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9 浏览:18651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维系国家存在、发展、强盛的原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审时度势,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年初,、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 键 词 】文化体制 改革 文化事业 发展

一、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广义地说,文化是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狭义地说,文化指的是精神活动及成果.“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其次,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民族振兴的内在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积淀十分深厚.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必须针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一次鼎故革新.考诸历史,每一个发达的国家、崛起的民族无不以文化的改革创新为肇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开启了新时代,创造了新历史.作为行动的先导,文化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建设的原动力.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切的变革是文化的变革,一切的发展是文化的发展,一切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一切的繁荣是文化的繁荣.


最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注入新生因子.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较之于其他经济形态,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生态增值、低碳经济等特点和功能,它有助于引导产品和管理的升级,有助于带动边缘学科和连带性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进绿色产品和生态经济发展、有助于催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形态.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文化体制是文化发展社会作用因素的集中体现,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我们目前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是要改掉那些与当前文化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尽量减少制约因素.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不是一改就灵,更不是凡改必活.有关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应该有所区别,不宜搞一刀切.

有些部门或单位,推向市场后,它自由了,灵活了,可以瞄准市场需要,为顾客与社会提供优质的怎么写作和产品,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动漫、培训等产业就属此类.但是,有些文化门类和文化活动,公益性强,自身盈利能力弱.这就要求在体制改革中施行较为灵活的政策,确保其既能生存发展,又能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二是思想文化建设与一般文化建设的关系.思想文化,是隐藏在物质生产和物质活动背后的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心理.饮食体现着文化,但它本身绝不就是文化.图书出版,文艺演出,都是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是文化发展和繁荣所不可缺少的,但是只是属于一般文化范畴.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必须注意并着力解决好的应该是在做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搞好一般文化建设,通过一般文化建设更好地体现和固化思想文化建设成果.

三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在人类活动中,文化是最为活跃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活跃就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第一要义,缺乏创新因子的文化必然要被历史所淘汰.当前,我们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的创新带动文化的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创新,社会的变革离不开文化的变革.那么,新如何创?创什么样的新?这是必须想清楚的.其现成的答案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绝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借鉴的标本无外乎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的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所论者甚众,此不赘述.笔者只想简单地说:我们必须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吸取教益,但是,这种教益是一种启发,而不是一种规定.那种在寻章摘句中固步自封的做法对当前的文化创新有害无益.关于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其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因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拿过来为我所用才是明智的做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理论,这就是吸收与借鉴的成果.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必将有新思想新理论出现.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绝对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三、媒体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作为

文化体制改革,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必然是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媒体的作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加强社会共识,确保正确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文化,正处在一个亟需推进的历史阶段,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闻媒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体制改革,离不开顶层设计,离不开宏观政策,同时,也必然要求社会全员参与,形成共识.媒体在有关宣传中,在宣传会议精神、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的同时,也要宣传相关理论成果,把那些有见解、有深度、有创新的论著介绍给读者,介绍给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体制改革是有目标、有原则的.这就是方向.媒体在这方面必须有所担当.媒体应该切实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坚持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在思想多样、价值多元、思潮多变的当今社会,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次,搞好自身的改革,强化社会参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媒体也是改革的对象之一,其中,有转企改制的,有保留原来属性的.但不管社会身份如何变化,“媒体人”这种职业身份还没变,应有的职业担当还没变.

工作中必须按照政策和有关规定,为新的改革事业鼓与呼.文化体制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有何经验教训?改进的方向与途径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不是坐在屋里能够想清楚的,现实永远比理论更丰富.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走出去,从纵深两个方面扩大走的范围.具体实践中,就是要放下身段下基层,双腿勤快,往基层走得更多一些,和基层贴得更深一些,离人民群众更近一些,通过广大群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稿件,宣传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文化建设新发展.

最后,宣传成功典型,提升改革信心.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凡涉及到的单位一改就活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大文化视野,要有大新闻媒体理念.就是在宣传中,在新闻稿件内容处理上,不仅限于一个人的形象塑造,不仅限于一个单位的形象塑造,而是要把宣传对象放在大背景下,抓住先进典型,通过一滴水折射阳光中的七彩,从而丰富其典型内涵、文化承担和审美张力,进而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准备必要的条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必将在新的实践中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