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安徽文化产业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01 浏览:154588

【摘 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近年来逐渐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规划.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对于发展文化产业非常重视,安徽文化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不足,管理不善的问题.本文结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就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优劣势,探讨进一步发展安徽文化产业的对策和思路,以期对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安徽文化产业 成就 优劣势 发展思路

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既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文化的复兴,才能带来一个民族的复兴;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推动一个国家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表明“十二五”时期将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这一时期主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近年来,安徽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产业项目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壮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安徽省已经涌现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广电集团、演艺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成为安徽省新的“领跑”产业.但是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资金、人才等诸多“瓶颈”,如何这些“瓶颈”,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直接关系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对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做出了明确布局:做大做强龙头文化企业,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竞争力的产品、怎么写作和企业品牌;构筑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教、建筑、制造、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规范和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传播安徽特色文化,扩大安徽文化影响力.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期,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跨越期,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难题,乘势而上,值得我们深思.

一、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起开始试点,安徽未列入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区.从2005年起,安徽在既无政策优势又无资本优势的情况下,根据精神主动自主试点.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及面循序铺开,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努力,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安徽文化现象”.

1.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集约化、规模化的新阶段

目前,安徽全省已有300多家文化单位实现了资源整合,多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已组建起出版、报业、发行、演艺和广电五大文化集团.在连续两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活动中,安徽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双双入选,在出版发行类企业入选数量上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省并列首位 .

2.文化领域投资主体已形成多元化的局面

在财政资金投入不减少的情况下,文化项目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银企对接,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多种融资方式在安徽已经形成.2003年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出台,文化产业被列为着力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0年,55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861”行动计划项目库,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元.2010年6月,作为独立板块,文化产业第五次亮相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签约项目共计82个,总投资215.13亿元,协议引进资金超过200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4.29%、36.9%和41.67%.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融资.安徽印刷企业中96%是民营企业,安徽演艺团体中民营企业1600多个.由深圳华强集团投资兴建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已成为我国第四代动漫主题公园新标志,安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符号.

3.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已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8个,完成投资41.7亿元,入区企业126个,年销售收入25.2亿元;在建文化产业园区27个,总投资275.5亿元,入区企业135个,年销售收入186.2亿元;拟建文化产业园区30个,总投资247.5亿元,有19个企业预约入区.总之,文化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新引擎.在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下,安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高于安徽省GDP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由改革之前的不足百亿发展到2010年8月上旬已经超过360个亿.并且,安徽文化出口已成浪潮,文化产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有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广东省达1545亿元,山东省651亿元,江苏省645亿元,安徽省是260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08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8874.2亿元,2008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安徽省GDP的2.9%,而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约25%,日本文化产业达到GDP的20%,英国仅创意产业就占该国GDP的7.3%.

二、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资源环境丰富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安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于淮河流域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派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徽州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学派,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更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表演被誉为“东方芭蕾”.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共有景区景点45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9处,列全国第六位;拥有的旅游区数量位列全国第十名.这里有闻名世界的黄山,有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道教圣地齐云山,更有被汉武帝封为“中天一柱”的天柱山. 2.文化建设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政策“黄金”时期,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其中,《、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06〕24号)、《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一五”期间,安徽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例如,《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24号)、《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皖政〔2007〕108号)等,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新形势,着力推动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作为获得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第一个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示范区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产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谋划.例如,在论述现代怎么写作业发展时强调“进一步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怎么写作业基地”.可以预计,“十二五”时期,安徽省将继续出台更多政策,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加上政策“保险”.

3.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社会发展规律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居民的文化支出总量将呈现爆发性增长,这种文化消费的扩大和提升又将反过来推进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持续增长时期.从全国来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为全国居民的文化消费大幅度增长打下了物质基础,也为安徽文化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广阔空间.从省内来看,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安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正逐年增加.2005年,人均仅有313.63元,而2009年,已经增至587.48元.另外,从安徽对外文化市场营销现实来看,也呈现出文化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文化市场不断拓展、文化产品远销海外、文化影响不断增强的特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安徽省花鼓灯《鼓乡情韵》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交响乐《徽韵交响》黄梅戏《徽州女人》《逆火》《美人蕉》等先后进京展演.近年来,还组织黄梅戏、花鼓灯、徽剧和杂技等特色艺术形式赴境外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场次达到45批次436人次.安徽省文化消费有很大上升空间,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决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怎么写作的供需矛盾,将文化消费潜在优势转化为显性优势.

4.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休闲产品.最近十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科技的发展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实现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10.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5.2%;实现增加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54.6%.2007年底,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经过三年时间发展,合肥动漫企业已达6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涉及网络游戏、动画制作、二维(三维)动漫、出版、发行等领域,动画电视剧年产能力达7000分钟.这对于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也是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体现.当然,安徽高新技术发展仍显落后.江苏、山东、广东等发达省市在2009年高新技术实现产值分别为2.2万亿、2.36万亿和2.6万亿,安徽省与这些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安徽在高新技术方面仍需努力.

