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沦为“经营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37 浏览:33009

小众群体创造的“精英文化”正逐渐沦为“经营文化”,学院派已经被大众派打压得无处藏身.大学教授走出课堂,寻求他们的致富之路.当然这里不能不提于丹、易中天.笔者也认真学习过他们的作品,确实写得很不错,浅显易懂.特别是易中天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现实社会的为人处世相结合.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将一部传世经典通俗化,使原本只能在“小众”范围内传播的高端文化走向了大众.

他们是优秀的老师,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这样的评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可“深入”研究的是他们本人,而最后给受众的却是“浅出”.怎么理解呢如果一个专家能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通过一两本书完全传达给读者,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中国的企业家出书的、写个人传记的很多,但能通过读他们的传记而成功的又有几人间接经验本来就是一个折扣率非常高的东西.

对于于丹,最近也有人质疑她的书太肤浅.这又必须解释“浅出”的问题.所谓浅出,就是将学术的东西通俗化.“通俗化”的过程常常是可怕的,很多精深的、学术性的东西往往会在通俗化的过程中被无情地过滤了.为什么因为小众群体的消费力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大众群体才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保证.一个“通俗化”便把“精英文化”推向了“快餐文化”的深渊.这是消费品时代最大的悲哀:“精英文化”被经营得濒临灭绝.

说到这里,本文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什么是“精英文化”

不能先说文化,因为我们连什么是精英都未必明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是很多人给精英的定义,衡量标准是职业和收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第一批精英应该是暴发户,因为他们都是经理、总裁,而且有钱.他们是吗显然不是.这样说肯定是偏激的,现在很多高收入、高职位的都是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人.他们应该是精英了对不起,还不是!“精英”如果与“文化”相连,就决定其圈子非常小.于丹是精英,易中天也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文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精英文化”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界定,但很遗憾的是,现在被滥用到了太宽泛的领域.

那么那些经理、总裁、总监,他们还是精英吗也是,但与文化无关.恰恰是他们,往往是“文化快餐”的中坚消费力量.他们有钱,所以他们能引领消费趋势.这是一种可怕的趋势――他们没有时间去做研究,因为他们太忙太忙了,但他们需要文化来武装自己,说好听点就是附庸风雅.怎么办呢将专业的通俗化,将“精英文化”通俗了,自然就能不费力地拿来了.

顺接着产生的问题就是:“精英文化”如何沦为“经营文化”

消费品时代,市场决定了一切.巨大的消费引导力指向了“通俗化”的方向,所以学者们开始经营起他们的这些资本.

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并且完全正确的渴望:教授也需要钱来生活,他们也渴望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甚至更多的情人.那怎么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呢于丹带来了最成功的经验;把深刻的、难以理解的名著剖析成通俗化、容易理解、并于现时代有借鉴意义的文化产品.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于丹的水平是非一般人可及的.

唯一的遗憾是这样艰难诞生的文化产品却是被严重稀释了的精华,因为过于精深的问题、过于学术的字眼是不可能出现在这样一种“通俗化”的产物中的.这是市场之前就决定了的.

市场对于文化是个可怕的东西,在经历了一场残酷的“通俗化”之后诞生出的产品,充其量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当然,这种浅层次还只是针对研究者多年的研究而言的,在读者理解的过程中,必然还将流失一部分.比如:学者的研究所得就好像是一颗包着外壳的谷子,因为必须成为能销售的大米,所以先要把外壳春掉,再得到糙米.这是最有营养的一种粮食,但口感非常不好.为了提升口感,确保市场,这颗糙米在经历几次“打磨”之后终于成了一颗“精米”,细软爽口,只是已经没有多少营养了.

我们在消费什么就是这样一种高价的、没有营养的精米.吃得越多,离健康就越远.

悲哀,这是本文还留下的一个关 键 词 .现在说,悲哀在哪里.

从经营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写书的人把学问变成了钱,然后花得很开心,写书的人好歹有了些文化装点门面,或者他们有兴趣,自己还会去读一次原著,提升一定的理解.

错!大错特错!

教授们忙着制造大众文化,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精英文化”本来这就是一个小众范围内的产物,而这个圈子正在萎缩.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这是一个真理,只有强者交锋才能带来火花和提升.但出名了,有钱了,这些学者已经没有时间再去交锋了,当然他们也没必要在学术上交锋了,因为市场、销售额带来的成就感远大于辩驳所得.精英群体的萎缩,势必造成“精英文化”的枯萎.

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没有真正的“精英文化”是可怕的.中国一直以来都以文化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还有《史记》、《红楼梦》等可引以自豪,那以后呢有个朋友在读过于丹的书后感言:现在我知道《庄子》了,就是这个意思.完蛋了,一个人的思维和认识变成了一群人的真理,这个民族的文化,没戏了!大学的时候很喜欢莎翁的《哈姆雷特》,没有人去解读过这个人物: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看着于丹老师出的书销量不断提升,笔者心中有的只是悲哀.本可以有更多理解的《庄子》被同化成了一个声音!从“诸子百家的争鸣”到“文字狱的万马齐喑”,中国文化被政治、经济蹂躏得太久了,在学术上不自由得太久了!

现在,社会开放度提高了,市场、金钱又来左右文化了.救救“精英文化”,救救中国文化,救救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