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乡土文明文化的挽歌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76 浏览:92999

获得2006年首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贾平凹的《秦腔》,真正对中国乡土文明与文化的没落,作出了深刻的反省与反思.它采用对乡村日常生活作细致刻画、全景式描写的方法,大量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呈现乡土文化与文明的本真状态,让经过艺术加工化的“乡村生活”告诉你当下的乡村文明、文化发展延续的真实现状.

现代社会文化文明对传统乡土文化文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部作品集中描写了两种文化、文明的冲撞与碰击.这里,作者明显对某些充满铜臭气的现代文明持批判态度,而对逐渐消失的“古朴野蛮”的传统乡土文化,则只能发出一声惆怅的感叹,抱着一点怀念,将那日渐消失的旧日文明,无奈地尘封在自己记忆里.书中特别描写了夏天义,为了培养孙子和孙女们对土地的感情,带他们到七里沟整地,孩子们不但偷懒,还欺骗他,说明夏家乃至清风街的“耕读传家”的齐家传统走到了尽头.书中,夏天义和夏天智,这两位“野蛮”宗理的最后坚守者,与其说是死于儿辈们的道德折磨和心灵自虐,不如说,是过早地死在与“文明”世俗风气顽强对峙中的自我消减中,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个文化陌生的故乡.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我清楚,故乡将出现另一种形状,我将越来越陌生,它以后或许像有了疤的苹果,苹果腐烂,如一包脓水――现在的故乡对于我越来越成为一种概念.”(《秦腔后记》)

小说取名《秦腔》,并非是对这种地方戏曲和其艺人作描写,而是另有深意,它起到了一个文中暗线的作用:即把所有情节穿起来.文中,每当书中人物感情激荡起伏的时候,都会哼唱或聆听秦腔,通过它来完成情感的宣泄与净化.另外,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是“秦人之腔、陕西之音”,它是陕西的地方代表文化之一.通过“秦腔”,作者试解析新世纪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及生存状况.那些时常出现的秦腔唱词,隐喻地表明:秦腔最后已不可挽回地没落掉,就像往日的清风街,只能留下稍显空虚的记忆.

此部小说,贾平凹一反过去用情节构建小说的写作套路,改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实在是一个创新.贾平凹曾说过:《秦腔》的难度在于写作手法上的创新,整部小说如同现代农村的“生理切片”,没有采用单纯的代表人物和经典故事来展开故事情节,而是用了细致缜密的生活细节来处理.“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我很高兴,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们用睿智的眼光肯定了这种艺术冒险的重要价值.”


这部小说,它拙朴的语言、细密的自然主义的笔法,以及通过汤汤水水的生活流的呈现,来仿写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令人称道.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谢有顺对其高度赞扬:《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极为重要的写作飞跃,尤其是他对乡土中国变迁的精细刻写,以及对这种变迁的沉痛忧思,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同类题材所难及的.

(山东省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