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素养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51 浏览:18951

21世纪后,关于文化素养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文化素养教育是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素养、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根基,而“文化素养”是人才构成的要件.

在中国,应试教育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教育的实践,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待全社会作出艰巨的努力.但其中的一个核心观念是必须首先在教育思想上有充分的认知,在观念上落实文学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真正落实在教育实践中.

第一,站在导学者的角度看,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是引导,但怎样在引导中体现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对于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怎样培养创新意识,是这门课程导学时的一个要点.

第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教学设计要先从学生特征分析做起,认真分析成人的学习特点.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全日制高中毕业生的学习,他们的特点是知识庞杂但不系统,判断思维能力强但记忆力差,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但往往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的要求相对于文凭的要求,后者的功利性驱动更强,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以结合.也就是说应该将知识信息的搜集、接受与分析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知识信息的传递是学校和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怎样来传递信息,怎样在教学信息的传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怎样使学生能够在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呢?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是培养学生的专心课程学习的能力,这要从兴趣出发,养成他们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热爱课程的习惯;二是根据当放教育基于现代网络进行的特点和要求,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交互活动的环境,促进学生充分地运用网络手段来提高综合能力,着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站在课程的角度看,将课程置于整个学程中,让知识贯通,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贯通知识的宏观眼光与能力.我们不妨将这种学习称之为互动学习.除了师生互动之外,同样要注意实现课程体系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指在整个文学类课程体系中,确立一门或几门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延续伸展出相关的系列课程,如以“影视批评”为核心课程,可以围绕它伸展出“比较文学”、“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美学专题”、“专题写作”等课程,在教学中则可以将其他课程融进核心课程的问题设计中,左右伸展,整个中文类课程教学逐步将成为一体化的教学,整体联动的态势也就形成了.

第四,站在学校的角度看,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努力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做起:

1.积极设置跨学科、大专业的课程.针对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知识面越来越窄的特点,应考虑拓宽专业课程设置,注重专业交叉,尽可能广泛设置各种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开设各种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文化素养.

2.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从学校的角度讲,就是要将教师的培养和学校文化素养教育的实施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文化素养教育整体规划中,将提高教师素养作为学校文化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统筹规划.

3.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成绩考评、工作量计算、奖励办法、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等给予明确规定,真正把社会实践工作落到实处,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不断加以修订,使活动贴近高校发展实际,有章可循.

4.要进一步加强以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实践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起到聚集人才、优化资源、示范辐射的作用.应本着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怎么写作社会和怎么写作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改变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的不健全、不固定、实践活动“打一,换一个地方”的问题.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文化素养培养的空间 .

第五,从学生自身看,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加强文化学习,拓宽知识面.这是对当代人的最基本要求,更是当代人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层次,才可称得上是“真材实料”.我们要利用大学时代这一大好时光,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力求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但是大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也要广泛涉猎.

(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实际上已经成了生存的需要,为此我们不仅现在要学习,将来仍然要学习,而且现在的学习要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才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

(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