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城里的中国人·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85 浏览:43749

严歌苓:“妈阁”是座什么城?

今年1月,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面世.妈阁――这座城扯开了人生之真的帷幕,垂挂着人性之怜的灯火.在严歌苓的小说世界里,妈阁是赌城,博弈之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妈阁.

“叠马仔”风云录:赌场中的女性

2008年前后,一座名为妈阁的赌城,女“叠马仔”梅晓鸥(相似度检测人,是澳门赌场特有的关键人物).

这些贴近生活的场景,来自于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

故事描述了妈阁这座赌城中,女“叠马仔” 梅晓鸥与三个男赌徒之间的纠葛,及其人生的际遇、命运的转变,以审视思考人性中的物欲和爱:北京的大房地产商段凯文,木雕艺术家史奇澜,梅晓鸥前情人、原国家某部委科技人员卢晋桐.

梅晓鸥的祖爷梅大榕就是一个死在赌桌上的资深赌徒;小说结尾,她未成年的儿子竟也对产生浓厚兴趣,最后联合五个小朋友装扮成成人,并赢了7万块钱.他把这7万块回报给母亲时,极度失望的梅晓鸥却烧掉了这些钱.

为了写好这篇小说,严歌苓曾亲自数次进入澳门赌场体验生活,像一个真正的赌徒一样,熟悉赌场规则,观察赌客心理和行为,并采访“叠码仔”,收集素材.

“为了不让那些真实的赌徒看了发笑.我就真的飞去澳门学.”严歌苓说,“我前后4次进赌场,因为我觉得想写出赌徒那种激动、心跳,必须自己体验一下.都说新赌徒都会赢,第一次在澳门我第一把就赢了1.4万港币,但赢了我毫不激动.后来回到家跟老公玩,发现很多技术忘了,我觉得必须再回到澳门,坐到贵宾厅里,我的确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像上战场般紧张.第二次我输了1.5万港币,我起身走了.”

“翻了牌的这一侧,又把牌调过头,翻那一侧”、“收回两只手,在裤腿上抹了抹”等这些赌场上赌徒们的“小动作”,统统逃不过严歌苓的眼睛.有波澜壮阔,也有处变不惊,这是赌场中不可置否的规律.

转型社会的“赌徒心态”:

人生就是没有墙的城

具体的之外,更大的“赌城”围绕在我们周围:女“叠马仔”用青春赌爱情、用情感赌人性,所有她为之奋斗和追求的都离她而去,金钱没了,房子卖了,爱人离开了.

所有进入妈阁的人,似乎开启了人生的一场豪赌.而人生也就是这座“妈阁城”.

妈阁庙位于澳门,是澳门三大古刹中历史最悠久的,已有逾500年历史.在这里,妈阁是庙宇,母亲的意思,也是救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妈阁.

严歌苓说:“女人是赌徒的对立面,从来就是.从生物性来讲,我们女人是保护家园的,这跟赌性是完全对立的,女人要求的安全性.但这个主人公也是比较可信的.她一面非常仇恨,另一方面她又是通往的桥梁,其实她是一个特别多面的,有很多暧昧晦暗色彩的女人.”

小说中还写到了大量富人.“很多富人他们不活在我们这个世界.我看到太多富人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可能一起床太阳都要落山了,他们是没有早晨的人.喜欢早上的人大都是很自律的人,因为起床是个很挣扎的过程,但是劳苦大众没的选择.”《妈阁是座城》把赌场里的一夜暴富,一夜一文不值可谓写得淋漓尽致.她听到的故事远比小说更惊心动魄.

严歌苓认为,梅晓鸥是社会畸形的产物,“她是诞生在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人,想自强,又向往虚荣,变成了别人的猎物.她身上有女人的种种弱点,尽管也有很多叛逆和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成了一个畸形的产物,她既是男人的猎物,又是男人的克星,既是的敌人,又是的桥梁.有人通过她走向、走向毁灭,也有人通过她走向拯救.”

在严歌苓看来,通过梅晓鸥这个中心人物也可以观照这个时代.“当下这个社会处于转型的时代,充满诱惑,也非常魔幻.中国现在的都市社会就是一个赌场.”

延伸阅读

文人轶事

谢安:以别墅做赌注

淝水之战,前线将士击败了来犯敌军,谢安正在下围棋,“以墅乞汝”,拿别墅做赌注,竟“了无喜色”,不经意地将捷报随手丢在一边,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小儿辈遂已破贼”.赌注不可谓不大,但其目的并不在赌钱物,追求一种潇洒倜傥的士族风度.

李清照:界的“教母”

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你们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有人考证出来,打马就是今天的前身,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

余华的《活着》:的潘多拉

余华的小说《活着》及同名电影,成为打开主人公命运变迁的潘多拉.福贵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的人坐了.

巴尔扎克:最后一块银币的运气

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他并没有全面叙述的各种动机,只是引申卢梭一种痛苦的思想:“是的,一个人可以去,但我想那是要在他只剩下最后一个银币,除了碰一下运气便别无生路之时.”

