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问题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2 浏览:17542

摘 要 :本文旨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理论基础、定价机制及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我国碳排放交易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 键 词 :碳排放交易;定价机制;研究进展;发展方向

一、引言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国第十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对自然资源资产明确产权,这一产权包括碳排放权,关键是产权的定价问题,而定价就是将生态文明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中,碳排放权交易是在规定排放配额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手段促进节能减碳的一种新机制,使稀缺的配额资源流向节能减排空间大、机会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市场主体则可以通过申请、购写或出售碳排放指标,选择合理节能减碳途径,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最终降低社会总体节能减排成本.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并浅析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发展方向.


二、 文献综述

1.碳排放交易市场理论基础研究

Coase(1960)提出利用市场及界定产权的办法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认为只要环境的产权明晰,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无论初始产权属于谁,市场均衡最终结果均为有效率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Dales(1968)进一步发展科斯定理,将产权概念引入污染控制领域,首次提出排污权交易概念.Montgomery(1972)证明在各种减排方式中,排放权交易的减排成本最低.Stins(1994)研究了交易成本条件下的排污权交易,认为交易成本增加会减少排污权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与其他行业及其产品不同,温室气体减排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是跨国界的,因而用科斯产权理论试图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遇到了困难.其难点在于,国家之间如何协调减排量,以使利益与成本达到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协调机制就是签发碳排放权许可证.然而,这也会面临一个难点,即如何确定碳排放许可证的数量.在排污权可交易的条件下,确定碳排放许可证的价值也是一大难题.

2. 碳排放交易定价机制研究

Jan Seifert 等(2008)发现碳排放的形成并不遵循任何周期性的模式,而是一个与时间和相关的波动性的过程.Gee Daskalakis 等(2009)发现碳排放配额交易的形成过程接近于带跳的几何布朗运动,并且不具备稳定性.William Blyth 等(2009)认为碳市场的形成是政策目标,动态技术成本和市场规则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Christoph BHringer(2010)认为与简单的统一定价相比,复杂的最优差别形成方式实质上没有降低整个碳减排成本.常瑞英、唐海萍(2007)分析了在碳确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目前在碳交易中计算碳常用的 3 种土地机会成本的模型,并对这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评述,他们认为这3个模型均不适用于我国,特别是北方草原区的碳计算,初步给出了一个在我国内蒙古草原区确定碳的固碳成本估算方法.陈晓红和王陟昀(2010)以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对象,研究其形成机制,认为EGARCH(1,1)-t模型适用于EUA机制研究,能够较好地估计和预测减排前两阶段的.张跃军、魏一鸣(2011)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VAR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后发现,化石能源与碳价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比例不断变化的协整关系,而且,在三种化石能源中,油价冲击是影响碳价波动最显著的因素,其次是天然气和煤炭,但天然气对碳价波动的影响持续时间最长.

3.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的提出及理论研究进展

王宪明(2009)、白洋(2010)等提出,我国已经具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可通过循序渐进方式,从管理机构设置、具体运行机制等法律层面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刘娜等(2010)从法律保障、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方面分析了我国实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张晓涛和李雪(2010)指出,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中存在项目分布不合理、技术转让效果欠佳、缺乏规范指导、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我国应当先建立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后再建立期货交易市场,同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王毅刚(2010)认为中国应建立一个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进行了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2011)提出了“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考核的思路和方案.该课题组建议对全国设定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但对各省设定排放总量指标.郇志坚和梁艳(2011)对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其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陈欢(2011)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提出了设想和政策建议.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提出,中国应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其中排放权交易可主要覆盖占全国排放量约1/3的1000家左右高排放企业.白重恩(2013)研究认为,实行碳税征收和碳排放权管理与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两种有效手段.闫云凤等(2013)研究表明,能源市场、国际贸易和投资、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它们是减排政策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碳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可再生能源投资产生迟滞.

三、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交易的时间较短,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2013年初,列入全国首批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有望率先试水国内地区性自愿减排交易.其中上海方面碳排放交易试点初步方案中首批参与试点交易的企业约200家,涉及16个行业,包括钢铁、石化、有色、电力等10个工业行业,以及航空、港口、机场、宾馆等6个非工业行业,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初步测算这200家企业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1亿吨.在交易试点期间将实行碳排放初始配额免费发放,然后适时推行有偿拍卖制度.试点期间试点企业碳排放配额不可预借,但可跨年度储存使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的摘 要 版2013年深圳碳市场运行报告.报告显示,深圳碳市场运行半年以来,总成交量近20万吨,总成交额达1300万元,是目前国内碳市场中二级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最好的碳市场.作为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北京已完成碳交易市场的各项筹备工作,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正式开市,先期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达到490多家.据初步测算,通过二氧化碳配额交易,将有效降低社会综合减排成本.总体而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并整体是充满动力的,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将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在具体细节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