三、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安徽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文化生产和怎么写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建设水平与安徽加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1.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安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但很多优势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优势产品和强势产业.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具备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市场经济条件,但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安徽还有一些地方,譬如目前的广大农村地区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也谈不上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人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安徽省内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还比较严重,尚未形成全省统一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改革目标由于遭遇地方行政和行业主管双重阻力,并未得到有效实现.

2.文化体制改革落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开放程度不够

总体上说,安徽经济的外向度在全国处在较低位置,文化产品的外向度更低,近来进出口贸易虽有大幅增加,但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出口产品多为初级化产品,缺乏高精尖产品输出.由于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文化体制改革困难重重.许多主要的文化产业领域仍然不能引进外资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导致众多文化产业没有足够投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不密切,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不足,无法发挥文化产业的连带和渗透作用. 旅游业带动作用也不明显.2009年全省国际旅游收入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但占全国的份额只有0.8%;国内旅游收入20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但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只有572.98元,比上年增长9.9%,大大低于全国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据初步测算,安徽旅游业总产出不超过220亿元,占全省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比重仅为2.3%左右,与安徽旅游资源大省不相符合.由于旅游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与之相关度较高的文化演艺活动及工艺美术品制造等行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四、大力发展安徽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

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

任何企业要做大做强都离不开持久的资金支持.安徽省应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方式.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在对文化企业和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的过程中,应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新颖的资金管理方式,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其实,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资本在寻找良好的投资领域,但这些资本大多投向了楼市,如果能吸引这些资本的一部分进入文化领域,就会给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目前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问题是,文化产业是一个投资风险大、投资门槛高的产业,这让很多民营资本望而却步.在这些方面,安徽省也要积极探索更好的解决途径.

2.降低准入门槛,改善投融资机制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集团化和规模化.安徽文化产业总体状况是规模普遍偏小,处于起步阶段,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资本从而实现集团化和规模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必须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及国家税收优惠等政策,同时需要降低准入门槛,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介入程度,发展资本市场,吸引和开拓民间资本与境外资本,实现投融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变由政府单一投资的格局,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

3.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安徽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是一门很有影响力的地方学,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成为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学之一.此外,还有戏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众多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人和自然景观.但这些优势资源在安徽并没有形成优势产品和强势产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之一就是部门分割,区域分割,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的优势.这方面最具典型的是安徽省旅游业.黄山是最早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的,但其旅游门票收入还不到泰山的十分之一,除了地理位置、管理因素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外,根本原因在于只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开发黄山,忽视了从徽文化发源地的角度赋予黄山旅游真正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未能很好地融合,与临近地区佛教圣地九华山整体联动营销也不够.因此,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从发展安徽的全局上整合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4.鼓励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文化人才是文化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把开发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构建拔尖人才高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聚集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家,形成安徽文化流派和人才品牌.实施“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等六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加大民间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一支稳定的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培养传承地域特色、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吸引鼓励文化工作者、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加强高等院校文化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畅通渠道、加大力度,着力引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设置专项,加大文化强省建设中人才建设问题研究力度.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制度,支持文化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将高层次人才收入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鼓励他们以创作成果、技术、专利等要素投资创业.建立安徽文化发展荣誉制度,打破部门、地区、行业、所有制、职称、学历等限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积极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规范繁荣文化人才交流的相似度检测机构,依托市场,突出对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和稀缺人才培养与集聚.

5.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发挥大型文化企业的龙头作用

安徽省应扶持若干大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是安徽大型的文化企业,在连续两届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双双入选,说明安徽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安徽省应该大力扶持一些有实力、有潜力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扶持,以此来带动其他文化企业的发展.大型企业主要做文化产品的策划和研发,而小型的文化企业可以进行产品延伸和附加产品的生产,以此来带动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的全面发展.

6.培养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巨大.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远低于周边的日、韩等国家,仅为日本国民年阅读量的九分之一.我国国民阅读的另一个倾向是“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据统计,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比如,为群众的文化消费提供相应的优惠:电影票打折、图书月、广场文化节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的作用.特别是在夏季,完全可以将一些群众性的文艺团体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演出和文化活动,逐渐带动群众文化消费的热情.另外,更多地开设一些健康、方便,群众可以消费得起的文化设施和场所,能够让人民群众在业余时间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 7.加强文化立法力度

文化立法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化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国家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文物保护法》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法律之一,它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做出了全面规定.安徽境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但是,安徽对自然和人文遗产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目前,安徽省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文物法》和《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但这两个法的内容主要是侧重文物本体保护,对遗产区域整体保护较弱,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对电影、电视、出版、广播等方面的立法也十分重要,可以起到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经营行为的作用.同时,面对网络这一新的文化传播方式,需要更多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在这些方面不论是整个国家,还是安徽省都应当出台更加全面有效的法律法规.

五、当前安徽文化产业建设面临的机遇

当前,安徽文化建设正面临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文化“软实力”有了“硬措施”.

第二,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和各种条件不断改善.

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并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文化发展空间广阔.

第四,环境的改善和改革的深入助推了文化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迸涌,创造活力激发,积极、主动地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安徽省将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文化企业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以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为重点,积极扶持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做大做强,推动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深化公共文化怎么写作单位改革.坚持公益属性,按照增投入、转机制,增活力、强怎么写作的要求,着力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的怎么写作机制,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集聚、竞争高端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安徽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