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97 浏览:115954

摘 要: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关 键 词 :建筑文化,岭南建筑,碉楼,骑楼,围龙屋

Abstract:Lingnan architecture reflects the custom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n Lingnan area,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nent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China. In this essa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nnotation of Ling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will be analyzed from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technology styles and humanity landscape these three aspects.

Keywords:architecture culture, Lingnan architecture, watchtower, Arcade-house , surround the dragon house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62-02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

自古以来的建筑文化都具有岭南人的开放、通融、以人为本的独特风格,已成为我国建筑中的一大流派.

1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眼,人们通过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见图1,图2).

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交通便利,国际商业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商品频繁,自古经济就比较发达.所有这一切都给西方建筑文化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即“洋楼”“骑楼”等.这些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商店,往往两排“骑楼”对面而建,形成街道,形成长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商业长廊,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优良条件,为顾客和行人营造了舒适的通道和购物环境(见图3,图4).这样的建筑模式延申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2岭南建筑的技术风格

岭南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既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采光,又有利于冬季的保暖.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用户行走.为防止潮湿和雨水浸没,多采用石柱础、高柱础及石梁.岭南地区雨水多,地处有山、有水、河流小溪交错复杂的位置,加上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居高而下,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条自然村.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以泻雨水.在建材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泥砖、青瓦或青砖.有些富裕家庭,为防止偷盗,采用加厚墙,其厚度甚至达到1m以上,用砂、泥、灰捣固,非常坚硬.在山区,为不占良田,房屋多建在山腰.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客家的围龙屋,是典型圆形布局建筑,以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见图5),据2009年4月15日《羊城晚报》报导,仅梅州市现有客家围龙屋总数2万余座.客家的“土围子”和“小城堡”式建筑是典型的方型建筑(见图6),这些建筑墙厚1m以上,屋高10m多,具有十分强的防御功能,墙体采用“三合土”技术,以筑土形式营造,再用砂灰批档墙壁,以防雨淋.这些围合性建筑一直传承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许多建筑已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但在岭南山区的乡村,依然还有许多这样的建筑群,这是客家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结果.岭南地区江河多,海岸线长,许多以捕鱼谋生的渔民,长期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解放以后,在政府的关心和组织下,他们在海岸或江河岸上,修建房屋,移居陆地,这些房屋矮小,形状似船,屋顶为弧形,人们称其为“蛋家”.为防止台风和水浸,这些房屋用木板和金属板建成,一家一间.岭南建筑的内部平面布局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椐家庭成员情况来确定,除条形布局以外,还有中轴对称院落布局,这种布局类似北方的四合院,中间为天井,四周分别居住几个小家庭,这种布局有利于通风和采光,有利于家底成员的沟通和照顾,也有利于防止外人的干涉和偷盗.

3岭南建筑生态景观

岭南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对各种植物的种植和生长都十分有利.因此,岭南地区家家户户的周围都有园林、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许多人相信风水,认为好的住宅应背山,面水,位于缓坡(背玄武,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之地).因此,屋的前方常建有池塘,池塘边种植树竹,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与房屋不可分割的自然景观.池塘既是风水组合的一部分,又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气候调节,这都给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水面,穿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南方的村落很少修建围墙,而是利用竹林,尤其是带刺的竹林,围成的天然屏障作为防御实体,同时还可遮档台风,防止台风对房屋的侵袭(见图7).村落进出口或公共地方,往往都种有参天古树,有些古树旁边修有土地庙,逢年过节,人们便来供奉.村民住宅的旁边,通常设有大小晒场,这些晒场不但是村民晒谷的场地,还是村民的活动场所.每逢炎夏傍晚,男女老少,一起来到晒场,聊天乘凉,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岭南有些客家村落门前都设有一个数平米的空地,用来立桅杆,每当家中有人获得功名,就在桅杆区立一根长15m左右的桅杆,上功名旗,这也构成了客家村落的一独特景观(见图8).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很少荒山秃地.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绿色环境,每个自然村就象一座园林,有果树,竹子,芭蕉等翠绿的海洋中,点缀着灰白的房屋,十分雅致.即使是烈日炎炎,室内也很清凉,村庄的是稻田,农作物随着季节变化,与村庄相互衬托,呈现出一片迷人的景象,即使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出现,村落间出现了高楼大厦,但是那种传统的生态景观文化还是十分浓厚.

4结语

岭南建筑文化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岭南地区的建筑必须要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收全国乃世界建筑文化的优点,实现美好的居住环境,逐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