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加工效应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65 浏览:92381

摘 要 数字加工效应是数字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加工中的三种重要效应,Simon效应、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对三种数字加工效应进行了简单总结.

关 键 词数字加工效应

中图分类号:TP391.413 文献标识码:A

在心理学对数字进行研究的领域里,对数字加工的研究是最主要的部分.数字加工是指个体对数字刺激进行加工,形成相应的心理数字表征,并且运用表征进行相应的认知加工.数字加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数字比较、数学运算等.在数字加工过程中有很多数字加工效应,近年来,对这些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取其中三个最常用的三个数字加工效应进行综述.

1.Simon效应

Simon效应是指如果刺激反应物出现在左边,而反应位置也在左边的话,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反映位置在右边.Simon和其同事最早在一项对高低音做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此效应,如果听见高音就按右键,听见低音按左键,高低音呈现位置随机,最后Simon发现当高音出现在右边反应明显快于出现在左边,低音出现在左边反应明显快于出现在右边.经过长期实验证明Simon效应并不会消失.

Simon认为这种效应的发生是因为注意转移造成的,他提出注意转移理论.认为当刺激呈现的时候,被试不仅对刺激本身做出加工,也对刺激出现的位置进行了加工.Kornblum提出维度重合理论,当刺激维度和反应维度一致时,刺激就会自动激发一致性反应,从而产生Simon效应.Hommel提出参照编码理论,认为对刺激位置的加工是受到参照物位置影响的.

Hedge和Marsh发现了Simon效应反转现象.实验要求判断呈现刺激的颜色,并且按相应颜色的反应键,被试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按颜色相同的键;另一种是按颜色不同的键,结果发现在按颜色不同键的时候发生了Simon效应的反转现象.对于Simon效应反转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逻辑再编码说、显示―控制排列对应观点和双重加工说.其中Hedge和Marsh支持逻辑再编码说,认为在刺激加工过程中要经过一种“相同”或“相异”的逻辑再编码,这一过程由刺激决定,认为要求为相容匹配便激活“相同”,不匹配激活“相异”,由此Simon效应的反转现象就会发生.

2.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距离效应(number distance effect)是指对两个数字进行大小比较的反应判断时,反应时和错误率会随着数字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如比较1和8大小的反应时要显著短于比较7和8的反应时,正确率也显著高.数字距离效应已经被证明广泛存在于一位数和两位数中.关于数字距离效应的理论解释以表征重叠观为主,这个观点认为在数字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条心理数字线,在心里数字线上数字按照大小从左到右排列,在这条数字线上,数字分布需要一定的分布位置空间,距离较近的数字位置重叠比较多,当所比较的两个数字在心里数字线上重叠比较多的时候,就需要更多认知资源来加工、分辨两个数字的大小.跟距离效应有关的另一个效应称为大小效应,在给定数字一定距离的时候,比如两个数字间的差值是一,数字越大,反应时越长、错误率越高.

3SNARC效应

数字加工效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心理数字线,心理数字线认为关于数字表征存在一条线,小的数字在左边,大的数字在右边,这种排列形成了心理数字线.SNARC效应存在的理论基础就是心理数字线,基于心理数字线的理论Deheane实验发现在对数字进行反应的时候,遵循心理数字线理论,左手对小的数字反应快,右手对大数字反应快.SNARC揭示了一种数字和空间的关系.SNARC效应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在垂直方向上,小的数字呈现在下方的时候反应快,大的数字呈现在上方的时候反应快.SNARC是普遍存在的,首先在一位数中发现了SNARC效应,之后的学者分别在两位数、负数、点阵和中文数字中发现了SNARC效应.SNARC的经典实验是给出被试1―9九个数字,让被试判断呈现的数字是在5之前还是5之后.SNARC效应也会采取奇偶判断的方式进行,但是不管用哪种范式和数字刺激,SNARC效应已经被证实是广泛存在的.

关于SNARC产生的原因有先天后天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心理数字线是先天存在的,所以才会产生SNARC效应,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SNARC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后天书写习惯等因素造成的.

对于SNARC效应产生机制除了心理数字线理论以外,还有言语空间编码理论、极性编码理论、双重线路理论和计算理论模型.言语空间编码理论,反应由言语概念引起,即“左”这个概念可以引起“小”的反应.极性理论由Proctor提出,认为人们把刺激分为正极和负极,小数字和左边位置同属于负极,而大数字和右边位置同属于正极,反应跟极性一致是反应速度比较快.Gevers提出双线路理论,该理论认为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快速无条件路线,此路线预先就存在;另一条是慢速条件路线,这条路线根据任务要求做出反应.认为SNARC效应就发生在选择阶段.之后Gevers提出了更为综合的计算理论模型,更为丰富和发展了双线路模型.目前,对SNARC效应的研究还出现了脑电和眼动证据的支持,SNARC效应研究趋于成熟.