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文化的影像编码

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01 浏览:30820

一直被归类为“风光摄影家”的周梅生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遗产的拍摄,在他出版的《紫禁城与武当山》中,他提到“用图像的方式对武当山与紫禁城的明代皇家建筑进行了比较分析等力图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武当山与紫禁城之间的血脉渊源,开拓一种新型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方法,为‘世界遗产影像学’的学科创建做一些基础准备”.从他的传统文化知识背景到今天的“世界遗产影像学”,他一直以学者的视角应用摄影,摄影师是他学者之后的身份.

挂历与风光

我从在部队服役开始爱好摄影,上世纪七八十年始参与北京摄影圈子的拍摄行为.在中国,我这个年龄的摄影者,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开始感受到摄影的意义.后来工作到了出版社,我的工作是跟着领导拍照,自己的时间用来拍风光.90年代初也有过拍商品的经历——挂历,这是在90年代初,持续了五年的一个商品形态.内容包括电影明星、模特,也有风光照片.第一批拍风光的我们就凑到一起,一直拍.

山水、诗赋、风景、建筑

一个人从小的文化背景对人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我的文化背景,使我对纯客观的美的物象反应比较多一些.我从小学书法,老师在书法上教我的还不如在国学上的影响多.我后来对国学的兴趣都和那个阶段有关系,它不是在技术上或某一个事情上进入,是使你在某一个大的背景上喜欢这些东西.你写文章也罢,按快门也罢,都是这些事情.

到现在,大家对我定位一直是风光摄影家,拍风光这事,就得跑一些名山大川.在中国,无论是什么山水,都和中国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国山水和中国文化互相之间的解释关系非常牢固.中国人的山水观念和西方人有相当的不同.西方人的山水自然观念是地质学上的,地理学上的,是把它作为客观物质,中国人是把它作为情感寄托,比如中国绘画,自古至今,山水画的地位最高.在拍摄风光走入名山大川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建筑在风光里,“点景”,有个建筑在风景里,好看,其实我后来发现,人和自然发生关系以后,会改变自然.中国古代绘画还有专门的一类“界画”,尤其以明清两代最为重要,当时的建筑都要预先画界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建筑效果图,不能光画房子,还要画一些山石云雾之类的,实际上是去营造真实的建筑环境.

以前我拍风光是挺苛刻的,不能有人,拍纯自然风光,我不喜欢人为的干预,那是当时我对摄影的理解.这么多年来我对摄影的题材理解,就是两个元素:人和自然,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有了思想,才想起对自然的表达.人和自然,拍风光,就得反应自然,可人又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那么拍人,有无数种的分类,新闻报道、肖像,这些都是,在和自然关系的时候我发现非常重要的题材:建筑.

我拍照,喜欢多看一些文字的东西,对这个事物有一个了解,了解之后再拍,拍摄要有内涵,建筑不单单是一个形体,它表达了建筑师的想法.中国好的山水一定有建筑,我天生对它有兴趣,这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建筑的界定.比如说,中国人讲究诗词曲赋,文学的四种格式,赋里面写建筑的文章是最重要的,比如说阿房宫赋、两京赋、两都赋等赋这类问题是对很多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存档,有很多细节.中国文学对建筑的这种影响,使我从语言文字去翻译成具体的视觉形象.

建筑是人和自然发生关系的衍生物,自从人和自然发生关系开始,就有建筑.我有一句话:建筑早于典籍,大于器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符号.这句话就是我对建筑的理解.人类进入建筑比书写行为早得多,哪怕是挖个洞,那这就是穴居式建筑,古人住山洞,是寻找自然栖居形态,洞口刮风进雨,用个树枝石头遮挡,就是门窗了.器物是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产物,比如和中国文化有关系的玉器、瓷器、青铜器.早期器物是工具属性更强,后来器物是文化属性更强.器物一定是置于建筑之内的.建筑、器物、典籍之间的关系,我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是重要的,我在研究中发现,建筑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味.

世界遗产影像

从文化上,建筑可分为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民间建筑.现在世界遗产有1100多项,其中建筑占700多项,这个数字使我觉得单拍摄一个不够.美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但拍摄建筑,首先是对人类文化有个精确的描述.你做一个研究,如果只有文字,会有一种图像上的缺失,精确性上的缺失,物体的形状颜色质感,影像这个媒介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影像是做建筑学术研究非常恰当的语言,不只是直观性,还有对事情描写的准确.

摄影是最后的一种语言方式,有人用文字方式,有人画图,有人是影像的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时间有限,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想建立“世界遗产影像学”.把拍建筑从一个题材变成学术结果.实际上在做这个事情之前,我是对建筑有兴趣,但是在拍摄风光那个阶段,没有把建筑和摄影联系到一起.我首先有摄影的技术准备,对建筑感兴趣,是文化上的准备,后来我找到兴趣的结合点,就在传统建筑这方面.


拍摄古建,首先是兴趣,兴趣决事情心力的投入.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造成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的需求造成宗教的发展.古建筑里面,给人的感觉,是活在当代,与古人交往,生命有所延伸.我到一个地方去看自然环境或建筑,是用自己掌握的文化资源去观看,别人会形成别人的方式.我的经历,我的文化背景和兴趣决定我用这种方式,是自然而然的,别人一定有他自己的方式.

对于比较前卫的东西,我有所关注,我个人研究传统的东西,也是这样,需要参照对象.我们需要前卫的东西;大多数人在当代,留在自己的正在进行时;我回过头来关注历史.前卫和当下的,我都不太具备,我还是回过头关注我的东西,这个东西需要心平气和,不能有功利心,很少见到它的效益,因为物质效应明显比前两个少,心平气和才可以把这个事儿做下去,做下去比能不能做好更重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