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格理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78 浏览:18371

摘 要 关于人格的发展理论,西方心理学家争论很多,但又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观点作出了明确的描述,本文将其最具代表的有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以及代表人物做一理论综述.

关 键 词 西方人格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5-02

从古至今,人们试图解答是什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又是什么导致个人内部的多样性,即使统一文化背景下,甚至同一个阶级,同一家庭里面不同的人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出于对此问题的好奇拉开了对于人格问题研究的序幕.

关于人格的发展理论,西方心理学家争论很多,但又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观点作出了明确的描述,其中最具代表的有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笔者力求各派中最具代表人物理论做简要的介绍:

一、精神分析理论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史人的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556一1939),他首创了“心理动力”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关于人格的结构及发展的理论.他的人格理论的特点是在突出理性、意识性的传统人格概念中加入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成分.他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于人们对待基本的驱力方式的不同引发的.“他把意识分为三个水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如图)潜意识中隐含着一些被压抑的记忆、情感以及来自本我的本能性驱力,优势,潜意识中的思想、情感或可能会通过伪装的方式进入人的行为.”P

本我,首先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被佛洛伊德称之为“最基本的驱力源”.其次,本我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它不问时机、不看场合、不顾后果,只考虑能否满足肉体的需要本我是依据.第三、本我遵从“快乐原则”行事的,不受约束性.自我是后天形成的意识结构,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奉行“现实原则”,使人根据外部条件做出理智的、合乎情理的行为.因此,被誉为“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协调员’”.它一方面要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人不至于做出超越外部世界各种习俗、法规戒律范围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满我的要求,使本我的在外部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个人价值的源泉,遵从“道德原则”,反映着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它是在他人的教诲及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在理论上,佛洛伊德把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量描述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Q

佛洛伊德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他的人格发展学说,他认为在性力和人格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人格的整个心里阶段.他认为具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口唇期(出生一1岁左右).儿童通过口、腔活动(吸吮、咬、吞咽)来获得满足.如果这些得到过分满足或缺乏,将形成口唇期的行为方式,佛洛伊德将这种现象叫做固着.生活中常见的有:吃手指、咬笔头以及成人过分嗜烟、爱唠叨等等.该阶段“本我”表现最突出.

第二个阶段:肛门期 (2岁―3岁).该阶段幼儿以肛门的忍、排便行为为快感来源.这时他们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获得克制自己的能力,否则性格会朝放纵或谨小慎微两方向发展,以后形成过分拘谨、小气、固执或者是杂乱无序、没有条理等等“肛门排泄期人格”.

第三个阶段: (4岁左右).最初佛洛伊德表述为性器期,后来又澄清说是专指男性期.此时儿童产生恋父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拉特情结)及自居性的焦虑与冲突,“自我”开始形成,并同“本我”一起活动.

第四个阶段:潜伏期(6岁――青春期).这时儿童不再对性感兴趣,儿童性力倾向开始由自身转向外界,开始注意各种为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文化逐渐渗透到儿童意识中,萌芽着道德感和羞耻感,这一阶段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时期.

第五个阶段:生殖期(青年期――整个青年期)如果前几个使其发展顺利,在此阶段就可以建立起持久的关系.到此阶段,人们已不只是寻求自我的满足,而是考虑他人的需要,在的基础上建立起爱情关系.

弗洛伊德从人类心理冲突的角度去理解潜意识的产生与作用,并且他对人性本质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及而后所形成的人格理论及其整个学说完整系统的提出人格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格研究仍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整个佛洛伊德理论中存在一个致命弱点――他忽视了人的意识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片面的以由生物遗传决定的性感带的转移方向来命名人格的发展阶段,以寻找快乐即“力比多”作为人们发展的源动力.

二、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学派认为人格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作书并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即动力组织.”R换句话来说就是,人格是有特质构成的,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特质是人体行为一致性的概括,是对一个人概括性的描述.因此研究人需要从他的人格特质入手.人格特质学派是以美国的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英国的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1905―1998)和德国的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1916――1997)为代表.下面笔者就人格特质学派的奠基人戈登奥尔波特做一简要概述.

戈登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它不仅对人格特质及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而且还建构了一套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主要包括:(1)给人格概念做了界定,强调人格的动力性、组织性和独特性,(2)创建人格特质理论,强调研究个人倾向,(3)建构健康、成熟人格理论,如健康人格的动机,动机机能自主,健康人格的统我及其发展阶段,健康人格的标准,提倡人格定量研究和个别研究法(日记、自传、书信和谈话记录)等方面的理论.自我理论不同于精神分析取向的自我心理学,其主要特点.首先,它不是以患者和病态人格的自我为研究对象,而是专门探究健康人的自我,并且是第一个对成熟人格自我内涵的剖析者.其次,它不是以潜意识和前意识的自我为探讨主题,而集中研究有意识自我.最后,它不是以孤立的僵化的自我为探讨内容,而是致力于研究自我统一体或统我的形成与发展.奥尔波特认为,健康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统一的追求,以躯体我为最初的体验,进一步是自我同一意识的出现,代表人格的延续性,最后是个人道德观念和理智力量的发展.这是自我统一连续不断的演变过程,由婴儿期到青年期以及成人期,经历八个发展阶段,发展的成熟是达到自我统一的认识,这时个人成为知者的自我.“自我统一体的发展,它是一种起组织作用的动力组织,自我同一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协调的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它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自我只有发展“同一”的时候即“自我成为主观知识和情感的对象时才算成熟.”S而这又是在后天自我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与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概念远远大于奥尔波特的自我同一性”概括的涵义,也不同于弗氏的受本能控制的“自我”,又不同于斯金纳的由外部环境控制的机械人式的“自我”.

