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报道的审美视角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37 浏览:153966

什么是美什么是新闻审美美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新闻界有一种定论: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新闻传播工作者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受众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新闻和艺术尽管在很早就发展成为人类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现象,但是,如果从更原始的状况去考究,新闻与艺术有着很大的相同面,它们中所伴随的情感活动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土壤.而文化报道则是与审美有着最直接关系的新闻报道类型.

创新与美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以在我省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为例,到处都有创新.八艺节重头戏――文华大奖的参赛剧目,不论是传统戏剧,还是西洋歌剧;不论是现代题材,还是传统题材;不论是舞蹈,还是乐器:不论是舞美还是服装等无一不体现了创新.越剧《春琴传》,用中国民间剧承载了一个日本的文学题材,极其唯美地展示了越剧的现代味道.《春琴传》摈弃了传统越剧的舞台形式和服装,格调雅致简约的舞台和和服,弥漫着浓郁的东瀛风情.在越剧中加入“尺八”、“萧”等音乐元素,更是让该剧的音乐美得直指人心.歌仔戏《邵江海》,在保留歌仔戏原汁原味的同时,增添了更多民歌元素,舞蹈力求简约,体现地域风格.在北京、宁波、武汉这些非闽南语地区,一样受到观众热捧.


这些创新,让有着数百年甚至几千年历史的戏剧散发出新的魅力,将美传达到每个人心里.

屈稚军在《论审美心理的情感特征》中写道:艺术贵在创新等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来说,“新”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无论是主体的挖掘、题材的开拓,还是人物的塑造、结构的翻新,无论是体裁的演进,风格的确立,还是语言的锤炼,手法的更新,都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新”成了广大读者和观众对美的起码要求.也构成无数艺术家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段话,虽然讲的是文艺的创新,同样也适用于新闻报道的创新.新闻报道在报道内容上力求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信息、新事实,在报道形式上力求有新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并使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唯有此,新闻作品才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和魅力.八艺节展示了美,而在八艺节报道中,我们也用笔传递和塑造了美.

剧目有创新,记者就要把这些创新表达出来.因此,事前我们要熟悉各个剧种的基本特点,这样才能找出创新的点,让因为创新而散发出来的魅力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我们在写稿中非常注意突出戏剧的新.这些新,是这些剧目的“美”,也是新闻报道的美.

如何从相同的题材中找出新的新闻点,也是记者在八艺节报道中遇到的问题.在八艺节举办之前,我省就进行了两年的宣传报道.随着八艺节的宣传不断升温,对于剧目等报道重点自然会不断重复.怎样给读者新鲜的信息如我省8台参赛剧目,在一年中集中宣传了三轮,每一次,笔者都挖掘剧目不同的侧面,在加深印象的同时,具有新鲜感.

新的内容还要用新的手法表现出来.在八艺节报道中,我们一再强调要注意创新和生动.笔者在写我省参赛剧目《家住长江边》时,因为已经从各个不同侧面报道过多次.所以只能在写作手法上创新.才能给读者带来新的美的感受.于是,在《仍觉看不够》这篇稿子中,笔者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将《家住长江边》比作入水般的女子,用女子的不同性格特征来比喻剧目的不同特点,将《家住长江边》的美诗化地呈现给读者.

细节与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精彩的细节会给作品增色不少,使作品更生动、更贴近生活、更具魅力.细节的魅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生活的魅力,美的魅力.

在文化报道中,发现细节之美更是随处可见.不论是酷暑中演员们汗流浃背的排练,还是编导对于作品近似于苛刻的挑剔和改动;不论是文物上精美的花纹.还是队员讲述挖掘过程中的艰辛;不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还是他们眯起眼睛,享受地奏响古老的音符等这些都是美.这些感人的细节,被记者捕捉到,写到了新闻中.这些细节,无不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在某一细小方面、某一特定瞬间的典型表现.舞台靓丽、音符动人、文物珍贵,但这些背后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那些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们,也是美的.这些报道让读者不仅仅看到直观的美,也通过细节,体会到艰辛付出的美.这更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

细节的重要性.正如穆青所言:“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著名导演李安曾到武汉为新书作宣传,一落座,他便为自己的迟到诚恳道歉.将这个细节写到稿子中,不用多说,就能让读者了解他性格中谦虚诚恳的那一面.在省艺术馆试开馆第一天,来了不少人.“早上9点,省艺术馆还未开馆,市民欧阳燕就从汉口赶到了东湖边,为的是能够看看早有耳闻的艺术馆.她没想到的是,此时艺术馆门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有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互相搀扶的老两口、结伴而来的学生、拉着手的恋人.”笔者在报道中写到这个细节,正说明大家需要艺术、需要这样的一个艺术场所.

深度与美

美不仅有鲜明、罕见、显而易见的形象,还有其深刻的内涵,是外在与内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居主导地位的还是其本质、内容等内在方面.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要挖掘深层次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表现美.记者的笔触更应该落到报道对象的本质上.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记者要在报道对象之间的共性、特点以及启示上下功夫.不论在八艺节前期宣传中还是在八艺节举办之时,我们都做了大量分析总结性的报道,试图找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给读者更多启示.“八艺节写意系列”从推动文化大繁荣、人民的节日、文明的展示等不同侧面,展示了八艺节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变化:我们的文化正在朝着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面迈进,深受群众的欢迎.而八艺节的舞台变化,总结了通过八艺节参评剧目所彰显的一个新的大舞台:革命题材推陈出新、传统戏剧突破重围、现代题材关注民生.还有八艺节经济学等等系列报道.都显示了报道对象内在乃至外延的美.

同样,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内涵也是美.崇高是广义的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那些对社会具有肯定意义并孕育着巨大而又不可征服的潜力的事物所蕴涵的审美特性.在这些事物中,人的理想以特殊的力量、异乎寻常的强大、吞没一切的精力表现出来.如楚剧《大别山人》,除了将鄂东民歌唱腔融于楚剧音乐中.一改传统楚剧的哭腔,令人耳目一新以外,更能打动观众的则是剧中感天动地的爱国情、军民情、亲情、爱情.《大别山人》取材革命老区红安县“送郎当红军”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山里女子桂英信守“不死就等”的诺言,送恋人王福参军,与他生离死别16年,经历了无数风与雨的洗礼,血与火的考验,最终相逢的感人故事.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让观众的心一次次为“情”颤抖.

崇高这种“量”和“质”的规定性,能动地物化于新闻报道中.能极大地增强新闻报道的张力和效果,并最终起到激发受众的信念和能力的作用.《大别山人》的美,就美在它体现了崇高.在报道中,我们也是从这一点着手.一位50多岁的老戏迷连锡明的话,最能体现崇高之美对人的作用.他说:“催人泪下的不是像有些现代戏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创新’手段,而是剧中淋漓尽致展现出来的真实情感.因为真情才有信念,因为真情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