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命脉提升文化品位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56 浏览:82153

摘 要 :20世纪至今,“阜阳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渐渐为国人所认识、了解,并走出国门,被世人赞赏、.探寻其文化命脉,虽然有图册出版,学术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发展,但内涵不够丰富,也不够深刻.阜阳剪纸研究要突出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这有助于提升阜阳文化品位.

关 键 词 :阜阳剪纸;学术研究;文化;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08-02

剪纸是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民间文化样式,是华夏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信仰的重要形式之一.阜阳剪纸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传递着民间文化的相关变迁,而探寻文化命脉的过去与将来是当代中国社会对民间文化“复归”的重要表现.

阜阳剪纸在淮河中游广为流传,融南北文化之长,形成了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刚柔并济、朴实优美、浪漫夸张的地方特色,它是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汉,现出土有清代剪纸文物,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阜阳市颍州区被批准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阜阳剪纸作品展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走出国门.早在1979年,阜阳剪纸就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展出,后经日本相关专家介绍又在展出.关于阜阳剪纸的相关研究,早在1980年阜阳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剪纸学术组织――阜阳剪纸研究会.2012年10月,阜阳举行了阜阳剪纸三十年成果展,同时召开了阜阳市第十三届剪纸工作会议.

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和乡土民风,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欣赏趣味.近年来,研究者日益增多,他们不仅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价中国剪纸艺术,而且用现代科学意识,对其文化,内涵、心理特征、审美观念、科学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使我国民间剪纸的理论研究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阜阳剪纸的创造活动是一派生机勃勃,而对于阜阳剪纸的研究也呈现一片繁荣之景.

这些研究资料根据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图册

这些图册收录了阜阳剪纸艺人的主要作品.从时间上有:1963年出版的《安徽阜阳剪纸集》,1980年出版的《阜阳剪纸》,1982年出版的《亳州剪纸》,2001年出版的《程建礼与阜阳人物剪纸》、《阜阳剪纸精品集》,2006年内部发行的《朱英剪纸精品集》.以上图册多为当地门编著,收录了建国后至今的阜阳地区众多剪纸艺人的作品,如程建礼、王家和、刘子秀、刘继承等的作品.这些图册主要以展示作品为主,但也为阜阳剪纸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以上作品体现了阜阳剪纸艺术上的继承与再创造.在剪纸这一造物活动中,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最早形态的带有综合性的“本元”文化.这些图册为剪纸艺术研究提供了事物参考,这些图册既可以供人们鉴赏,也可借此对阜阳剪纸中的人物、关联的文化、审美价值方面展开探索.

二、学术理论研究

有关阜阳剪纸方面的研究,有非常显著的几个特点:作者分布多样化;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与理性化.

(一)对阜阳剪纸艺术的研究

1.对历史沿革的考察

在历史变革方面,主要是对剪纸历史的回顾,如王焰安《阜阳当代民间文学概括》,概述了阜阳剪纸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状况,当时政府对剪纸政策等,因民间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如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版的剪纸作品,这为研究阜阳剪纸的历史提供了实证依据.在文化方面,分析了剪纸艺术蕴含的气候环境因素、民俗民风、农耕文化等.其中对农耕文化分析较深入,对道家文化、原始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

2.制作技法研究

在剪纸研究中,对具体制作工艺及流程多有介绍,但没有突出阜阳剪纸技法特色.如老一辈剪纸艺人边唱边剪的技法,可谓一大绝活,其中富含的地方色彩文化对阜阳剪纸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我们去收集研究(已故剪纸老艺人程建礼自创的剪纸歌很有代表性).关于团花剪纸,笔者只搜集到程波涛的《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主题与文化寓意》,这篇文章选择的是剪纸中最常见的团花样式,可贵的是他从民俗文化和审美价值角度中的传统价值观念来研究,有一定深度.另外,撕纸技法及剪纸中融入书法技法也应该成为研究热点,但学者们的关注度不高.

3.艺术特色研究

许多学者对剪纸的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造型艺术特征上,如对阜阳剪纸风格特色和内涵意蕴的探究.还有一些学者对剪纸艺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如吴玉红的《山东高密和阜阳剪纸造型特征比较分析》,视角新颖,分析也较具体透彻.在与剪纸艺人交谈中了解到到,剪纸艺人的个人经历、机遇等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很大.笔者认为,不拘一格就是阜阳剪纸的最大特色,如王侠颖的《连年有余》、《母爱》等作品其中富有刺绣花样的韵味,绚丽而又耐看;吴青平的《如梦》、《午后》等,甜美如梦,而屏风的多维空间构图又带有恬淡古朴的生活情调,这些都是阜阳剪纸的精品.

4.流派及内容

阜阳剪纸大都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间素材为主.情趣丰富,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粗犷中蕴含纤巧,质朴中蕴含秀丽,大致分单色、填色、染色三种.对剪纸流派及审美特征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现代与传统比较上,却缺少对阜阳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划界进行更深入的文化考察,也缺少对原生态的阜阳民间剪纸与市场态的阜阳民间剪纸的区别与联系的相关研究,而这些关系到对这一大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在众多对阜阳现代剪纸的学术研究中,专门介绍类论文较少,笔者只收集到李李的《略论近现代阜阳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笔者在近期阜阳剪纸30年展上看到,阜阳剪纸在这30年中,剪纸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有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剪纸的文化氛围不浓,缺少社区剪纸文化推广活动,以至于阜阳的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一值得骄傲的地方文化遗产.在阜阳现场剪纸会上,艺人程兴宏剪了一副关于鸡的作品,要价20元,却有写者说可写只活鸡,可见我们在对美的欣赏上的落后,反而是西方人比之我们更能够欣赏我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难道不引起我们深思吗?

(二)对剪纸艺人的研究

对剪纸艺人的研究,多停留在普通介绍上,少有文化内涵及背景的深度挖掘.介绍传承主体、代表人物及典型作品方面的文章,大都局限于对老一辈剪纸艺人的介绍,对中间新生力量的研究较少.只有我们重视对新一代剪纸艺人,如程兴宏、葛庭友、王侠颖、吴青平、陈震等的深入研究,阜阳剪纸才会有光明的未来,“非遗”工作才能继续走下去.

总起来看,阜阳剪纸的个性、文化品性是独立的,同时又和中国传统文化、南北综合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现状来看,阜阳剪纸将会步入一个全面发展期,更会带动阜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可以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政府支援、研究人员的推动得出结论.阜阳剪纸的发展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品性,为此需要我们的政府、民众、学者对其健康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将有利于提升阜阳的文化品位.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