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6年国内《申报》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23 浏览:144007

【摘 要 】本文搜集了与《申报》相关的文献,并对近期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未来的新闻史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申报》 新闻学 新闻史

《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仅以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而言,有学者称:研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不能不研究上海的近代报业,研究上海近代报业,就不能不研究《申报》.本文着重分析中国新闻史的研究特点.

一、研究历程回顾

本文梳理了2001-2011十年内, 中国大陆涉及《申报》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便于分析取样来源于 《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界》、《中国记者》、《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15份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本文在CNKI 中以“篇名”为检索项,对与“《申报》”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得出:关于《申报》的研究文章数量上呈上升趋势,2001―2011年间共计30 篇.而且从2008年开始,相关研究较之前有较大增加.这说明对《申报》的研究在我国始终受关注.

二、《申报》研究的传统视角及内容

回顾关于《申报》的研究,发现常见的研究视角及内容主要有:

1.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

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学者的认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分析《申报》的成功经营策略,为当今中国报业的经营管理探索一条新路.

有学者认为,《申报》的成功是我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从它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发行渠道,到改进印刷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再到策略、内容管理和办报方针,这些措施都值得借鉴,但要根据不同时代和环境下报纸的实际状况加以应用.①也有学者从现代营销学的角度分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认为《申报》在定位,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方面己经体现出朴素的市场营销思想.尽管该报纸的经营理念并不全是首创,但能将香港的办报经验与自身创新相结合,实属不易.而这也正是《申报》由创刊时的600份发展成为销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经营时间最长的近代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宝贵经验还值得现代媒介学习和借鉴.②

2.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

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是由《申报》的几位主要改革者进行的.

有学者认为,虽然陶行知对新闻传播的学理层面少有论及,但他却在大量的新闻传播活动当中,提出和实践了“重视受众反馈”、“强调舆论的引导作用”、“报纸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追求和自由”、“与报纸整体配合改革时评和副刊”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闻传播观念.应该说,这些传播观念对我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③有学者认为,“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 谈《申报》必谈史量才”, 史量才对《申报》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适应形势的办报思想;(2)灵活的经营策略.④也有学者从“史量才是商人还是社会改良者 《申报》是新闻优先,还是言论优先史最才的《申报》与租界的关系性质如何?”三方面研究史量才与《申报》的关系.⑤

3.关于《申报》新闻业务革新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涉及新闻内容和事业发展.

有学者从早期《申报》加强硬新闻报道的角度得出启示:(1)从受众的角度看,加强硬新闻报道是受众的需要.(2)媒体的角度看,加强硬新闻报道是都市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⑥而有的学者从《申报》的戏曲广告角度来阐释,认为《申报》的戏曲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对京剧在上海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4.关于《申报》舆论监督的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申报》的舆论监督进行研究.

有的学者以《申报》报道的事件为依托,从历史、新闻以及法律的视角,对“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内在张力”做分析和考察.⑦也有学者通过《申报》连续报道民国政府财政部违规私印巨额做抵押进行借款,引起舆论哗然,迫使财政部对相关责任人做撤职处分的角度来阐释,认为《申报》对该案的系列报道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活的进化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更是对媒体舆论监督功效的一种诠释.⑧

而有的学者以具体事例为依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事件,得出结论:新闻“把关人”在决定新闻的取舍时,一方面受新闻界环境中立场、方针、经营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环境中文化意识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期,“把关人”都应该注意避免遭到不良环境影响的侵蚀.⑨

三、近年来《申报》研究的新视角及内容

近年对《申报》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 也呈现出新内容:

1.关于《申报》在新闻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关于《申报》在新闻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代表性观点是:(1)《申报》是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园地.(2)《申报》是国人最早系统介绍西方新闻事业的报纸.(3)《申报》创办了新闻教育,构建了新闻学研究平台.(4)《申报》重视史料搜集,为新闻学研究创造条件.⑩

2.关于《申报》与国际活动的研究

有学者从中美新闻交流互动的角度指出,《申报》对威廉博士的访华活动进行了详实而充分的报道,为中外新闻界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资料.有的学者通过对1870一1920年代《申报》与《纽约时报》新闻图式的分析,推导中美新闻叙事结构的演变和趋同的现象,以及电报发挥的主要作用.⑾有的学者从远东运动会中的《申报》报道研究得出结论:《申报》远东运动会的新闻报道历时20年,通过不断的探索慢慢走向成熟.受当时新闻理念和物质条件制约,这种成熟是相对的,比起今天铺天盖地、花样百出的体育新闻报道自然显得很稚嫩,但仍然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亮点,比如体育新闻宏大叙事的报道框架、报纸对于体育巨大的议题设置功能、真实客观的报道理念等.⑿

3.关于《申报》中女性活动的研究

关于《申报》中女性活动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通过对《申报》五四时期女性广告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五四运动和妇女解放等相关社会变革对广告中女性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使女性广告数量、社会角色、广告产品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趋势和潮流,体现女性开始挣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的愿望.⒀而有的学者结合对《申报》1911年-1935年有关服饰特别是女性服饰的讯息研究,得出近代上海创造大众文化的“空间”的结论.

综观对《申报》的研究历程及成果, 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首先,对《申报》的研究一直是新闻史研究中持续不断的话题,几十年来一直在继续,而近年来的研究热度仍未减退, 研究视角和范畴有扩大倾向.大多数研究成果借古鉴今,以《申报》的成功办报经验作为切入口,在历史中寻找当代的影子.从中也可以发现,在新时期,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很注重对新闻史料的整理以及个案的研究.

其次,学者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消除偏激、主观的思想.新时期不少新闻史研究工作者都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报刊和人物.如对《申报》曾经出现过的不足也能客观评价.而对一些老话题,如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缺少突破和创新.现今关于《申报》早期迈入国际的研究增多,但若能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我国各个时期的新闻史内容一定会更加丰富.

第三,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报刊活动、新闻思想和传播内容的成果居多,而对传播方法、新闻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等研究较少.

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还是采用传统的立足史料做理论综合分析的方法.今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便产生新成果,使研究展现现代新媒体元素的价值,并且更加客观、准确.

第五,从研究趋势来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正由单一学科视角向跨学科方向发展,由革命史、政治史的研究范式向政治传播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多视野发展.但是在学习和容纳其他学科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打好自己的学科基础,使其成为一门有独立发展前景的学科,否则大量的新闻史文献只能成为丰富发展其他学科的材料和论据.


298;新闻界》,2008(6)

⑦张艳红、谢丹,《近代媒体舆论推促司法公正个案分析“以〈申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报道”为例》,《当代传播》,2008(3)

⑧李向东,《〈申报〉与1923年财政部私印案》,《新闻爱好者》,2010(22)

⑨吴迪,《“从<申报>杨妹事件”看环境对新闻“把关人”的影响》,《新闻知识》,2001(5)

⑩马光仁,《<申报>与新闻学研究》,《新闻大学》,2009(2)

⑾陈昌凤,《电传新闻对中美新闻叙事结构的影响――1870-1920年代〈申报〉与〈纽约时报〉的叙事结构比较》,《国际新闻界》,2009(1)

⑿肖鸿波,《历史上最早的亚运会报道“远东运动会中的〈申报〉报道”研究》,《新闻爱好者》,2011(2)

⒀李文瑾、都凌霄,《五四时期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申报〉为例》,《新闻界》,2010(3)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