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09 浏览:4439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儒家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之一,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亦称儒学.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兴起、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而且在各个朝代的地位也各不相同.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演变一、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因此,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遭受冷落.二、发展――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学说.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的学说,孔子思想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贵族统治,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三、遭压制――秦朝随着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秦始皇采用了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法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焚书坑儒”,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以场浩劫.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不适应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因此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排斥、打击儒家思想.四、独尊――西汉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主张文化体制改革.他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儒学新思想.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给统治者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了,但是又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思想,因此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汉代儒学也就在这样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兴起.五、陷入困境――魏晋南北朝后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末五代之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了.六、儒学新发展――宋明时期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在宋朝形成,代表是北宋的二程,南宋的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突出发展是陆王心学的出现,它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它们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朝的程朱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但是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因此从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七、继承、批判――明清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1)李贽批判挑战正统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2)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3)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的空谈(4)王夫之通过论述气和理的关系批判理学的唯心论;提倡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主静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明清之际,思想家从其思想主张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儒家学说的全面否定,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些观点是对传统儒学中消极思想的否定,是在对这些方面否定的过程中,使儒家思想增加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因而其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发展,从而使传统的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从事宗教理论建设.九、出“新意”――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十、辛亥革命时期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十一、遭受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了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十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被彻底推翻,“”中再次遭到猛烈批判,成为无产阶级的对象之一. 1.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矛头直指周恩来.2.儒家思想地位上升――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儒家思想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可见,儒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高度概括出思想的演变规律,即思想自身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