尽管戈登奥尔波特对于人格心理学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戈登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他对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特质、人格的动机和人格特征两极性等问题的阐述中虽有有重要见解,但却缺乏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甚至有时走上了极端.例如奥尔波特在处理常态与变态时,把人与动物、变态与常态、儿童与成人等方面的对立完全绝对化,对两者的区别性研究较多,而对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则研究不够,在描述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时,过分强调人的意识和积极层面的研究,忽视潜意识或生物动机的研究, 在对待内在与外在关系时,过分强调个体内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外在因素对行为的作用,在阐述特殊与一般关系时,过分强调人格独特性的研究,极端忽视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的研究.其次,戈登奥尔波特在研究人格特质理论时,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根源.虽然他不否认社会环境是形成人格结构“自我”的因素,但是他所谓的社会环境不过是一种缺乏社会生产关系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企图用社会文化系统的模糊概念来代替关于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系统的科学概念.结果在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中,就缺乏了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内涵.


三、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从客观刺激到条件反射的建立的角度来探索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认为环境或情境决定人的行为,强化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刺激与主体的自觉学习起了决定作用.这两个理论有着内在联系.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摒弃了传统人格概念中所包含的理性、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把人格完全理解为在长期的对环境剌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和布尔赫斯 斯金纳(Burrhus Skinna,1904――1990).约翰华生认为,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是“不可捉摸的和不可接近的”心理现象,而是人和动物的可以捉摸和可以接近的行为.他主张:(一)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个体行为而非意识,(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与测量而非主管内省,(三)心理学研究目的在于预测与控制行为,(四)环境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控制环境因素即可改造人的行为,(五)有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可用于解释人的行为.性对于内在的特质、动机、意图以及潜意识而言,行为是科学心理学所能研究的唯一对象.T他说:“人格乃是一切动作的总和,等换句话说,人格乃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U行为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也回避有机体内部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在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上.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环境的制约,也要受强化作用的影响,即受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的影响.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形成来自受奖惩的经验”这一强化理论去推测:要想增强人的某种反应或行为模式,就用强化物奖赏他,通过训练塑造出所希望的行为反应,进而形成某种人格.把人格形成看成是外部调控过程.他把人格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方式的组合,而这种行为方式及其组合正是环境剌激和强化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他看来,不论是正常的人格还是异常的人格,在本质上说也都可以用强化原则予以解释.


行为主义曾被认为是心理学走近科学殿堂的唯一代表,因为该学派的理论学家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描述都是完全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凭借实验数据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但他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第一,他们否认了心理现象的存在,把人格完全理解为在长期的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人的习惯系统的产物,从而导致人格“机械论”的观点.第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由它本身所处的那个环境决定的.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意识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作用,因此带有一种心理“宿命论”的色彩.第三,他们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用在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可用于解释人的行为.完全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健康人格,如何变成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该研究派别的基本信念是:1.研究非人类的动物对研究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2.主观实在是人行为的主要指南,3.研究个体比研究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更有意义,4.主要精力应用于发现那些能拓展并丰富人类经验的信息,5.心理学研究应该寻找那些能帮助解决人的问题的信息6.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完整的阐述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个体现象学以及强调个人成长.V马斯洛认为,如果不理解精神健康,也就无法理解精神病态,而且一个人如果只是研究理病态的人,他对人类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小.于是他挑选了几十名具有卓越人格的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这一人格模式.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图)

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础是生理需要,中间是爱、自尊,顶峰是自我实现,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层次.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这种需要层次逐渐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并不是只有当一种需要100%的满足以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而且,需要层次从低级向高级上升,也不是一种突然的、跳跃的现象,而是以缓慢的速度从无到有,逐步发生.W在马斯洛看来,前四种需要属于缺失性动机,其意义是补充有机体内某种缺陷,弥补有机体内的空白,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成长性动机(超动机),其意义在于去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在这一人格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上,马斯洛提出了他的健康人格的模式: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已经依次地充分满足了低等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爱和归属的、以及尊重的需要,摆脱了缺失性动机的支配而处于成长性动机的支配之下.自我实现的人具有洞察生活的能力,有清醒的是非观和对未来的准确的预感,有谦虚的态度,他们的认识较少受到、焦虑、恐惧、希望、盲目乐观和悲观的歪曲,他们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具有创造性,他们有和谐的个性,以一种一致的态度看世界,他们是非常独立的,但也乐于与人相处,他们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正在走向何方.除马斯洛之外,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健康人格模式,如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洛姆的“创造性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等等.X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当代西方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马斯洛尤为重视对人的深层心理的探索,特别是人的动机、道德、理想、价值一系列问题的探索,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他用人的本能需要来说明人的本质,显然忽视了社会对人的意义.与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本质截然不同,(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马斯洛在描述需要动机理论时,忽视了实践的作用,第三、马斯洛在描述潜能与现实理论时,一方面提出“超越环境,不依赖环境,坚决地反抗它,同它斗争,渺视它,或者违背它,拒绝适应它”Y.另一方面他又设计了一个“精神理想国”的人类理想社会模式.从而使之成为“乌托邦”式的理论.

综上所述,西方的心理学家在一定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人格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他们对心理学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理论为以后甚至于现在的学术界奠定了基础.但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各个理论派别的优缺点,辩证的看待每一个学派的理论内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更好的被我们掌握,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