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角度盈余管理动因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26 浏览:133150

【摘 要 】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其动因的讨论非常活跃.本文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并指出过度盈余管理存在的弊端.

【关 键 词 】盈余管理 利益相关者 动因

企业利益相关者众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回报,会计盈余信息会影响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契约的执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企业拥有信息优势和实质控制权的一方或多方利益相关者有可能单独或合谋实施盈余管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管理者、股东、债权人、监管部门四个方面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盈余管理动因进行了分析.

一、管理者

管理者的报酬常与经营业绩挂钩.刘睿智(2009)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操纵性应计利润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著影响;高管操纵盈余的动机随着年薪与报告利润相关性的增加而增加.可见,信息不对称使高管总能找到机会避开董事会的监督进行盈余管理.希利(1985)在文章“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中,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而外部的利益集团都无法准确了解,管理人员有机会操纵利润.因此在那些薪酬计划以当期报告净利润为基础的公司,管理人员就会操纵净利润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公司高层管理者面临着来自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当管理者在不利处境时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凸显自己的经营业绩,以防止由于经营不力导致其在公司的职位受到威胁.

二、债权人

相对于股东来说,债权人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王长莲(2010)在盈余管理动因分析中指出,债权人为了减少写作技巧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将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政策,以避免因违反限制性条款导致贷款被提前收回,信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三、股东

(一)IPO与定向增发.

在我国企业上市的条件中,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是决定企业能否上市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会影响股票能否顺利发行以及发行,为此企业管理层便会进行盈余管理.林舒,魏明海(2000)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工业企业在IPO 的前一年与前两年,报告收益达到最大,然后在IPO 当年显著下降;章卫东(2010)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将定向增发新股作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企业会根据新股增发对象的不同,通过盈余管理提高获降低股价.面向关联方则降低股票,面向机构投资者则提高股票.

(二)配股融资.

在我国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 由于上市公司较少分红甚至不分红, 配股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举债融资成本,而且配股资金几乎是无代价使用.由于配股对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可以以低成本融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那些净资产收益率未能达到配股要求但接近配股及格线的上市公司,其可能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配股要求,争取配股.

(三)避免ST.

蒋义宏(2002)对亏损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的研究得出结论:(1)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ST、PT 及终止上市的管制而在亏损前一年度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做出调高收益的会计处理;(2) 在首次亏损年度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和非经常性损益做出调减收益的会计处理;(3) 在扭亏和摘帽年度会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和非经常性应计项目做出调增收益的会计处理.此外,魏刚(1998)、陆建桥(1999) 就上市公司是否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避免被摘牌做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一致: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及暂停上市与终止上市的处罚,将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进行操纵.ST公司一般在亏损第二年基本确定无法避免被特别处理,于是就要考虑未来如何提高收益,因而设法在亏损当期形成巨额亏损以便在以后年度更易提高收益扭亏为盈.

四、监管部门

(一)避免税收.

齐莫尔曼证明了财富转移最直接的方式是税收制度.Guenther(1994)研究了美国1986 年的所得税改革,发现了税务成本对公司收益转移的影响.Thomas 等(1998)进一步研究发现,收益转移主要集中于税务筹划更为激进的公司.企业为了节约税负,往往尽量降低报告净收益.另外,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这也促使企业管理者为了节税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政府监管.

对于在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型企业,他们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即利用会计程序和方法使净利润最小化,以避免公众的压力迫使政府通过加强管制或其他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通常会对那些对当地GDP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实施一些优惠政策,而这些优惠政策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长远的利益.因此企业会为了达到某些条件享受优惠政策,而进行盈余管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过度的盈余管理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可靠性、相关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引起投资者的焦虑,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使资源的使用失去效率.所以,不基于战略目标考虑的盈余管理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还会误导其他利益相关者,损害其利益.如何有效规范盈余管理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