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81 浏览:155020

作者简介: 沈成宏(1954- ),男,江苏滨海人,盐城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和文化学.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提供精神导向和支撑,是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这样方可促进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1605(2007)05-0053-03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宽广深厚的文化眼光,深刻地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巩固和谐 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需要

1.建设和谐文化是进一步明确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种理想越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越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就越能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括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这种共同的理想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没有思想上、文化上的和谐,就难以聚集各方力量.建设和谐文化,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有牢固的思想保证.


2.建设和谐文化是进一步完善治国理政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中国不同时期治国理政的所有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和实现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举措,也受一定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支配.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在更广大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倡导和传播和谐理念,并渗透、转化、体现到一切执政行为、执政方式当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时,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把体现和谐精神,追求和谐目标,实施和谐举措,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克服单纯、片面地追求GDP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忽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

3.建设和谐文化是有效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和谐社会秩序的需要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具有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需要全面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思想、道德等各种方式.建立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帮助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

4.建设和谐文化是培育和谐文化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道德支撑的需要

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继承的思想道德体系,才能营造团结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二、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和谐的性质,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增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是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文化的和谐性质需要把追求和谐作为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必须能够在社会的不断演进过程中营造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尊重的社会氛围.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导向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正确导向,对保持社会和谐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要努力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使主导文化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不同利益群体共同认定的价值取向和真善美与检测恶丑等等的判断标准.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道德建设,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基本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道德是基于对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共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而形成并加以维持的柔性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道德主要通过造成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内心信念等方式,指导人们按照一定的美丑善恶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主流风尚,调节和规范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保持和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一个国家,既必须严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用法律来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必须有健全的道德精神,用道德来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文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以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3.倡导和谐价值取向,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宣传和谐价值观念,倡导和谐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力求解决矛盾而不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扩大矛盾.

4.制定和谐文化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基本功能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出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从文化的功能来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树立鲜明的富有特色的国家或区域形象,扩大影响力.这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强经济实力;有利于提升文化素质、净化和优化人文环境;有利于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当今世界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过渡正在加速,文化已成为经济增长与文明发展的新的巨大空间,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逐步深化对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只有领导者、管理者对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发展战略,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5.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不同的人文与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同行为方式,都需要创新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对话、融合、整合与引导.文化不是隔绝的,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传统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脉络.要创造条件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在相互接触中不断修正,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当今世界人类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深刻革命和创新,由科学文化走向生态,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潮流.它的出现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了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用关于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生态世界观代替机械论、元素论.这种趋势必将对整个社会和谐产生深刻影响,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必须考虑这种变化.

6.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会生活实际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建设和谐文化,一是既要有先进性要求,又要有广泛性要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感召力、引导力,就不可能带动整个社会和谐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广泛性,就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就没有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可能.二是既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异,思想道德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性,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践,着眼于应用,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快和谐文化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进程,加快和谐文化的积累过程.建设和谐文化,本身也是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广大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钱国华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