、新、借、蓝”的四件物品,“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要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情;“新”是指新娘的礼服要是新的,象征纯洁,也昭示开始新生活;“借”新娘的手帕要从女朋友处借来,表示不忘记朋友的情谊;“蓝”是新娘身上的缎带要是蓝色的,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中国传统的婚宴盛大隆重,有的还“大宴三天”,亲朋好友吃喝聊天后结束,但是希望的婚宴更像派对,宾客自由走动相互交谈,最后有舞会,新娘新郎会共跳第一支舞.

如今大多数中国人的婚礼也都是中西结合的,以前的许多繁文缛节都已经废除,但是有意义有特色的传统还是应该继承,因为这毕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