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06 浏览:45684

摘 要: 农村社会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论述了农村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国内外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从概念内涵、内容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研究综述了我国农村社会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关 键 词 :农村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12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从指标体系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建设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建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者们通过对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认识和掌握社会建设中的共性规律和差异性特征,并以相应的指标体系为参照来应对社会建设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建设尽管存在着普适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些共同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但由于还存在着很多差异性,因而社会建设的道路也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社会建设的概念内涵、内容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建设以前叫做社会发展,的《新主义论》(1941)把我国的建设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1982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入了“社会更加和谐”;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的新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0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展开对社会建设的研究,如杨治远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2002)、陆晓文的《社会建设: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2008)、张静的《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2009)、毛振华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2010)、陆学艺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对话·争鸣》(2011)、陆学艺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2012)、万军的《公平社会建设》(2013)等.但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社会建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但社会建设却严重滞后,与经济建设不协调,特别是农村社会建设.农村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国外研究现状

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发展中都会遇到如何致力于社会和谐建设,如何搞好农村社会的建设等问题.由于各国各地的发展各不相同,国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在社会建设的研究上大的方向上还是有共同点的.

19世纪中叶,社会秩序理论产生,其背景是西方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频繁,成为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产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后,社会福利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得到重大发展,西方社会建设理论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西方国家为应对竞争压力而重视研究福利国家理论,提出“第三条道路”理论[1].国外学界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2.农村社会建设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2.1 农村社会建设的内涵

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了讨论.青莲斌[2]认为,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狭义的社会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郑杭生等[3]认为社会建设的概念有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正向社会建设就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在社会领域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逆向社会建设就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等,创造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问题和风险,改善民生.陆学艺[4]认为,社会建设就是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奚洁人[5]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事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2.2 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水平较低,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农村法制建设薄弱,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建设,积极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要促进农村教育.教育是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石.二要促进农民就业.就业问题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证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三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四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确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五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收入,不断发展.六是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村民联合,共同创造和谐社会.总之,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是一个大工程,要循序渐进,稳步进行.

3.农村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风笑天[6]认为,社会建设的概念虽然是抽象的,但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是具体的,是可以观察和辨认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样,我们可以把农村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转化为具体指标体系,从而获得具体数据定量度量我国农村社会建设.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不重复性.即构建的指标在概念上和包含的内容上不能重复出现;(2)综合性.即建构的指标能够客观涵盖某个领域社会的建设问题;(3)代表性.即建构的指标能够典型地反映某个方面的社会建设问题;(4)可操作性.即构建的指标能够比较容易获得,操作性高.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内很多学者根据不同指标构建了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如薛君[7]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图1),段学芬、李翠玲[8]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度指标体系,王爽[9]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张春光[10]构建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图2),赵忠伟[11]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张占斌[12]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国外学者对农村发展也有很深的研究,如Jerzy M等[13]构建了一个复合指数来衡量在一个给定的欧盟国家农村地区的农村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农村发展指数(RDI)中农村发展领域是由成百上千的部分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的指标组成,如在波兰用991个变量描述各个方面;在斯洛伐克有340个农村发展变量[14].Earl E[14]等的研究,与欧洲比较在爱尔兰的生活条件的社会指标中,调查的一方面集中在人们对他们的健康、健康怎么写作、住房、社区和生活情况的认知,通过对各方面的研究来调查人们的生活条件,确立相应的社会指标.

笔者认为,上述各种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为、四级指标体系,层级偏少,应更加细化;农村的社会建设涵盖内容很多,应尽量把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归纳进去;农民比较关心的社会建设,取权重时要大些;随着社会发展,指标的选择要与时俱进,要有代表性.由于各国各地区的差异,国外的研究与国内研究角度不同,方法不同.我们应借鉴其可取之处,取长补短,不断发展.

4.总 结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伴随着农村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增多.农村的社会建设涉及众多领域,与农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学者通过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各体系指标,最终确立涵盖范围广泛、科学、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为促进社会建设,更为农村的社会建设提供依据.但是农村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全面揭示出农村社会建设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