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进展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00 浏览:118929

摘 要: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数量相对较少,相应研究起步晚.从其研究文献的数量看,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经营业绩和经营战略的研究,同时还对财务危机预警和风险、资本结构、收益质量、公司治理、规模报酬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研究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展,如投资效率、高管薪酬等方面可予以深入探索.

关 键 词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1-0017-06

一、国内旅游上市公司研究趋势分析

本研究以“题名”为检索项,“旅游上市公司”为检索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精确查询,经分析有效文献有110篇(截至2010年底),其中硕士学位论文21篇,期刊论文89篇.研究主要对这110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文章对检索的有效文献按年份进行了简单统计,从中把握旅游上市公司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

1997年张凌云拉开了对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研究的序幕,但之后两年旅游上市公司的研究无人问津.2000年突然出现一个高峰,有8篇研究文献,主要是对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和经营战略管理的研究,之后的研究文献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直到2006年才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但这期间旅游上市公司的研究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除了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影响因素继续关注外,多元化经营战略成为研究的另一个焦点,此外对旅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利润质量、资本运营、资本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予以了一定的关注.2006年以后的四年是旅游上市公司研究的黄金时期,文献数量占总量的68%,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经营业绩和多元化经营战略虽仍是研究的焦点,但在公司治理、资本结构、收益质量、财务危机预警及风险、规模报酬等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也给予了许多关注.

二、旅游上市公司研究内容分析

(一)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研究

旅游上市公司业绩一直是企业和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业绩的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业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公司成长性研究等三个方面.

1.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

张凌云(1997)首次对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认为旅游上市公司盈利的稳定性较差[1];其后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温碧燕,2000[2];戴国庆,舒芸芸 2000[3];戴学峰 2000[4] 谢平 2001[5];张慧,周春梅 2005[6];班晓君 2007[7];刘立秋,赵黎明,段二丽 2007[8];梁萍 2008[9];张鹏,丘萍 2010[10]).二是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比较研究.岑成德(2000)[11]、陈青雁(2009)[12],赵娜、谢守红(2010)[13]对三种类型的旅游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均认为景点类上市公司业绩最好,酒店类最差.吕晶(2006)实证研究发现景点类上市公司业绩优于酒店类、综合类[14].王峻惠、张月(2004)研究认为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业绩最差,并指出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5].

2.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学者还从市场结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公司并购、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改革、宏观经济、社会责任等视角,研究其对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金雪军等(2005)从市场结构的角度研究其对中国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16].唐霞(2006)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17].而陈青雁(2009)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与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呈显著正相关.王凤(2007)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旅游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资本化率与公司绩效呈稳定的显著正相关性[18].胡智超(2009)发现旅游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公司业绩存在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并指出整合不够深入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19].杨金丹(2009)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旅游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20].于少游、张红(2010)分析了宏观经济对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冲击会给旅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带来长期的正向影响[21].杨玲玲(2010)实证研究认为旅游上市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总体上对其经济绩效有积极的影响[22].

3.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

成长性也是对公司业绩的一个反映,学术界对旅游上市公司的成长趋势和成长性大小给予了一定关注,但对于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大小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动态成长趋势可分为趋于上升型、趋于下滑型和波动不稳型三种类型(周春香,董观志 2010[23]).在1998-2007年间旅游上市公司的总体成长性欠佳,大多数的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极不稳定;其中酒店类上市公司成长性变化平缓,景区类上市公司成长性整体上呈不断增长趋势,综合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较差(冯小霞 2009[24]).孙峰(2009)[25]、张春晖、张红(2010)[26]均认为酒店类上市公司成长性最差,但前者认为综合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最强,而后者则认为景点类成长性最佳.

(二)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管理研究

学术界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多元化经营、公司竞争力和资产重组研究三个方面,此外少数学者对公司可持续增长予以关注,如黄永红(2003)研究认为在景点类、酒店类和综合类等三类旅游上市公司中仅酒店类未实现可持续增长[27].

