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强度与企业价值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75 浏览:70120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7-000-02

摘 要 社会网络是一种重要资源,这一认识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已经得到共识.其中关系强度是学者们研究较为集中的一个关系网络特质的要素,本文通过综合中西方学者关于关系强度研究的基础上,从关系强度的内涵、发展、衡量以及关系强弱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等出发,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了企业间关系强度带来价值提升的途径.最后,指出关系强度的研究应该注重从社会学转向管理学直至财务学,以实现各学科间的融合.

关 键 词 关系强度企业价值技术创新知识转移

关系强度的内涵与衡量

网络关系强度是一个在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中受到极大关注的热点概念.在社会学领域,侧重运用关系强度概念分析个人以及社会的相关研究命题,而管理学则偏重于关注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

学者们对关系强度的广泛关注始于Granovetter(1973)1在《美国社会学期刊》上发表的经典文章《弱关系的力量》.Granovetter在研究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提供工作信息的人往往是弱关系.据此,他首次提出了关系强度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依据的分类标准是人际关系紧密程度的差异,将亲属和朋友归为强关系,将其他的熟人归为弱关系.由此以后,网络关系强度一直是社会科学广阔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焦点概念,同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随着Hakansson(1987)将网络分析模型拓展到企业组织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关注关强度理论在企业网络领域中的研究.

现有关于关系强度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学者们运用关系强度理论解释了众多社会现象和企业问题,但对于关系强度的界定在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众学者研究关系强度的基础大都源于Granovetter最早的观点,即通过节点之间的交流时间、情感紧密性、互信程度以及互惠怎么写作等四个主要指标来度量关系强度.后续的研究大都是在这四个指标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关系强度的内涵.纵观已有研究,总结关系强度的衡量指标发现,主要有以下8个指标:关系频率(Granovertter1973,Burt1992,Levin2004,Majbritt2006)、持久性(姜翰,杨鑫2008,姚小涛 2008,Eisingerich2009)、紧密性(Granovertter1973,Burt1992,Levin2004,姚小涛, 2008,)、互惠性(Granovertter1973,Majbritt2006,姚小涛,张田 2008, 潘松挺,蔡宁2010)、信任(Granovertter1973, Majbritt2006,姜翰,杨鑫2008, 姚小涛 2008)投资(姜翰,杨鑫2008, 潘松挺,蔡宁2010)、社交性(边燕杰2000)、关系承诺(姚小涛,张田 2008, 吴增源2009).显然,这些度量维度是基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由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现有研究大多也是简单沿用了西方学者关于网络关系强度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关系强度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关系强度的选择影响着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另一方面,众多因素也导致了企业不同的关系强度选择.姜翰,杨鑫,金占明(2008)2从战略模式的四个基本维度出发,发现战略模式选择的不同会影响其关系强度选择.姚小涛,张田,席酉民(2008)3实证发现企业之间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使得企业对关系强度的选择存在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对强、弱关系的依赖会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有所差异,规模小的企业更倾向使用强关系,随着规模壮大,企业的网络也逐渐扩展,关系强度会减弱,弱关系转而会扮演重要作用.党兴华,王方(2011)选取了机械行业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关系利益伙伴的企业之间所产生的网络关系强度是不同.

Granovetter and Swedberg在《经济生活的社会学》一书中将嵌入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关系嵌入的测度指标通常是关系强弱和关系质量等;结构嵌入的测度指标经常为网络规模大小,以及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关于关系强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众多学者分别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Burt(1992)4提出关系强度这一结构性因素决定着嵌入类型的区别,强关系主要体现了对于特定关系安排的关系性嵌入,而弱关系则更注重在整个网络中的结构性嵌入而非依赖于单一关系.Burt(1997);Coleman(1988)都认为弱关系往往形成了结构嵌入,其获取的价值主要来源于整体网络结构中的有利位置赋予特定企业的控制性权力.我国的学者近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却说明了另一个事实,即强关系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彭星闾,龙怒(2004)提出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保持和发展一种持久良好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绩效目标协调发展,形成关系资本,从而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抵御外部竞争风险.姜翰,金占明(2008)5研究发现企业关系强度选择与其关系治理行为中的联合规划、联合求解的行为强度正相关.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部分学者从另一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关系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致的中间变量、相关路径分析得出了另一种结论.Hoffmann(2007);Tiwana(2008)研究发现强关系主要通过产生关系成员间行为与意向的高度协调性促进成员间的资源与能力整合,同时降低关系成员间交易成本,产生科尔曼租金;而弱关系则主要通过跨越结构洞的控制性地位产生通路收益、时效收益与参与收益,获取伯特租金.姜翰,金占明(2008)5以我国运动用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企业间相互依赖性为主要视角,发现对于中心企业而言,利用强关系通过联合相互依赖,进行联合价值创造;利用弱关系通过依赖非对称性,进行价值攫取.这两种方式都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纵观现有的研究结果,在企业间关系网络中,关系价值的产生并非特定地依赖于关系强度这一关系性因素的高低,也就是说,不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可以产生相应的关系租金收益.因此,不同类型的关系资本,不同强度的企业间关系对于企业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即企业间关系的关系强度并不直接决定其价值高低.以上研究都是直接选取企业绩效或价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进而开发调查问卷.事实上,关系强度对知识转移、技术创新等的影响是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而且通过这种影响,最终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也有学者总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1.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讲,较强的网络关系属于企业的无形资源,由于其稀缺性以及难以模仿性而成为潜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Barney,1991).强关系主要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同质性资源,过强的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企业对强网络关系的维护会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消耗较多资源(Williamson,1975,1996),过分嵌入也会由于合作伙伴离开、制度环境变化、与市场信息隔绝以及来自社会方面对经济需求的遏制等而产生较高的成本(Uzzi,1997).蔡 宁, 潘松挺(2008)6以海正药业为例,说明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较好的耦合性, 弱关系(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有助于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高信任)有助于利用式创新.强弱关系具有协同演化的特征,关系强度的动态变化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也需要网络关系强度进行相应的转变.吴增源,黄祖庆,伍蓓(2009)以家电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间的信任、承诺关系对探索式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潘松挺,郑亚莉(2011)证实了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利于渐进性创新,越不利于突破性创新.谢洪明等(2012)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指出企业的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小规模的企业中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