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31 浏览:103099

摘 要 :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较早用于文学研究,直到近年才被引入语言学领域.本文主要讨论语言学领域的体裁分析,介绍国外体裁分析的两个主要学派、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对象,以及体裁分析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和现状,指出体裁分析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局限性.

关 键 词 :语言学 体裁分析 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51-03

1.引言

体裁(genre)一词源于法语,原义为“类型、类别”,(kind or class),国内也有学者把“genre”译为“语类”,如方琰(1998,2002),张德禄(2002).体裁及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最初应用于修辞学、文学理论领域,其后被人种学家正式引进语言学研究领域(swales,1990,p34).20世纪80年始,swales等人对学术语篇的体裁研究使体裁分析成了应用语言学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阐述的体裁分析亦限于语言学领域.

2.国外研究体裁分析的两个主要学派

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界定不一.根据他们对体裁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John M. Swales认为,体裁是“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Vijay K. Bhatia (1993) 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阐明,秦秀白(1997) 对Bhatia 的定义作过较详尽的总结,认为Bhatia 的定义可分为4点: (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 (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 (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 (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澳大利亚学派的J.R.Martin认为,体裁是“一种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的有步骤的,有一定既定目标的,有目的的行为”(方琰,1998) .Eggins (1994) 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而同属这一学派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Eija Ventola (1995)也认为体裁是一种具有可辨认步骤的交际过程,且具有常规性(routinelike).

尽管两个学派对体裁的定义存在差异,但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本质是一致的:

(1)交际目的的决定性.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形成了语篇的特定框架,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风格的选择.属于同一体裁的实例可在某些方面存有差异,但是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交际目的,仍可被看作是具有相同体裁的语篇.

(2)体裁的常规性.体裁是为其使用者所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

(3)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体裁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由于体裁分析是交际活动或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所以随着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仍然存在某些差异,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体裁运用者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体现出文化特征.

3.体裁分析的研究对象

体裁分析自被引入语言学领域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称为“体裁分析之父”的Swales主要研究对象是学术语篇,比如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1990,2001),其新近的论文(2007)则对英法两种语言的摘 要 进行对比研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国际性杂志上发表论文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Bhatia涉及的研究对象除了学术语篇(1997),更多的是专业领域的语篇(1993),如法律语篇(1997),而且他不断深入研究发展体裁分析理论.Bhatia(2007)认为在体裁分析中要改变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而应重视文本以外的因素(text-eternal factors),将体裁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

Swales和Bhatia对体裁分析的研究也鼓励着世界各地的学者,从而推动了体裁分析的发展,也使体裁分析的对象不断扩大.除了对学术写作方面(Cargill & O’Connor,2006; Hempel & Degand, 2007)继续深入研究之外,各地学者(中国大陆地区学者将在第五部分介绍)将之应用于各种语篇的分析,比如对个人陈述类(personal statements)信函(Huiling Ding,2007;Samraj&Monk,2007)的研究,对网络日志(weblog)(Herring et al.)和网络百科全书(online encyclopedias)(Herring et al.,2005)的体裁分析,以及会计公司与客户之间往来的课税计算信件(tax putation letter)(Flowerdew, 2006)的研究等等,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对象.

4.体裁分析研究方法

体裁分析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在语言学领域,对体裁的分析方法可归纳为两种:

(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哈桑(Hasan,1985)是第一个对语篇体裁进行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为以后的学者对语篇体裁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她对主导体裁变化的成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语篇体裁理论,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是体裁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和语境配置(contextual configuration)(于晖,2001).哈桑(1985)认为体裁结构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决定体裁类型,而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则表示同一语类内部语篇的不同.体裁结构由语境配置决定,而语境配置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从这个角度讲,体裁与语域在同一个层次上,或者说,体裁结构反映语域在语篇内的模式.马丁(Martin,1992)用的相关概念是语域配置(register configuration)和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同时也阐述了对语篇的话步(move)分析模式.无论是哈桑还是马丁,他们都是从功能语言的角度确立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语篇体裁进行分析,如黄国文(1998)、方琰(1998)、张德禄(2002)、于晖(2000,2001)、易兴霞(2006),郭艳玲(2002),尚媛媛(2001)等,其中于晖在《语篇体裁分析:学术论文摘 要 的符号学意义》中着重从学术论文摘 要 的社会文化目的性出发,探讨语言与语篇体裁的关系,指出语言的实现方式不仅是对自然现实的表达,更反映了语篇所处的社会文化及交际目的等语境因素,体现了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