1.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研究

学者们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原因、风险、模式予以了探讨和研究.王东静(2003)分析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原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家政策、较差的公司业绩、富裕的有形资产以及旅游业的脆弱性,并指出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之[28].郑媛媛(2006)分析了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可能带来的战略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人才风险,并提出了四点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29].郭华(2003)指出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低度多元化是适应我国大多数旅游上市公司要求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30].李涛(2008)认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最好的途径是在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两三个具有一定规模且和主业相关的项目[31].祁黄雄、陆建广(2009)认为旅游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其类型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多元化战略[32].而王海莉(2006)则反对多元化经营行为,主张旅游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归核化,剥离非核心业务,把主业做大做强[33].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公司竞争力以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如刘海英、王素洁(2007)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显著提高了公司价值[34].栾庆帅(2008)认为多元化经营与旅游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存在密切的关系,通常主导业务型和相关业务型的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要强于不相关业务型和单一业务型的上市公司[35].朱双魁(2004)发现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收益率先增后减,不同多元化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明显差异[36].刘晓燕(2008)则认为多元化经营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的好坏没有显著影响[37].

2.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

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进行的.许春晓、叶莉(2008)以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和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动态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动态竞争力和长期绩效存在强相关性以及盈利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和发展因子是影响动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8].高莉、张伟(2008)[39]从效益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和人气竞争力五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而朱应皋、黄璐璐(2010)[40]则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构建了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且他们分别对2007年和2008年的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3.旅游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

少数学者对旅游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总体情况、动因、主要方式等给予了研究.梁正宁(2000)指出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业绩不佳是旅游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最直接动因,旅游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资产剥离和置换、兼并收购和参股投资、股权转让等,并提出在资产重组时应注意三个问题[41].吴志军(2010)考察了1999-2008年间10家旅游景区类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次数、重组比例、关联交易等总体情况,并具体分析了各家公司资产重组模式以及资产重组动因和绩效[42].

(三)旅游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和风险研究

近年来旅游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和风险研究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张鹏飞(2008)借鉴逻辑回归预警模型建立旅游饭店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通过检验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43].刘锦凤(2009)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旅游饭店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分析之中,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对公司财务危机进行考察,但缺乏真实的调查数据来予以诊断旅游饭店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到底如何[44].刘慧媛、赵黎明、王忠(2010)在旅游上市公司系统风险的研究中发现,系统风险在旅游上市公司的总风险中所占比重较小,在旅游业三类上市公司中,酒店类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受市场因素影响最明显,景区类次之,综合类最弱[45].

(四)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学者们主要对旅游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情况及其与公司增长机会、公司价值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姜曼(2009)在旅游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研究中发现,内源融资比重最大,股权融资次之,负债融资比重最小,内源融资比重达60%以上[46].沈静宇(2004)对反映旅游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出五点建议[47].刘海英、刘志远(2007)实证检验发现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8].邹统钎、刘军(2008)研究认为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负债比率同企业价值呈倒U型分布关系,当前最优资本结构比例分布在40%左右[49].林兴伟(2008)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长期负债资产比作为资本结构的指标,研究资本结构与旅游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0].

(五)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对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分析有两种视角,近期周春梅(2010)对收益质量的内涵给予了全新的阐释,并从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可实现性和收益的可持续成长性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旅游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51].而在早期,赵锦爱、徐涛(2003)认为应该从利润表和流量表两个角度分析旅游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并提出了主营业务收现率、经营流量营业利润率、经营流量净利率等三个利润质量分析指标[52],李鹤(2006)运用这三个指标对酒店类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分析[53].此外,王璐、李毅(2008)分析了我国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隐形和显性两方面影响因素[54].

(六)旅游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研究

学者们对旅游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股权方面,许陈生(2007)实证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55].原清兰(2008)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旅游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56].张金山、陈俊荣(2010)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并无实质性的影响[57].此外,刘洁利(2009)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情况,并提出三点关于旅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发展的策略[58].

(七)旅游上市公司规模报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程露悬、黄福才(2010)对1998~2007年18家旅游上市公司的规模报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规模报酬呈递减状态,劳动力产出弹性显著大于资本产出弹性;酒店类、景区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之间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不存在差异,但他们之间的规模报酬存在差异[59].程露悬(2010)以2006~2008年间18家旅游上市公司和27家信息技术怎么写作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知识资本对旅游上市公司规模报酬的影响,结果发现知识资本对旅游上市公司规模报酬具有显著影响,但知识资本的三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维度和结构资本维度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关系资本维度对不同行业产出弹性的影响差异较小[60]. 三、总结与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研究更多侧重经营业绩和经营战略的研究,同时还对财务危机预警和风险、资本结构、收益质量、公司治理、规模报酬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即使如此,学术界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研究范围还是比较狭窄,许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如投资效率一直是旅游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是空白,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不断升级,学术界应拓宽和加深对旅游上市公司研究范围的深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