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识搜索理进展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03 浏览:67860

[摘 要 ]对知识搜索理论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认为知识搜索的前因可概括为知识特性、社会资本、知识吸收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学习文化五个方面;知识搜索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对组织创新绩效和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最后,对知识搜索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知识搜索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知识搜索 测量方法 前因与后果 文献综述

[分类号]F270

知识搜索(knowledge search),作为企业组织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步骤和主要环节,它是知识收集、转移、整合与创造等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势必会对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显著影响(VOiq Happey和Tyre,1995年;Hong,2007年),从而有利于改善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升(Laursen和Salter,2006等).国外研究学者从各自理论背景出发,采用不同的分析视角对知识搜索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本文以“knowledge search”为关 键 词 ,通过对EBSCOhost系统全文数据库和Elseviel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至2010年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45篇.剔除89篇属于文献检索技术工具类和计算机技术类的论文,涉及知识管理类的有56篇,其中1990~2000年发表31篇,2000~2010年发表25篇.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知识搜索的影响因素(15篇),作用机制与绩效影响(11篇),概念与特征(8篇),测度工具与方法(7篇),知识搜索与知识转移、组织学习等变量的关系(5篇),等等.本文基于国外知识搜索理论文献的深入系统研究,对知识搜索的内涵、测量方法、前因与后果等主要问题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明晰知识搜索理论的研究现状,为开展知识搜索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知识搜索的内涵界定

知识搜索的内涵有很多学者研究过,依据其关注的视角,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早期一些学者将知识搜索定义为狭义概念,例如,Nelson和Wintel(1982年)认为,知识搜索是对知识进行搜寻与获取的活动与过程,是组织的一项问题解决活动.Hubm(1991年)指出,组织中的知识搜索是组织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企业通过搜索、获取外部知识源来解决不确定世界中的问题.


和早期学者仅将知识搜索看作知识的搜寻与获取不同,更多学者将知识搜索界定为广义概念(Mahdi,2003年;Lane,Koka和Pathak,2006年).他们认为,知识搜索的过程除了知识搜寻与获取外,还应包括知识整合、知识利用等基本活动与流程.知识搜寻通常指组织对外部知识源的种类、数量、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查找、扫描(scanning)与测评等活动.知识获取主要指组织在科学地实施知识搜寻后,对各类知识源知识所进行的知识捕获(napture)与采集(collect)活动.而知识整合主要指组织将从外部知识源所获取的知识有效地加以转化(tranormation),并推进这些知识与组织自身内部原有知识实现良好的融合,使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真正成为组织用以解决现存与新问题所需耍的知识.知识利用是将组织外部搜索到的知识整合转化为组织内部所需的知识,有效地运用(utilize)到组织现有问题及新问题的解决中、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新产品开发中.

企业组织的创新过程需要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企业有必要根据实践和业务发展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利用(Koput,1997年),因此知识搜索的广义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运用.从以上论述可知,知识搜索过程中包含的知识搜寻、获取、整合与利用这些活动也是企业知识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它们对企业搜索新的组织形式、新产品构思、现有与新问题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促进组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知识搜索的测量研究

一些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对知识搜索进行了诸多经验研究,开发了相应的量表来对知识搜索加以测量.在众多的量表中,有些学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出发,基于单一视角对知识搜索进行测度.例如,March(1991年)开发的知识搜索行为量表包括7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83;Stuart和Podolny(1996年)开发的知识搜索能力量表包括4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7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知识搜索测度维度的相关研究从起初的单一维度划分逐步演化拓展为两维度划分.例如,Ahuja和Katila(2004年)从资源异质性来源视角将知识搜索分为:科学搜索(science re-search),即组织为防止其技术枯竭与突破其技术基础限制而进行的知识搜寻与获取活动;地理搜索(geogra-phy research),即组织为了解决当地技术问题、拓展知识基础而开展的知识搜索.每个维度都包含4个测量指标,科学搜索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地理搜索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Murray和Peyre-fltte(2007年)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组织搜寻、获取、整合与利用外部知识的宽广程度和纵深程度,利用深度(depth)和宽度(scope)概念对知识搜索进行了两维划分,并认为这两个维度是截然不同的,但他们未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Laursen和Salter(2006年)将知识搜索分为利用式搜索和探索式搜索两维,其中利用式搜索包含3个指标,探索式搜索包含2个指标,但其内部一致性系数都比较低,分别为0.63和0.58,而且这两个维度是否可以归入知识搜索还有待商榷.

与一维量表相比,二维量表的信度较低,而且各维度的划分依据差异也很大.可见,对于知识搜索的测量量表,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测量量表缺乏聚焦.众多测量量表的存在,不仅使量表的选择存在困难,而且,依据不同量表获得的研究结论也很难进行相互比较与融合.因此,开发科学、权威的知识搜索量表是完善知识搜索理论的必然要求.

3 知识搜索的前因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搜索的前因进行了探索,得到了非常丰富的结论.到目前为止有关知识搜索的前因可大致概括为知识特性、社会资本、知识吸收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学习文化5个方面.

3.1 知识特性

研究学者从知识复杂性、知识前沿性、知识缄默性等方面来探讨对知识搜索的影响作用.知识复杂性往往表现在知识要素种类与数量的繁多以及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方面(Kotabe,Martin和Domoto,2003年).相对于已经过叫或者说普遍了解与掌握的成熟知识,前沿性知识往往是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知识,但相对来说也是更难翻译与编码的知识(Kogut和Zandm,2003年).Simonin(1999年)在研究知识缄默性时指出,源于知识缄默性对知识模糊性(ambiguity)产生的正向影响作用,知识缄默性将显著地负面影响知识的转移,进而有碍于对这些缄默性知识的搜索与获取等知识活动.

