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理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78 浏览:11868

摘 要:财政分权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各国财政体制改革中重要实践问题,也是各国理论界所关注的前沿理论问题.财政分权理论以主流的公共品供给理论为基础,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之间密不可分,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的文献以及前人所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理论成果,围绕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公共怎么写作对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作一个梳理和简要评述.

关 键 词 :财政分权,公共品供给,理论综述

财政分权(fiscal decentralization)是从分权衍生而来的.哈耶克(Hayek,1945)最早提出分权的思想.财政分权是指,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本文围绕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基于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对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作一个梳理和简要评述.

一、西方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综述

财政分权理论的研究是以蒂布特(Tiebout)在其1956年发表的经典论文《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起点的,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First Generation Fiscal Federali,FGFF),主要围绕着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物品供给;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Second Generation Fiscal Federali,SGFF),将讨论的重心从公共物品供给转向了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上.

1.第一代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理论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也被称作传统财政分权理论,或是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以蒂布特、马斯格雷夫和奥茨等为代表.因其三人在这一理论领域的先驱性贡献,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也被称为TOM模型.该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研究政府职能如何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分配问题.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本身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能够迫使政府官员的财政决策更好地反映纳税者的偏好,从而强化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政府在财政决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这个论点实质上是强调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机制的重要性.

蒂布特最先把公共品供给和分权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对传导机理做出了解释(1956).蒂布特在《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基于7个检测设条件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模型,即"以脚"理论,提出了通过居民的充分流动,对公共产品具有相同偏好的人会聚集到一个社区,各社区间的偏好是不同的.马斯格雷夫(1959)从考察财政的三个主要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与经济稳定出发,分析与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他的分权模型中,强调了由于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由不同的政府来提供.奥茨(1972)通过模型证明得出分权定理: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是要比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TOM模型展示的是一个一般性的规范框架,认为分权主要是针对资源配置而言的,即如何就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其相应的财政来源在和地方之间进行分工,其用意在于安排了不同层次的政府职能以及执行这些职能的适当的财政工具,但对具体过程并没有交代清楚,政府在供给公共品时仅被作为一个"黑箱子"考虑,而没有涉及详细的政府层级和财政支出结构安排.

2.第二代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理论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也叫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即"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主义".主要是以钱颖一、温加斯特(Weingast) 、麦金农(McKinnon)等学者的研究主张为理论核心.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主义反对传统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政府模型检测设,也不赞成公共选择理论的邪恶政府检测设,将企业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引入财政学,其理论立足点是:一个高效率的市场来自一个好的政府结构,政府行为既要有效果,也要受到约束.在构造政府治理结构时要考虑到相应的激励机制,提供维护市场效率的支持性的政治系统.

钱颖一和温盖斯特(Qian and Weingast,1997)试图阐述政府内部的运行机制,从而正式构建了第二写作技巧论.他们认为传统理论只从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说明了分权的好处,但没有充分考虑制度问题,特别是没有考虑政府官员的激励.一个有效的政府结构应该实现官员利益和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相容.麦金农(McKinnon ,1997)认为货币权力与财政权力的分离有利于实现硬预算约束,并认为这是欧洲货币体系建立的一个主要动因.钱颖一和罗兰(Qian and Roland,1998)通过构建模型,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财政联邦主义有助于防止软预算约束的出现.

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继承了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的核心思想,立足于好的市场效率来自好的政府结构,同时也吸收了企业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转轨国家实践,强调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突出了政治因素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影响,更多地讨论财政分权给地方政府提供了激励去推动转型和增长.

3.从政治与制度视角对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研究

伴随着各国在财政分权实践上所经历的复杂多变,学者们对财政分权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制度分析的途径或是多重的效率视角来关注分权效率,包括对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寻租行为等方面对财政分权效果影响的关注.

Tanzi(2000)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及机制的不完善限制了"用脚"和"用手"的实现.O.Kwon(2003)论述了韩国的财政分权经历,并运用数据回归的方法说明了财政分权的影响,并从财政分权对政府权力约束的角度,提出了财政分权对韩国来说是约束政府并提高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途径. M.ArzaShi 和 J.V.Henderson(2005)主要从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推动正式制度变迁的经济力量改变了联邦分权的深度建立了模型,并在实证上加以检验.在模型的分析中进一步论述了在经济增长期,收入和人口增长及其跨区流动对联邦体制的进一步化和财政进一步分权的作用.

Y.Nishimura(2006)主要从政治市场的角度入手,论述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文中选取能力差异与随机性等角度,说明了为什么财政分权在不同的地区实施带来了不同的后果.N.Akai 和 K.Mikami(2006)从政治市场角度考虑,分权的组织结构会忽略少数人的利益和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利益,即分权可能忽视地区间的合作,从而降低区域合作而引起的协同效应进而使得分权效率降低.并用标准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两者的福利效应,最后得出了集权的方式更能增进福利的结论.

4.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理论的最新发展

Mello Jr认为当下级政府拥有了更多的政策制定自主权的时候,增加了政府行为协调的复杂性,分权化主要的政策挑战在于设计和发展一个适当的多级次的公共财政系统,以有效和充分地提供地方公共怎么写作,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他通过对30个国家的样本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后指出,财政分权的缺陷在于对地方财政控制力的减弱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协调的失败,经常导致地方财政的压力,导致地方政府的赤字偏好,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最终,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为了避免这一点,他提出,通过严格地方财政纪律、运用市场力量和设计更好的制度使政府间财政关系协调的失败最小化,强调这一点对成功的财政分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理查德M伯德(Richard M.Bird)和麦克尔斯马特(Michhael Smart)认为国际经验表明:如果要有效提供公共怎么写作,对转移支付的接受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接受者要有足够的财力,要有作出决定充分的灵活性,要对结果负责;要将转移支付分为总体目标补助和特定目标补助.他得出了8个结论,其中对我们有启示意义的在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应按照标准程序管理财政问题,以保持完备的账目,并且接受定期和公开的审计;尽管政府不应当干预地方政府的预算和行为,但他们应当保持地方财政最新的和完备的信息,并且让这些信息公开化.

二、中国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综述

国内关于财政分权的研究文献是从20世纪90年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是对财政分权的宏观效应的分析,如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我国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对于公共怎么写作和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早已有之,但专门将财政分权和公共品供给联系起来研究的很少.Qian和Roland(1998)用博弈模型解释了财政分权对于公共怎么写作的影响机制,结合中国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情况,比较了最优、财政分权与财政集权三种情形下不同公共怎么写作的供给情况.

从实证的角度看,平新乔和白洁(2006)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基于地方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的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影响,指出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张军等(2007)发现财政分权带来的标尺竞争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的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财政分权对基础设施等硬性公共品供给具有促进作用.丁菊红和邓可斌(2008)建立了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指出转型经济中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丁菊红(2010)考察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之间复杂的动态互动关系,证明了财政分权对硬性公共品供给有着明显加速作用,而对软性公共品供给却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

三、简要评价

我国正进行财政体制深层变革,关于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理论的讨论尤为重要.财政分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处理必须拓宽视角,不能拘泥于财政本身.通过对相关研究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理论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传统的西方财政分权理论建立在发达国家的基础上,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的分权制不是一种所谓的联邦制,而是集权制下面的分权制.公共怎么写作与公共品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外部效应.而地方公共物品面临的困扰,以及公共物品本身具有的外部性,使地方公共物品不能被有效地提供.因此,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分析必须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安排的弊端进行中肯的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逐渐探索出能够指导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建设进程的系统化的理论,最终构建一个能够解释、分析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