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城市身份适应的相关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95 浏览:156420

摘 要 :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相关的补偿不完善使得农民成为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笔者发现前人研究大多着眼于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征地制度、补偿安置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失地农民因为土地被占用被迫进入城市,在城市居住的失地农民是否能够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生活,他们融入状况又如何.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回顾与梳理.

关 键 词 :失地农民;身份适应;城市融入

(一)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研究

身份转换、稳定职业、社会保障和身份认同是分析失地农民问题的四个维度(王慧博,2011).以失地农民社区为例的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受阻是因为城市主流社会排斥、知识技能不足和社会支持不足(钟涨宝、李飞、余建佐,2009).失地农民的自身观念、意愿、社区环境和社会支持网也其适应有影响(叶继红,2007).还有学者则从历史、制度、社会、城市、政府等五个因素剖析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李生校、娄钮华,2004).

职业因素对社会融入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适应研究与社会交往适度相联系,社会适应不良是受职业适应水平地影响,而职业适应水平则受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又是社会交往适应的重要因素(李飞、钟涨宝,2010).城市适应性不仅仅依靠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依靠弱关系网络.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在征地后,邻里亲缘关系变化对其社会资本有影响;居住方式变化、职业分化与居民分层都造成了失地农民原有社会关系圈的瓦解(卢春、丁希,2010).

(二)身份转换的研究

1.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现状研究

彼得·布劳(1988)曾说过:“流动的人不能简单地抛弃旧有的角色属性和角色关系,但他们如果不接受新的角色属性,不建立新的角色属性,那么他们就不能适应他们的新位置”(布劳,1988).失地农民身份的模糊不定是他们融入城市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很多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失地农民虽然在户籍身份上转变为城市人,但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心理认同中仍倾向于农民身份,这使失地农民难以实现真正的身份认同和转变.

2.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相关因素研究

从宏观角度来讲,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导致失地农民群体身份认同混乱的总根源.失地农民因被动失地而在户籍制度上获得市民身份,但在身份转变过程中却因各种具体制度和政策排斥而“虚市民化”,由此导致失地农民对自我身份认同出现混乱(王亮,2010).从宏观和个体两个方面入手,影响失地农民对新身份认同的因素既有社会制度等外在因素,如社会保障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又有农民群体的主观因素,如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知识与技术、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张明、徐成华,2004).

从微观角度来讲,失地农民呈现出身份角色的错位性认同、土地情结的鸡肋性认同、经济生活的剥夺性认同和制度环境的失衡性认同是基于失地农民特殊的时空记忆和所经历的时空转换而导致的(郁晓晖、张海波,杜红梅,2006;姚俊,2011).有学者以社会空间视角分析,认为社会空间是另一重要因素(王亮,2010).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危机主要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物理生存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经济生产空间失序所导致的(崔波、李开宇、高万辉,2010).


失地农民问题核心是失地和进城,重点是自我认同,张海波、童星引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说明身份认同和群体位置,发现他们在城市适应性和现代性的获得过程中,缺乏基本心理过渡和弹性,自我认同失调(张海波、童星,2006).姚俊主张运用制度—网络—情境三维分析框架来动态分析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因素(姚俊,2011).

3.促进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研究

综合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徐成华,2004;张明、徐成华,2004;陈映芳,2005;尹小妹,2006;杜洪梅,2006;赵同春,2006;文军,2004),主要有四个促进失地农民身份认同与角色转换的途径:

(1)政府支持.在协助建构失地农民新身份认同时,政府必须积极转变职能并发挥主要作用.

(2)相关制度改革.由于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依靠和保障;由于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其进城失地农民受到不公平待遇.

(3)失地农民自身观念的转变.失地农民应正视现实,转变传统观念,积极适应新思维方式,提高自我素质,增强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4)良好社会文化的营造.市民对农民的不接纳和歧视限制着失地农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应营造城市的多元化居住模式、改变农民受歧视的排斥氛围,创造良好和谐的大环境.

(5)提供就业机会.应消除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就业的不平等,给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经济上有保障.

(三)文献评述

1、基于以上文献回顾,目前学术界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拆迁安置、土地补偿、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宏观层面的思考和探索.相对而言,从微观层面探讨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研究文献比较少.

2、以往有关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多是以南方失地农民为例,相对于北方的文献比较少,以东北地区为例研究的更是甚少.

3、以往有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与角色转变的研究,仅仅是在探讨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内容、现状以及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促进失地农民向市民角色转换的对策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失地农民身份适应的过程.(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