3.2 社会资本

Uzzi B(1997年)研究发现,由强联系生成的信任和其他嵌入性成份有利于企业组织搜索与获取深度的复杂知识,进而对于技术型企业的成长具有提升作用.同样,Hsu J Y(1997年)以台湾新竹的产业技术转移为例,论证了紧密且频繁的互动可以使企业获得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

3.3 知识吸收能力

若企业知识基础薄弱,并缺乏合适的“社会软件”来获取与开发知识的能力,发送方知识难以自动被转入并成为该企业有用的知识资源(Badaraceo,1991年).Lui和Ngo(2004年)指出,知识联盟通常使联盟双方有机会接近、搜索与获取合作伙伴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而拥有足够强大的吸收能力是把握住这一机会的前提.Zulanski(1996年)、Minbaeva(2007年)等指出,吸收能力是知识搜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吸收能力越强,知识搜索越容易进行.

3.4 沟通能力

知识搜索与获取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沟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开展这些知识活动.Hamel(1991年)指出,在欧美公司内的员工缺乏日语能力并对日本文化不甚了解,这种情况限制了他们从日本合作伙伴处搜索与获取实际的技能知识,然而他们的日本合作者并不存在缺乏沟通需要的语言能力,这使他们能从合作伙伴处获得其所需要的知识.Bonache和Brewer(2001年)在研究中指出,跨国公司子公司员工与母公司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时,自身具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对其知识搜索与获取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5 组织学习文化

Nonaka和Takeuchi(1995年)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强烈鼓励知识学习文化的企业往往拥有清晰的愿景与组织中长期学习目标以及知识价值的实现,并且企业领导积极支持员工的知识探索与知识实践,鼓励员工在知识搜索与获取中的高度参与.Denport,Dclong和Beers(1998年)认为,拥有良好组织学习文化的组织领导通常会大力营造轻松、开放、信任的学习氛围,积极支持与鼓励外部知识搜索与获取,知识转化与吸收等知识学习活动.

4 知识搜索的后果研究

作为组织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和主要环节,知识搜索活动势必会对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进而改善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升.

从组织创新绩效的视角来看,Laursen和Salter(2006年)利用英国2001年实施的基于欧共体创新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知识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知识搜索越深的企业推出完全新的产品和企业创新的产品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企业改进级的产品创新并不存在显著影响.KatiIa和Ahuja(2002年)研究发现,随着知识搜索深度的提高,至少可以通过两种机制正向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其一,知识搜索广度的增加,通过增加新颖知识丰富企业知识储备,新颖知识对于提供解决问题充足的选择很有必要;其二,搜索范围通过扩大再组合研究,增加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数量,大有助于企业知识存量的增加,提高知识单元进行成功组合的可能性.

从组织学习绩效的视角来看,知识搜索作为组织积累与发展各种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组织学习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是各种知识存量的组合,企业通过不断地发展各种各样的知识可获得并保持其竞争优势,而通过向外部知识源进行知识搜索,知识经获取并消化吸收后可大大地增加企业内部的知识存量,并促进其内部知识的累积与更新,从而推进该企业后继的组织学习及其绩效的提高(Crossan,Lane和White,1999年).Huher(1991年)指出,知识搜索特别是创新性知识搜索是组织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并且组织通过知识搜索可以帮助它解决在外部不确定环境中面临的各种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知识搜索,组织可以对其原有的技术知识进行扩充与优化,并且可以更广泛地学习并开发新的技能,以及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可见,目前涉及知识搜索的研究更多地是将知识搜索作为后果变量,因而对知识搜索引发的后果的探索还很有限,这也预示着对知识搜索后果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知识搜索理论还需要更多针对知识搜索后果的研究结论来丰富和充实.

5 知识搜索理论的研究趋势

虽然知识搜索理论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距离完整的理论框架的形成还很遥远,还需要广大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基于知识搜索理论现状的研究,笔者认为知识搜索理论研究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5.1 知识搜索测量方法的探索

目前知识搜索的测量方法尚处于百家争鸣阶段,还不存在公认的权威测量方法,有些学者认为知识搜索是一维的,有些学者则认为是二维的,而且二维的量表划分维度的视角也多种多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研究后果间缺乏可比较性.可见,进一步开发科学的量表,实现测量方法的聚焦和各种研究成果相互融合已成当务之急.

5.2 知识搜索前因的探索

当前对知识搜索前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知识搜索组织的角度出发,较少考虑知识源提供组织方面的因素,如知识提供方的知识产权与发展战略、知识共享文化、对知识接受方的信任程度等并未涉及;而且,知识搜索组织中的激励机制、领导支持、学习氛围等与知识搜索的关系涉及较少.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组织知识搜索行为的其作用机理如何目前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此外,对于技术和知识搜索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结论,这也有待进一步论证.

5.3 知识搜索后果的探索

知识搜索的后果可以概括为对组织创新绩效和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基本是纯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经验研究的支持.而且知识搜索还可能对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员工知识搜索与获取的成功经历会使员工感知到其对于组织的价值,而且成功的知识搜索经历会增进组织间的社会资本,但现有的研究似乎都还没有涉及这些问题,而这些研究结论势必会极大丰富知识搜索理论.

5.4 知识搜索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目前知识搜索理论的经验研究大多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这样形成的理论必然深深地印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其跨文化适用性必然值得怀疑.显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知识搜索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会有所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知识搜索的后果也会不同.虽然部分学者对中美两国的知识搜索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索,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因而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选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及其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搜索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是具有相当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