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59 浏览:42899

千百年来,历史人物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一致的民族认同,被誉为“武圣”、“关公”、“关帝”、“忠义神”、“关财神”,形成了以“忠义仁勇”美德为核心内容、独具特色的关公文化.

一、“忠义仁勇”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是关公文化的中心内容内容

关羽本是一名武将,但由于他“义不负心”,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因此,千百年来,朝臣黎庶敬慕关羽“忠义仁勇”,视其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历代帝王为旌表忠义,步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关羽死后,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①宋朝,徽宗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忠惠公”;②三年改封“崇宁至道真君”;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又封“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敕数封为“义勇武安王”.南宋时,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封“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加封“英济王”,十四年(公元1187年)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时,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③明朝,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原封“汉寿亭侯”,二十七年(公元1374年)称“汉前将军寿亭侯”.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赐庙曰“忠武”.神宗十年(公元1582年),崇封“协天大帝”,十八年(公元1590年)加封“协天大帝护国真君”,三十三年(公元1665年)崇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④在清朝,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⑤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礼部钦奉圣旨避关羽之讳,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谥“神勇”,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加谥“灵佑”,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⑥嘉庆十九年(公元1813年)加封“仁勇”.⑦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加封“威显”.其封号最终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⑧后世百姓以“神”膜拜,称他为“忠神”、“义神”,景仰日深.这样,便形成了以“忠义仁勇”为核心的中华传统道德,成为关公文化的中心内容.

二、“四冢俱全”是中华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公文化的独特内容

随着历代帝王对关羽封谥的追加,关羽墓的称谓也越来越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公墓葬文化.在河南洛阳,葬关羽首级之冢称为关林,中国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称为“林”,如孔林、孟林等.在湖北当阳,葬关羽身躯之冢称为陵,古代帝王墓才能称为陵,可见关羽葬位之高.洛阳关林占地130余亩,山门前左右建石牌坊,前建戏楼.过山门是仪门,仪门内两侧建钟、鼓楼,中间依次是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碑亭和高大的墓冢.墓前的三门道石坊,高6米,宽10米,柱顶望兽昂首 ,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其后石坊上书“宛在”.高4.8米的巨大墓碑上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并有碑亭保护.关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外用砖筑围墙圈砌.整个关林有碑刻70余方,大小狮子100余个,古柏800多株,显示了圣人墓园的气魄.

三、“显武彰忠”是中华祭祀文化的主流,是关公文化的组成部分

人们膜拜、祭祀关羽,为其修建庙宇,逐渐形成了庙宇祭祀文化.在宋以前,在山西关羽的故乡就修建有关庙.山西运城解州关羽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被称为武庙之祖.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曾毁于火,后进行了修复.现庙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域.南域为结义园,由碑坊、君子亭、三义阁、检测山等组成,园内桃林繁茂.北域为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为两翼,显示关羽的武圣之才.还有山西阳泉的关羽庙,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重修,明清曾补修,殿内墙壁上绘有关羽故事壁画,为清代所作.关羽被封为“帝”后,这两所庙改称关帝庙.宋以后,关庙不断涌现.创建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的山西定襄关羽庙,因关羽宋代封为“忠惠公”和“昭烈武安王”,称为关王庙.殿内壁画内容为三国演义故事,属清嘉庆年间绘制.明清时期,关羽被封“帝”后,所建关庙均称关帝庙.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帝命天下直省郡邑皆立关庙,赐春、秋两祭,加诞祭,并敕封关羽三代公爵.⑨对关羽的祭祀,始于朝廷,发展于民间.嘉庆十一年,朝廷制定关庙祭祀之礼,宣敕天下,规定正月十三为春祭,五月十三为诞祭,九月十三为秋祭,由官吏主祭,四方百姓助祭.之后,对关羽“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祭祀浓重,真可谓“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现存明清时期的关庙较著名的有福建东山县关帝庙(明),湖南湘谭关圣寺(清),特别是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的河南周口关帝庙,后经乾隆、嘉庆年间增修,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庙宇群.今存主体建筑有大殿、二殿、戏楼和春秋阁等.大殿前乾隆时建的石牌坊,形体高大,雕刻精细.位于左右前方的铁旗杆通高21.5米,上有双龙盘绕,香火旺盛,异常壮观.而洛阳关林是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是封建品极最高的武圣寝陵,从而引得海外华人常来洛阳朝拜.

四、“义中求财”是中华商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朝廷对关羽的步步加封,人们对关羽的崇拜也急剧上升,从京城到乡村兴建关庙已蔚然成风.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关帝庙数千座,仅在台湾就有40余座,其它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华人聚居区,建有关帝庙4万余座⑩,形成了与遍布天下的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应的祭祀关羽的“武庙”.虽然关羽以其武圣人之封号与文圣人孔子齐名,但孔庙一般是一县一庙,而关庙则遍及全国城乡.人们供奉关羽,以求得保家平安,祈福迎祥.有庙便要祭祀,有祭祀便有庙会.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冢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林庙会已有万人规模.11清乾隆五十六年,山陕商人捐款在洛阳关林庙前添建戏楼,使关林庙会规模之大,盛名全国.12庙会之日,焚香祭祀,唱戏娱乐,庙前开始出现出售香纸、帛、蜡烛的商客,后发展到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集市贸易,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贸易中心,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了“商关羽”.清初河南禹州是中药材的集散地,全国各地有200多家商人云集在这里,他们按地域组成不同的帮会,如山西帮、宁波帮等,各帮会均设有各自的会馆,敬奉的都是关羽.13此外,河南的许昌关帝庙、周口关帝庙、社旗关帝庙、山西运城解州关羽庙等,长期以来都是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场.经商者的店铺、家里都供奉了“关羽神”,关羽在民间又成为“财神”,大有取代财神“赵公元帅”之势.这样便形成了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准则,形成了“义中求财”的商品道德,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台湾、香港同胞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华人、华商每年回大陆,在洛阳关林、当阳关帝陵和解州关帝庙进行朝拜和文化交流活动.海内外华人以“关”为媒,弘扬“忠义仁勇”传统美德,传播了中华正气,促进了中华经济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见关林《敕封碑记》(清)

⑤⑥见关林《林碑重刻记》(清)

⑦见关林《加封关羽“仁勇”二字及以新号相称碑》(清)

⑧见关林《敕封碑记》(清)

⑨见关林《林碑重刻记》(清)

⑩13李红军、杜文育《从“忠关羽”到“商关羽”》《大河报》2003年2月21日

11见关林《关王冢施茶铸造铜炉金钟玉磬碑记》(明)

12见关林《山陕商人为添建戏楼、甬道等施银碑记》(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