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多元化折价: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8 浏览:7240

摘 要 :多元化经营确实有可能带来企业的折价现象,而引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不对称及随之而来的写作技巧冲突的激化,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运作.企业应正视多元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股东与管理层签订最优契约,加强内部信息披露质量等方式缓解折价问题.

关 键 词 :多元化经营;公司折价;信息不对称一、多元化经营的折价现象

多元化经营是否存在折价是个热点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会带来负债能力的增加等有利条件而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如Myers,1977等),更多的研究者则认为多元化经营会损害公司价值(如Jensen,1986等),如Agrawal et al(1992)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并购公司在并购后的5年里,平均要承受统计上10%显著水平上的损失.我国学者在采用国际通用的超额价值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同样存在折价现象(辛矍2004;戴明德,邓璠,2007;张俊生,曾亚敏2010).

二、多元化经营折价的原因

此后,多元化公司折价的原因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西方学者认为,多元化公司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因此导致多元化折价(Krishnaswami,Subramaniam,1999;Best et al2004等),一方面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公司的协作成本和写作技巧成本等各类支出也将上升;另一方面,有的研究者借用资产分拆(spin-off)间接研究并指出实施资产剥离决策的公司拥有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各部门分离成彼此独立的经营单元的行为提高了企业价值.我国学者张俊生,曾亚敏(2010)发现,我国多元化企业利用盈余管理使市场业绩与会计业绩相背离的行为加剧了多元化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结论.可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多元化经营将恶化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引发了多元化折价现象.


为了对折价的根源做更深入地剖析,研究者们又对多元化公司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发公司折价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信息不对称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作用途径集中表现在写作技巧冲突,内部资本市场无效配置等方面.

1.激化了写作技巧矛盾.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激化了写作技巧矛盾.一方面,多元化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层自利行为提供了便利,西方学者发现经理们通过多元化经营达到自利目的:通过公司多元化提高他们的报酬和地位(Jensen M,1986);通过专有投资而获得更高的未来职业生涯预期(Gibbons R, Kevin J.1992).我国学者姜付秀(2006)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理性动机,进而从主观动机的角度证实了多元化公司写作技巧理论的存在.综上所述,多元化公司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写作技巧冲突加剧是导致公司折价的主要原因.

2.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运作

其次,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导致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运作.多元化创造了资金在效率较好和较差的部门之间的无效转换的条件:公司往往对经营好的部门投资过少,对经营差的部门投资过多而造成无效投资.例如Berger和Ofek(1995)发现多元化公司存在对有较差投资机会的部门的过度投资现象,而这种过度投资与较低的公司价值相联系.为解释这种现象,学者对背后的原因做了调查,Milgrom and Roberts(1989) ,Meyer,Margaret,Paul Milgrom,and John Roberts (1992)以及我国学者韩忠雪, 朱荣林(2005)等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多元化公司分支机构管理者被赋予寻租的特征,他们试图主动游说CEO给他们更多的报酬或资源,正是由于部门经理寻租行为最终使多元化公司出现折价现象.

三、多元化经营折价的应对措施

为解决多元化折价问题,学者们提出的建议包括利用最优契约理论,加强监管等.我国学者韩忠雪,朱荣林(2006)认为,企业应当加强公司尤其是部门信息的披露工作以防止资源的随意支配的现象.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往往缺乏独立性而导致内部审计失效(李明辉,2009).而张俊生,曾亚敏(2010)则进一步指出在判定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业绩时要对会计业绩指标谨慎对待,尤其需要仔细分析此类企业盈余管理的成分.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股东和管理层识别多元化经营会计指标中盈余管理成分的方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