赌城里的中国人观点

文明五千年,一部“史”

胡适曾写文章调侃,说旧中国有三害:、八股、小脚,他认为这三害都消亡的差不多了,只有这第四害,还是日欣月盛.在这篇文章写作近百年后,情景依然.可以说,从前中国古代最早的博戏――“六博”诞生,中国人就有的“基因”.

□尹丛丛

“无所不赌、无人不赌”:从周天子的博戏到宋徽宗的蹴鞠

中国人的史,怕是要追溯到史前文明.当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原始人通过“抓签”筮卜方式来判断凶吉. 时至周朝,斗鸡博戏广为流行,就连周天子也爱好此道.在《列子黄帝篇》中就曾记载,纪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周宣王连续三次垂问斗鸡是否训好.

战国时期的齐国盛行跑马,著名故事田忌,就是起于齐国名将田忌同齐王和诸公子跑马.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与魏王博戏时,得到边塞战报不惊慌,镇定自若,继续行博也是一段千古佳话.

唐朝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鼎盛时期,“赌”文化发展迅速,博戏越加种类丰富,武的有射箭、马球、打猎、蹴鞠,文的有叶子戏、钱戏、斗鹅、斗茶、斗草,可谓无所不包.

据传被“朱批点红”就是唐明皇所为.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掷,到了关键时刻,唐明皇只有掷出四点才能赢,而这时盘中只有一个在旋转,唐明皇激动地在旁大声呼喝,等到停下来时果然是四点.大喜之下,唐明皇“赐绯”,把那个四点改成红色.

宋代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全民性的――“扑卖”.从水果点心,到衣物玩偶,甚至舞女、车马、宅院,都可以进行“赌”.玩法有三,掷铜钱、摇签、掷飞镖,写家赢了可全部拿走,输了则付了钱一点东西不得.

宋代的著名词人李清照,还曾专门写了一篇《打马图经》,歌颂:“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宋徽宗痴迷于蹴鞠,最早的也因此产生.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惊慌失措中都没忘了带上象棋.

在明朝晚期,民间开始盛行“马吊”.据胡适先生考证:“马吊”就是的前身.此时,士大夫沉溺于打马吊,明人王崇简《冬夜笺记》记载:“士大夫好之(马吊),穷日累夜,若痴若狂”.明亡之后,清人吴伟业著有《绥冠纪略》,认为明朝亡于马吊.


赌的传统哲学:

从《易经》到“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人在中荒废人生,但中国人爱却是源自我们传统的哲学.

中国人最早运用是在占卜之中,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便同天“博弈”.《易经》中讲究抽签、占卜,婚丧嫁娶,甚至连国家大事都靠此决定.

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念一者是为了解决超过本身认知的难题的解决,也是公平公正起见,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经验产物.

这种将机会交予“上苍”决断的手段,其背后支撑是中国最富有辩证策略的思想设计,即天与人、虚与实、阴与阳;二元互渗作用的神秘哲学体系.

在人的生存能力较为弱小之际,思想之中难免会有“天命不可为违”的神秘主义,这种天命观看起来比较悲观,但与此对斥的二元思想另一端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积极主张.

这一主张本质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大家信奉“上苍”诸位的公正,信仰上苍构建的一套价值体系和道德原则,只要信奉这一价值体系和虔诚的自我“克己奉公”,那么,每个人都有获得“鸡犬升天”的偶然性,在这个偶然性面前人人平等,机会也均等.

赌也是一种公道的体现?

1月底,《赌神4:谁与争锋》上映,票房一路走红,这是周润发时隔多年重新扮演赌神形象.在诸如此类的剧中,不难发现赌神出现的场景往往是打抱不平,通过坚守赌术的原则与坏人们做斗争.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它本质恰恰反映的是背后的“公道精神”.

实际上,在中国发扬光大本身就是一个讽刺.

清代著名学者尤侗在他的洋洋千言的戒赌文中就明确指出:“分无贵贱,四座定位.上攀缙绅,下接皂隶.齿无尊卑,男女杂次.四端丧矣,五伦亡矣.”

中国的传统道统历来是不认可的,认为有违传统的纲常,而这种讽刺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两千年来中国的法治不彰,统治者不过是拿了儒学的面子来粉饰自己的独家专权.

儒家的表子,法学的里子,金口玉言,世间公道全凭当权者的一张嘴,把人们推向这样的文化倾向,那就是所谓的天道公正不过是一种机会主义,它本质与“抽签”择命是一个理数,如此之下,每个人都有一个赌徒心态,大家遇事通过“赌”的方式来解决成为了一种既定习俗.

因此,中国民间则更多采用巫术判事,如“扶箕”断案,人们坚信上天灵验而公正.于是,用抽签搏数手段来验证是非,一些被错判的冤枉者也表现出再死不辞的豪赌决心,以表达抗诉和讨还清白.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