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86 浏览:120903

【摘 要 】

金融改革与创新使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当前金融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术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发展现状、风险类型等角度,综述了国内学者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研究文献,并提出规范其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

影子银行;风险防范;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美国的传统金融格局.影子银行逐渐超越传统银行,成为美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影子银行疏于监管被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国内外诸多文献的深入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存在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以及流动性等风险,而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不规范、运作无序以及流动性风险.究竟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如何?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国内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研究综述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1.国外方面

Bin Gross (2007,11)“影子银行”一词是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号称债券之王的Bin Gross发表专栏文章《小心“影子银行”系统》中所提出的.意指借助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信贷产品的金融中间机构,他们隐藏在黑暗处多年,但不受法规的碰及,并且指出影子银行系统存在的原因,是提供了化的信贷,是廉价融资的手段,它推动了更高的生产率,加速了经济增长.

2.国内方面

周小川(2010,12)1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中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基金、私募投资基金以及开展银信理财合作的投资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基本赞同FSB在2011年4月12发布的一篇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报告中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存在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产生于金融专业化活动和监管套利,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由各种机构实体和金融活动组成的,实现期限、流动性以及信用风险转移的信用媒介.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点

周小川(2010),龚明华、张晓朴、文竹(2011)2,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2011)3等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总体呈现机构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一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较小,运作形式也较为简单.如资产证券化尚在试点进程中未全面推开,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没有开展,因此产品和工具的复杂程度远比美欧等国低.二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率低,我国在杠杆率管理上非常谨慎,如商业银行不得为私募股权基金发放并购贷款.三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源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张晓朴(2011)4将中国影子银行分为五大部分,并分别就每一类型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描述.一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至2010年6月末,共有11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了17单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为667.83亿元,基础资产已从初期的一般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扩大到汽车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二是银行表外业务,该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贷款、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附加回购或回购选择权的投资、股票质押融资等.三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风险较高的信贷类衍生品尚未推出,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四是私募基金,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民间私募基金,以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工作室等名义,以委托理财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怎么写作;另一类是阳光型私募基金,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五是民间借贷.至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


三、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研究综述

龚明华、张晓朴、文竹(2011)认为影子银行在超常规扩张的同时,其风险隐患和内在脆弱性也不断积聚,最终酿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其风险特征主要如下:一是影子银行杠杆率高.影子银行被媒体形象地喻为“在刀尖上跳舞”.二是影子银行流动性风险高.影子银行从短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投资于长期资产,存在难以克服的期限错配痼疾.三是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体系的业务界限日益模糊,打通了风险交叉传染的通道.商业银行深度参与了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投资,其资产和运作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但由于防火墙机制不完善和隐性担保、声誉风险等原因,风险并未实质性剥离.四是影子银行风险易发生跨境传递.许多影子银行通过跨境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它们受到外部冲击后,通过资产负债渠道、信心渠道等将风险传递给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四、小结

通过以上综述的分析,我们对影子银行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也在不断深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影子银行是在金融危机后才引起学术界和专家们的关注,属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放在美国的影子银行上,对中国的影子银行研究甚少.其二,国内的研究多在政策性建议,鲜有学者系统的介绍影子银行,并分析影子银行的成因.所以,笔者认为进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是:

1.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科学的界定,在原有提出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体系自身业务与监管特点,突出了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对比分析,达到客观准确认识影子银行体系的目的.

2.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从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出发,找出造成影子银行风险的原因,即由结果开始寻找原因.

总之,规范我国影子银行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不断的探索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寻找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