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中日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69 浏览:81063

摘 要 :“和”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曾经是日本主要的文化输入国,在这个过程中“和”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同时在那里得到了吸收和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和”的起源开始,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和”来其发展过程.之后以中日两国“和”文化的异同为出发点来探讨中日两国之问的文化联系.

关 键 词 :“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日文化比较

一、“和”字本意

中国的汉字的构造条例有六种,我们称之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检测借.“和”字属于形声字.甲古文中“和”字就已经出现了,他的左侧为“禾”,发音也取自此字.


我国最早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和”是这样解释的:“和,相应也.”.然而笔者认为这个并不是“和”的本意,这个解释是已经发展之后的.“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这是《尔雅释乐》里面的一句话,下定义式地说出了何之谓“和”.同样在《仪礼乡射礼》中记录有“三笙一和而成声.”.从这里面我们应该不难看出“和”最早应该指的是一种乐器的名字.

在《周札 春官 典同》中,有“和,谓调其故器也”这样的叙述.这里“和”不在单单是一种乐器的名字,有的动词的词性,指将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加的悦耳、动听.拥有了动词词性我们就不难理解说文解字中“相应”的意思了.

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和”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诗经里面出现的和,据笔者统计诗经里面共出现了12次.当然这12个“和”意思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指古代车轩上挂的铃铛,如“和鸾雍雍,万福攸同”《诗经小雅蓼萧》;二指美味的食物.如“亦有和羹,既戒既平”《诗经商颂烈祖》,三指随声附和,如“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诗经国风兮》;

特别想提到的是“鼓瑟鼓琴,和乐且湛”《诗经小雅鹿鸣》这里面的“和”字.对于这个“和”字,《诗经》小雅传这样解释道:“九族会日和”.讲的就是亲戚、朋友,老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品佳肴、赏美酒的场景.这个“和”已经有了和睦相处这样一个层面的意思.

此外,四书之一《中庸》对“和”也做了这样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是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里阐述了“中”与“和”,而和指的是将内心情感适度地表现出来,成了一种度得拿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作为一部儒家代表作品,笔者认为通过前面引用文的最后一句不难看出编者对“和”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另外一部儒家经典之作《论语》也数次提到了“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处之“和”为心中不争的状态,也就是指人与人相处时的和睦.“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众所周知,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这里讲礼的推行和应用,以和谐为贵.发展到这里,“和”在儒家思想中的意味得到了深刻地阐释.小至人与人之间,大至整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之间―种协调、调和的状态.

如今中国的“和”文化就是这样一种追求美满和谐,其乐融融,不论高低不论贵贱都能以和为贵,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的文化.

三、日本文化里的“和”

“和”在早些时候指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说起“倭”来可能大家更熟悉,其实这两个汉字在日语里面有相同的读音“ㄢ”.“和”作为日本的代指,在文化层面上的概念至今依然在使用,如“和服”、“和食”、“和风”等等.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这是圣德太子在504年发表的宪法十七条的第一条.在圣德太子执政时期,他往当时的中国派遣了很多“遣唐使”、“留学僧”,这些人回国之后带去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统治阶级勾心斗角,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圣德太子寄希望与所提倡的“和”的理念,用儒家道德规范来教化国民,以图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此时圣德太子所追求、所推行的“和”与我们儒家巨著中所讲的“和”并无差异,都是在追求一种和谐安定的局面.做到人人不争,天下大同.

日本茶道讲究“和静清寂”,可见“和”的在茶道中的重要地位,外至茶具、茶室,内至人的内心都要求做到“和”.在傲茶道的过程中,整体环境的要求是极高的,茶具的使用、摆放,茶室的布局、装饰,都有具体要求.做茶道的人,也应该保持内心清净、不争的一种状态,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来做是茶道最重要的前提.

如今我们谈日本的“和”文化就不得不提集团主义了,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文化一个显著的特征,他存在于日本社会这个大的整体之中.而集团主义的形成又与稻作文化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日本都是以集体劳作的方式进行水稻的种植.在这个过程中,协作、团结、和睦的精神受到推崇.日本文化里面并不重视与推崇个性,重视的是整个集体的秩序,重视礼仪.在这样一个集团利益至上的前提之下,“和”文化的生根发芽就不足为奇了.大家彼此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创造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和”在日本的文化里面,“和”从古至今都在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上可追溯到圣德太子执政时期,下到如今的茶道文化和日本整个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

综上所述,中国的“和”文化是讲究“礼治”“德治”“人治”的儒家思想体系里面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输入到日本,“和”文化在这个重视集体主义的国度扎根并得以发展.但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是追求一种和谐、调和的状态.这个或许是这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和”文化最根深蒂固的一点吧.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徐晓风:《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与中国儒家文化》[J],1994年

[3]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九州出版社,2005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